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寧
【摘 要】本文結合國情和學校、學生的相關因素,通過分析中職學校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的可行性、意義、策略三方面的內容,闡明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對中職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及促進作用。
【關鍵詞】中職學校 校園體育俱樂部 可行性 成立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163-02
近年來,我國逐漸提高了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體育教學不僅可以教會學生更多的運動技能,還能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鍛煉身體,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在以往的教學中,體育教學地位比較低,而且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十分落伍,不能將體育教學的作用完全發(fā)揮出來?;诖?,筆者提出了中職學校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的設想。
一、中職學校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的可行性
(一)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在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國家也逐漸提高了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程度。學生是國家發(fā)展的未來,而學生的體質對學生的成就與貢獻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說,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針對學生的體質健康,國家組建了專門的“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研究工作組”,研究組對在校學生進行了“身高、血壓、握力、速跑以及耐力跑”等多項身體素質的普查。通過普查發(fā)現,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處于逐漸下降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出臺了《全國普通中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在此綱要中,明確指出了學校要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的束縛,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體質學生的鍛煉需求,讓學生具有自由選擇的空間。這一綱要內容為校園體育俱樂部的實行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學生對新的體育課程形式接受度比較高。中職學校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學生對這一俱樂部的接受程度有著一定的關系。中職學校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學生服務,若是學生對這一新的課程模式不接受,那么體育俱樂部就不具有可行性,反之,若是學生能夠快速地接受這一新的課程形式,那么俱樂部的成立就具有可行性。因此,對中職學生對新的體育課程形式的接受度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有 80% 的學生是支持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的,學生的支持意味著校園體育俱樂部的構建值得一試。
(三)滿足健康方式改變的需求。在國家倡導“全民運動”的過程中,更多的人民群眾加入了運動的群體中,人民群眾追求健康方式的改變,對中職學校的學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社會的大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中職學校不與社會環(huán)境同步,那么學校就會逐漸地被淘汰,因此,中職學校應該構建校園體育俱樂部,為還沒有工作能力、無法獲取更多金錢的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鍛煉平臺,滿足學生追求健康的需求。
(四)高素質的體育教師團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制約中職學校校園體育俱樂部實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體育教師個人的運動技能,個人對運動知識的掌握,對其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在當前全民運動的影響下,體育教師理論知識和體育技能不斷提高,具備了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條件。
二、中職學校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中職學校在創(chuàng)辦校園體育俱樂部的過程中,一切行為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的,無論是俱樂部的形式,還是其中包含的內容,都是根據學生的需求讓學生自己來確定的。在俱樂部中,學生可以體驗不同的工作,比如說當裁判、當服務人員等,學生在體驗不同角色的過程中,能夠逐漸地學會適應、學會自我調節(jié)。而且學生通過對不同角色的體驗,不僅能夠鍛煉身體,同時還能夠提高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是一舉多得的措施。
(二)有利于提高團隊凝聚力,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運動理念。首先,在校園體育俱樂部中,學生可以以自身的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運動中,這樣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十分高漲,體育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其次,參與同一活動的學生具有相同的體育愛好,這樣彼此溝通交流起來更加方便,有助于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再次,此種體育教學形式打破了以往教學的束縛,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仿佛被放飛的小鳥,可以自由地飛翔,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當學生通過體育運動掌握了更多的運動技巧,并提高了自己的身體素質之后,學生的運動理念就會得到深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終身運動的理念。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校園體育俱樂部中,學生能夠參與更多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力量,深入挖掘自己的潛能。體育活動可以以競賽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體育競賽中,能者居上,所以很多學生都會積極競爭,在籃球、足球等比賽中展現自己的競爭力。由此可以看出,體育俱樂部的建立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力。
三、中職學校成立校園體育俱樂部的策略
(一)先確定校園俱樂部的結構、組織。具體如下:
1.結構。中職學校在構建校園體育俱樂部的過程中,應確保其結構的完整性。俱樂部包括多種類型,比如說體育教學俱樂部、競技運動俱樂部以及健身俱樂部等,應將所有的結構形式考慮納入其中,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
2.組織。體育俱樂部需要完整的組織結構,需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指導教師、協助管理人員以及宣傳委員等。(1)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對校園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方向進行調控,對俱樂部的使用進行具體安排;(2)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之前,為學生講解相關的規(guī)則,傳授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等,保證學生順利地參與并完成體育活動;(3)協助管理人員可以由富有責任心、有耐心并且人緣較好的學生來擔任,協助人員的主要職責是為指導教師提供幫助,按照教師的指令傳達內容、反饋意見等,架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4)宣傳委員的主要工作是對外宣傳,將體育俱樂部的一些競技活動比賽等宣傳出去,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當俱樂部的結構以及組織都完整之后,俱樂部的整體框架才能是完整的,在此基礎上添加內容即可成立校園俱樂部。
(二)豐富俱樂部內容。在確定了基本的俱樂部框架之后,需要填充具體的內容。我國體育活動數量眾多,每一種活動的作用不同,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也有著不同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校園俱樂應盡可能多地將各項體育活動包含在內。因此,俱樂部應設立不同的部門,可以有羽毛球部門、乒乓球部門、籃球部門以及網球部門等。在每個部門下,因為學生的運動技能等級不同,所以需要設置不同的等級,如初級組、中級組以及高級組等,這樣不同運動興趣并且運動水平有差異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運動部門以及運動等級,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就不會因為和對手水平相差太多而產生挫敗心理;反之在棋逢對手的運動中,每個學生的運動潛能都會被激發(fā)出來,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
(三)俱樂部實行晉級制。校園體育俱樂部所有的學生若是一直在同一運動等級中運動,那么學生想要取得進步是十分困難的,而且長期處于初級等級的學生其運動積極性也會下降。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出現,校園俱樂部應該實行晉級制。在每個學期期中或者是期末的時候,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晉級比賽。在晉級比賽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日常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運動水平來選擇能夠晉級的學生,不在教師選擇范圍內的學生可以進行自由挑戰(zhàn),當低級別的學生挑戰(zhàn)高等級的學生并成功之后,雙方就可以互換運動等級。若是其他學生對教師選擇的可以晉級的學生感到不服,同樣可以選擇挑戰(zhàn)。當運動級別低的學生成功晉級之后,學生就會獲得極大的成就感,這樣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斗志,促使學生更積極地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而對于一些沒有晉級,或者是從高等級下來的學生來說,只要努力就會有希望。所以在體育俱樂部中實行晉級制,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斗志,這樣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升,構建校園體育俱樂部的目標也可以達成。
(四)開展俱樂部聯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更加充分地展示俱樂部的作用,中職學??梢栽趯W生放假的時間組織俱樂部聯賽。(1)俱樂部聯賽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比賽,也可以是以運動項目為單位進行比賽,還可以是以學校為單位進行聯賽。在聯賽過程中,一切采取自愿的形式,學生自愿報名,自己進行角色分工,自己組建隊伍。(2)在聯賽的組織過程中,教師負責指導工作,將更多的權利賦予學生,讓學生能夠自己來組織管理,這樣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主體地位能得到更好的實現。(3)在聯賽過程中,還可以采取教師和學生比賽的形式,很多教師的運動技能都比學生高,但教師和學生的比賽是非常有意義的。若是學生贏得比賽,學生以后的運動積極性將會更高;若是學生失敗,那么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就會提高,學生則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運動中,以期下次比賽能夠打敗教師隊,獲得勝利。(4)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激情,還可以以學校為單位進行比賽,通過和其他學校比賽,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會提升,學生的凝聚力會增強,無論失敗還是勝利,對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體育俱樂部的成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能力來選擇最合適的運動,既可以使學生的個體差異需求得到滿足,又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與此同時,還能拓展體育教學的時空性和內涵性,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加強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及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俊德.組建體育俱樂部對中學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以甘肅民勤縣中學為例[J].新西部(下旬刊),2011(2)
[2]劉年偉,姚 蕾,白成良,等.普通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無邊界組織模式探析及啟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
[3]施鵬飛.基于區(qū)域品牌理論創(chuàng)建高校校園體育的品牌思考——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俱樂部聯盟為例[J].運動,2016(4)
[4]陳靜飛,石 歌.網絡平臺對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及應用——以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22)
[5]李帥許.校園網絡平臺對課外體育俱樂部活動的促進作用[J].神州(下旬刊),2016(1)
[6]廖志錦.普通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研究——以福州大學城高校為例[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5(5)
【基金項目】2016年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蒼梧縣校園健身公社培養(yǎng)人才的探索與研究”(GXZZJG2016B159)。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