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立翔
公益書薦
整理|立翔
作者:[肯]肯尼迪·歐戴德[美]杰茜卡·波斯納
“你要知道,我們的世界里有兩種神:上帝和小神。”由肯尼迪·歐戴德與杰茜卡·波斯納合著的《街角的奇跡》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傳奇??夏岬稀W戴德在肯尼亞的貧民窟基貝拉長大。16歲時,他花20分錢買了一個足球,發(fā)起了青年組織SHOFCO。幾年后,美國衛(wèi)斯理大學的學生杰茜卡·波斯納去SHOFCO做志愿者,在肯尼迪受到政治暴力的威脅時,杰茜卡幫助他申請到了衛(wèi)斯理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帶他去了美國。在美國學習時,他們從未忘記SHOFCO的使命。杰茜卡和肯尼迪在各個社區(qū)都發(fā)起了變革,致力于把同樣的決心和熱情帶進更多的貧民窟。
作者: 侯文詠
上學=考試?教育就是競技場?小孩活著為了成為大人?當初三學生小杰決定對這些說不的時候,他絕沒想到人生會從此發(fā)生改變。小說并不只是青少年的故事,更使成年人醍醐灌頂,讓少年時一直渴望被了解、擁抱的成年人,有一個救贖與和解的機會。書中討論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但深思的層面卻不只如此,人們應對扭曲價值觀的姿態(tài),認錯與不認錯的矛盾,罪惡感與否的激蕩,疑惑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甚至人云亦云的跟隨,這些事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頻繁重復上演,沒有出口,永無止盡。但破除這個迷思之后,等待我們的是改變和進步,成功的人們不外乎要升華改變,而書中試著告訴我們的也許就是邁向下一階段的“必需品”。
作者: [美] 芭芭拉·艾倫瑞克
失業(yè)必然導致貧窮,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嗎?在美國,數(shù)百萬的底層勞工終日工作,卻只能賺得每小時6─7美元的最低時薪。為了尋找底層貧窮的真相,作者隱藏自己的身份與地位,潛入美國的底層社會,去體驗底薪階層是如何掙扎求生的。她為此制定了嚴苛的執(zhí)行標準,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調整,力求貼近低薪階層的生存實態(tài)。在化身底層勞工的這段期間,作者流轉于不同城市、不同行業(yè),先后當過服務員、旅館服務員、清潔女工、看護之家助手以及超市的售貨員,也遇到了許多擁有不同背景、個性迥異的上司與同事。作者通過對自己在基本生活線上掙扎的經歷描述,展現(xiàn)了底層勞工在薪資、住房、醫(yī)療、雇傭關系等各方面的生存實態(tài)。
作者: [日] 村上春樹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是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隨筆集。開始作家生涯之際,村上春樹也開始長跑。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馬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泵慨敶迳祥L跑時,腦海里就反復出現(xiàn)這句話。積極地選擇磨難,就是將人生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他將這些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東西集結成書,誠實地書寫跑步,誠實地書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