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填字 成語接龍
柳
曾逐東風舞筵,
樂游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秋日,
已帶陽又帶蟬!
雪上霜?霜 之病?
病歪歪?歪打 著?
著成春?春蚓 蛇?
蛇口針?針鋒 對?
對簿堂?堂堂 正
(清檸 供稿) (答案見下期)
上期《詩詞填字》答案
原詩:
小暑六月節(jié)
(唐)元 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xí)學(xué),蟋蟀莫相催。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小暑時節(jié)的物候現(xiàn)象。詩的大意是:突然一股溫熱的風吹來了,是因為小暑的節(jié)氣到了。在竹子“嘩嘩”聲里預(yù)感大雨即將來臨,山色灰暗讓人好像已經(jīng)聽到隆隆的雷聲。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門戶上長滿了潮濕的青靄,院落里的石階上也蔓生了綠苔。雛鷹都開始學(xué)飛翔了,蟋蟀也躲到磚縫里去避暑了。
夏至后的節(jié)氣相繼是小暑、大暑。小暑在每年7月的7~8日,大暑在每年7月22~23日。小暑,就是“小熱”,天氣雖熱,但還沒到最熱的時候,大暑則是每年最熱的時候。此季,中國南方、北方的氣溫差異很小,都十分炎熱,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贝笫钜卜譃槿颍骸耙缓蚋轂槲灒欢蛲翝欎崾?;三候大雨時行?!?/p>
小暑期間有兩個重要歷法:出梅和初伏。小暑后(含小暑當天)第一個未日稱“出梅”,標志著江淮地區(qū)梅雨期的結(jié)束,副熱帶高壓開始控制局面,盛夏開始;歷法又規(guī)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也是暑伏開始,它往往出現(xiàn)在小暑前后。
按降水量,小暑期間南方、北方還是有區(qū)別的,華北、東北地區(qū)進入多雨期,南方則進入伏旱期。由于水稻生長的需要,小暑期間的雨在南方很珍貴,有“伏天的雨,鍋里的米”的說法。有的年份,到小暑前后,北方的冷空氣仍然比較強,在江淮一帶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又會出現(xiàn)類似梅雨季節(jié)的鋒面雷雨,民諺稱“小暑一聲雷,倒轉(zhuǎn)做黃梅”,指小暑時節(jié)的雷雨,仿佛黃梅天又回來了似的。
上期《成語接龍》答案
市井之徒?徒勞往返?返老還童?童牛角馬?馬首是瞻?瞻前顧后?后顧之憂?憂國奉公?公子王孫?孫康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