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文婷
無論是同學的發(fā)言,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都讓我深思頗多。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談話中,有這么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雖然沒有辦法完整地把當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復述出來,但大致的意思是,我們年輕人要像焦裕祿一樣,想要去深入了解一件事情,我們就要親手去變革,只有變了,才知道其中的本質(zhì)是什么,實踐才會出真知。他還說窮則思變,不斷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才有進步才有發(fā)展。
在觀看關(guān)于焦裕祿同志的影片時,我深深地記得這樣一個場景:焦裕祿為治理蘭考的旱澇鹽堿風沙,在艱苦而缺乏設(shè)施的環(huán)境用舌頭嘗遍土質(zhì),繪出地圖,并在多次嘗試中選擇了泡桐,來防風固沙,并帶領(lǐng)群眾用深挖膠泥的方式來阻止風沙。焦裕祿的這種勇于嘗試和實踐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這不正是我們當代青年所需要的嗎?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時候,課本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模模糊糊似乎自己能解釋出其中幾分意思來,除了學習,還需將學習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融入我們的生活。但實際上,我自己反省著,發(fā)現(xiàn)說的很容易,實際上自己做得實在太少太少。從小到大,自己在學校中主要以學習為重,一頭埋進書本,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但是到了大學,這個能算上是半個社會的地方讓我突然覺得只有學習遠遠不夠,還需要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勇于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們主題團日活動上的講話中也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們,當代青年要好好學習,孜孜不倦,同時也要在社會中好好學習。的確,社會也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的地方。所有的道路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唯有實踐才會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當代青年人需要的就是將內(nèi)化的知識再運用到實踐中,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實踐,實踐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今年五四青年節(jié)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我校校園,并參加了我們班的主題團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