楊柳 李端杰 李文靜
摘要:以淄博市花山山體公園設計為研究對象,利用ARC GIS10.1中的三維空間分析功能,分析了花山的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以及現(xiàn)狀景點的通視及其視域范圍。通過利用GIS進行分析,可以幫助設計師較為科學地認識研究范圍的現(xiàn)狀,做到因地制宜。
關鍵詞:風景園林;GIs應用;三維空間分析功能;現(xiàn)狀分析;公園設計
園林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一直以來,風景園林設計中的藝術化傾向明顯,但是科學推敲方面較欠缺。GIS技術有強大的三維空間分析功能,可以對基地的坡度、坡向、地表徑流、光照強度、視域等進行分析,從而為風景園林設計的科學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據(jù)。
1.淄博市花山概況
花山位于淄博市高新區(qū),海拔183m,花山地貌典型,相傳共有101道溝壑,恰似花朵盛開,故名為花山?;ㄉ饺宋姆諊鷿夂??;ㄉ皆缭谠徒ㄓ杏窕蕦m、王母臺、碧霞祠等廟宇,是民間香火旺盛的地方。每年的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是花山廟會。
2.GIS技術步驟
建立空間模型的主要數(shù)據(jù)來源是地形圖。本文以花山高程點CAD為基礎數(shù)據(jù),通過GIS10.1軟件將CAD數(shù)據(jù)轉化為TIN地表面,再轉化為DEM模型,利用GIS中的3D Analyst功能,對山體的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以及現(xiàn)狀景點的通視及其視域范圍進行分析,其中現(xiàn)狀景點的視域范圍又分別進行了疊加計算,得到了整個山體的可見性分析圖(表1)。
3.具體分析
3.1生成DEM模型
利用GIS生成花山的DEM模型,使設計師對花山有直觀的印象。圖1是用柵格地表面和山體陰影疊加形成的渲染圖,隨著淺綠、深綠、黃色、棕色、灰色、白色的變化,海拔逐漸升高。
3.2坡度分析
有資料顯示,在坡度大于5°的地形上進行工程建設,費用明顯增加;坡度較小的平坡地和緩坡地,建筑布置較自由。坡度大于14°02的地形起伏較大,工程建設受到較大限制。本文將坡度等級分為0~8°,8~15°,15~25°,25~35°,35。以上4個等級,通過對DEM模型進行坡度分析,得出圖2。結果顯示:除了山脈的溝壑,溝壑之間的花山場地坡度均在15°以內(nèi),可以進行工程建設。
3.3坡向分析
坡向不同的地域,接受太陽輻射、日照長短也不相同,溫差也大。通過對DEM模型提取坡向,得到花山的坡向分析圖3。該圖將花山分為8個坡向區(qū)域,以圖中黑色虛線為分界線,分界線下方主要為東向,南向和東南向,分界線上方主要為北向、西北向、西向、西南向、東北向。由于基地位于北半球溫帶,南向和東南向光照較為充足,適宜修建服務設施。坡向還影響植物選擇。陽坡區(qū)域適宜種植喜陽的植物,陰坡區(qū)域需種植耐蔭耐寒的植物。
3.4曲率分析
剖面曲率:指的是地面上任一點位地表坡度的變化率,實質(zhì)是對DEM求二次坡度。平面曲率指的是地面上任一點位地表坡向的變化率,是反映等高線彎曲程度的指標。曲率為正,表明該像元的表面向上凸,反之則向下凹。該工具用于描述流域盆地的物理特征。剖面曲率將會影響流動的加速和減速,進而影響到侵蝕和沉積。平面曲率會影響流動的匯聚和分散。
根據(jù)分析可知,花山溝壑地區(qū)雨水流速將會加快,多雨季節(jié)易因水土流失導致地基不穩(wěn)固,服務設施及小品等不宜在溝壑附近建造,同時溝壑附近的植物宜種植深根性植物。
3.5地形起伏度分析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區(qū)域內(nèi),最高點海拔高度和最低點海拔高度的差值,是描述一個區(qū)域地形的宏觀指標。對DEM數(shù)據(jù)提取,可得到地形起伏度圖;通過分析,該地域內(nèi)坡度起伏度與地面坡度基本一致,坡度陡峭的地方地形起伏度大,一旦破壞,難以恢復,不能用作建設用地。
3.6花山地貌特征小結
將上述幾個方面綜合分析,花山的地貌特征概括為由山頂?shù)缴侥_的垂直方向溝壑較多,除了溝壑處坡向及坡度變化較大外,溝壑之間的區(qū)域均較為緩和。整個山體陰坡面積略大于陽坡區(qū)域面積。
3.7通視分析
主要是計算對于給定的觀察點,地形環(huán)境中通視的區(qū)域及不通視的區(qū)域。借助于高德地圖得知,花山現(xiàn)存的景點有花山坊、昊天宮、碧霞祠、王母臺以及位于北坡的3個池塘。設計意圖利用現(xiàn)有幾個潛力較好的景點進行再造景或借景。根據(jù)DEM模型提取了上述幾個景點的通視分析圖(圖6、7、8)。綠線表示可通視,紅線表示不可通視。結果顯示:碧霞祠與王母臺通視效果較好;碧霞祠和王母臺與水面1、2均有較好的通視關系,設計時可以考慮相互借景。水面1、2可以作為重點設計的水景點。王母臺、碧霞祠與花山坊間的通視性亦佳??偨Y可知:王母臺、碧霞祠與其他景點通視性最佳,其次是水面一二和花山坊,昊天宮通視效果最差。
3.8可見性分析
設計擬花山現(xiàn)存的昊天宮、王母臺、碧霞祠、花山坊及3個具有造景潛力的水面作為將來游客的停留空間,其本身是一景,同時也可以遠眺其他景觀。利用DEM模型提取出了各個景點的視域范圍,紅色為不可見區(qū)域,綠色為可見區(qū)域(圖9)。利用GIS軟件的疊加計算功能將各景點的視域范圍進行疊加,最后得出一張可視性總圖(圖lo)E~。由圖可知,花山西坡及西北坡可視性最佳,東坡、東南坡及南坡可視性最差。
4.設計決策
第一,視域分析是解決景點視域的問題,可視性較好的陰坡區(qū)域可以建造景點,使游客在登山時有景可望。對于可視性差的陽坡,可以主要修建旅游服務設施如游客中心,度假酒店等服務性建筑。若要在陽坡建造供眺望的景點,可以再利用ARCGIS分析確定俯瞰陽坡的最佳視點,設置嘹望塔。
第二,植物選擇:山體公園其本質(zhì)是公園,需要具備公園的休閑、娛樂、科普、運動、觀賞等功能,必要時有功能分區(qū)。南坡的功能區(qū)因日照條件佳,應重點設計。選取豐富的植物種類結合園林建筑進行園中園的設計,做到四季有景。陰坡區(qū)域光照條件不佳,但水面較多,適宜種植耐蔭耐水濕宿根花卉,重點創(chuàng)造清涼宜人的夏季景觀。
第三,王母臺、碧霞祠對其他景點的通視性最好。且二者建筑形式古典傳統(tǒng),甚為美觀。所以設計其他景點時如西北坡的2個水面景觀時,應考慮將王母臺和碧霞祠的建筑納入進來,形成借景。
5.結語
GIS應用于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范圍非常廣泛。通過gis的應用,筆者認為GIS軟件可以很好地幫助設計師決策,其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
一是直觀性強。ArcGIS可以根據(jù)CAD高程點及等高線,迅速生成TIN地表面,進而生成柵格數(shù)據(jù),結合三維分析中的山體陰影分析,可以生成直觀性很強的二維地形圖。
二是精確度高。比如視線分析,傳統(tǒng)設計方法往往是設計師根據(jù)一些經(jīng)驗數(shù)據(jù)或者規(guī)范徒手做出視線分析圖,經(jīng)驗成分較多。這對于成熟的設計師無大礙,但是若設計師經(jīng)驗較少,則很可能導致設計成果偏離最初想法。利用計算機進行分析,使得精確度提高了很多。
三是研究范圍的擴大。ArcGIS可以對復雜的山體進行各種分析甚至建立模型,從本質(zhì)上擴大了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研究對象,使研究更加科學化。
雖然ArcGIS有上述優(yōu)勢,但是在應用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要求有屬性的數(shù)據(jù),要想得出準確的分析結果,前期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與更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本次實驗使用的地形圖上的高程數(shù)據(jù)不具有高程屬性,針對這個問題,筆者使用了湘源控規(guī)對高程進行了字轉高程的轉換,使得數(shù)據(jù)具有了高程屬性才可以在Arcgis中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