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陽臺帖》
釋文:山高水長,物象萬千,非有老筆,清壯何窮。
李白(公元七O一—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人。官至供奉翰林。李白詩名太盛,書名為詩名所掩,但是在歷代書史專著中仍有記載。宋黃庭堅評曰:“李白在開元、天寶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宣和書譜》載:“白嘗作行書,字畫尤飄逸?!?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7/18/shye201713shye20171346-2-l.jpg" style="">
李白《上陽臺帖》,是目前可見的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書寫內(nèi)容為自詠四言行草詩,紙本,縱28.5厘米,橫38.1厘米,草書五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
此帖用筆雄健遒勁,落筆甚重,沉著又出以鋒芒,起落迅猛,時有側(cè)鋒。顯示出大刀闊斧,運斤成風的姿態(tài),決非刻意崇法于一點一畫者,給人以雄壯遼闊,氣象不凡之感?!渡详柵_帖》還有一段故事:在上世紀戰(zhàn)亂年代的1937年,為了保住國寶不流出境外,一代名士、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以巨資六萬銀元將之購得,并在1956年贈送給毛澤東主席,毛澤東反復(fù)把玩,愛不釋手。1958年毛澤東自己立下規(guī)矩,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所收的禮物一律繳公,隨后,這件寶帖被轉(zhuǎn)交到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