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7月14日文章,原題:服務態(tài)度惡劣也沒關系?中國人對提高服務質量的要求還不高 中國的學生們正迎來暑假,許多人會與家人朋友一道去日本旅游。中國人一向對日本的“盛情款待式”服務給予很高評價,卻很少對在中國國內受到的態(tài)度較差的服務表達不滿。
大連公務員董新(音)與同事去一家口碑不錯的餐館吃飯,因菜單多問了幾句,引來服務員不耐煩。但她們對這種態(tài)度并沒在意,“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想用餐時讓心情變壞,或許習慣了在這種場合妥協。”
中國第三產業(yè)的比例已占到GDP的五成,從事服務行業(yè)的人數占所有勞動者的四成多。中國政府提出“由制造業(yè)大國變?yōu)榉諛I(yè)大國”的目標,這使更多企業(yè)依靠提高服務質量來增加銷售。
但作為日本人,我感覺中國整體服務水平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原因之一是消費者的“放縱”。許多中國人覺得,餐館服務員或快遞員等屬于低收入且學歷不高群體,要求其提供高質量服務不太現實。還有一些人認為,與其去要求服務員提高服務質量,還不如“國家和企業(yè)帶頭改善(服務質量)”。而且,由于自覺人微言輕,即使遇到態(tài)度惡劣的服務,很多人也會忍受并最終放棄要求對方改善服務的想法。
此外,與日本人花多少錢就應該享受等值服務的觀念不同,中國人不太在意一些服務細節(jié)。但如今,在每年1億多中國人出國旅游享受國外(高質量)服務的情況下,他們對于服務質量的要求將逐漸改變?!?/p>
(作者原島大介,豐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