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尼,楊春宇
(重慶大學 建筑城規(guī)學院;山地城鎮(zhèn)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45)
古建筑構件斗栱照明概念燈具設計
王燕尼,楊春宇
(重慶大學 建筑城規(guī)學院;山地城鎮(zhèn)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45)
21世紀夜景照明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某種程度上,夜景照明甚至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經(jīng)濟水平。古建筑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更應該在夜間彰顯其獨特的魅力,同時,越來越多的仿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對(仿)古建筑照明案例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斗栱這個精致而有代表性的古建構件。斗栱在當前燈光下立體感與層次感很弱,沒有適合其復雜造型的燈具。文章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概念設計,以求斗栱在該概念燈具的配合下達到更好的照明效果,展現(xiàn)出斗栱應有的精美。
斗栱;燈具;概念設計;立體感;層次感
夜景照明正處于一個急速發(fā)展的階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發(fā)普遍,建筑也不再是黑夜中一樣模糊的面孔。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中國由南到北、從東到西,即使較小的縣城,夜間都是燈火輝煌。在這樣日新月異的變化下,夜景照明的質量更應該受到重視,簡單將建筑照亮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要求,不同風格、不同年代的建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燈光外衣不僅是“穿”上,更要穿出韻味,高質量的夜景照明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在夜間的魅力。
關于中國古代建筑,人們逐漸意識到它的寶貴,對其愈加重視,仿古建筑、仿古街等在其影響下越來越常見,在當前夜景照明的形勢下,(仿)古建筑的照明設計不容忽視,由于多種復雜的構件使古建筑在照明設計上的復雜程度遠超出了現(xiàn)代建筑。筆者只討論(仿)古建筑夜景照明關于斗栱的部分。斗栱,是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構件,是古建筑的一個符號,是照明中需要突出的“亮”點,以體現(xiàn)其層次感與立體感。
1.1 照明現(xiàn)狀
古建筑的數(shù)量是一定的,在當前古建筑熱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為了展現(xiàn)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仿古建筑逐漸增多,出現(xiàn)了各種“印象”。夜景照明為(仿)古建筑吸引更多人的目光,為美化城市、拉動經(jīng)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美中不足的是相關的規(guī)范與要求還未完善,還需要設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
根據(jù)實地調查,目前(仿)古建筑照明所用燈具類型主要有線條燈、投光燈、泛光燈、瓦楞燈等。在對古建筑屋頂進行照明時,可以選擇投光燈、線條燈來進行大面積直接照明,但瓦楞燈的出現(xiàn)給屋頂照明提供了更多選擇,瓦楞燈相較投光燈、線條燈可以為層層疊疊的瓦片營造更加豐富的光影關系,或兩者相結合,使屋頂?shù)墓庥疤搶嵍嘧?圖1)。
圖1 投光燈與瓦楞燈對比
1.2 照明要求
1.2.1 保護性
古建筑是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不可再生的,在選擇燈具及確定安裝方式時一定要保證建筑本身不被破壞。
1.2.2 安全性
古建筑絕大部分為木構建筑,不能選擇熱輻射光源,要考慮到古建筑的防火要求。
1.2.3 文化性
每一棟古建筑都有自己的歷史,仿古建筑也有被建造的緣由,對建筑的照明設計要因建筑而異,根據(jù)其所處的時代與地域特征,結合自身的文化特點,彰顯建筑的獨特風采。
1.2.4 節(jié)能
在當前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指導下,以及綠色節(jié)能生態(tài)要求,光源的選擇與燈具數(shù)量要符合國家相應要求。
在絕大部分照明案例中,斗栱部分的照明并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一些方案中,斗栱被忽略在了整體立面照明設計的大背景中(圖2),沒有存在感。有些想做出強調卻一片燈火通明,抹殺了斗栱的立體感與層次感(圖3)。
圖2 隱于背景中
圖3 沒有層次感、立體感
2.1 斗栱介紹
斗栱,起源于漢代崖墓、石室、石闕,是中國木構架建筑結構的關鍵部件,在橫梁和立柱之間挑出以承重,將屋檐的荷載經(jīng)斗栱傳遞到立柱。封建社會時期只有宮殿、寺廟及高級建筑中才允許安裝斗栱,是中國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重要體現(xiàn)。斗栱經(jīng)過歷代發(fā)展,是中國古典建筑顯著特征之一,也是鑒別中國傳統(tǒng)木構架建筑年代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斗栱的種類很多,形制復雜,在清代的名稱為柱頭科、平身科、角科(圖4)。
圖4 依次為角科、平身科、柱頭科
簡單歸納,斗栱由栱、翹、昂、斗、升組成。
現(xiàn)代社會仿古建筑較多,斗栱的設計并沒有完全遵循古代的規(guī)制,造型被簡化。
2.2 照明設計理念
對斗栱的結構進行剖析后,考慮現(xiàn)代仿古建筑對斗栱的簡化,筆者認為最適合安裝燈具并不破壞構件完整的位置是升與栱、翹連接所形成的弧形處(圖5)。
圖5 概念燈具安裝位置
另一方面,斗栱的立體感與層次感非常強,在斗栱內部進行點綴照明(圖6),較傳統(tǒng)的直接整體打亮(圖7)方法所營造的光影關系更豐富,可以突出斗栱結構上的優(yōu)勢。
圖6 內部點綴
圖7 直接打亮
在該照明理念下,概念燈具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是,在燈具內部對燈珠排列進行適當調整(圖8),使概念燈具燈光效果在空間上有明暗變化,有側重,光線更加靈動。
圖8 燈珠排列示意
2.3 燈具設計要求
1)光源選擇上不能是熱輻射光源,要考慮到建筑的防火,將燈具置于斗栱內部比裸露在外面更需要散熱,結合當前燈具市場實際情況,推薦使用LED光源。
2)注意防眩光。
3)節(jié)能方面要符合國家的規(guī)范要求,為了達到一定效果,概念燈具的數(shù)量會多于傳統(tǒng)投光燈照明的數(shù)量,所以,單個概念燈具的功率、能耗要嚴格控制。
4)安裝方式上不能對古建筑造成破壞,選擇卡扣的方式卡在栱、翹的弧形處。
5)控制概念燈具的重量與體積,盡量輕薄,不破壞斗栱的整體造型,不影響光的傳播范圍。
6)概念燈具一定外控,具體色溫及效果可根據(jù)不同場景進行調制、變化。
概念燈具的基本造型為弧形,光源采用LED。
3.1 燈具初始造型
概念燈具為設計階段,燈具造型為弧形,內部燈珠選用LED。考慮節(jié)能方面的要求,燈珠數(shù)量暫時確定為3個。
在安裝方面,選擇卡扣方式,使用螺栓進行固定,不需要打孔,不對斗栱本身造成破壞,安裝簡便易操作(圖9)。
圖9 燈具初始造型
概念燈具的色溫可自行選擇??紤]到LED光源本身特性及建筑特征,建議在3 000~6 000 K(圖10)。
圖10 色溫
3.2 概念燈具照明效果
在概念燈具設計方案中,可以有滿裝(圖6)、間隔安裝(圖11、圖12),設計人員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選擇。
圖11 隔層分布
圖12 間隔分布
將概念燈具照明效果與不安裝概念燈具效果進行對比,左邊為部分位置加裝了概念燈具的效果,右邊是沒有安裝的效果,概念燈具所營造的照明效果充分體現(xiàn)出斗栱的立體感層次感,增加了斗栱的美感(圖13)。
圖13 概念燈具裝與不裝效果對比
[1]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4.
[2] (仿)古建筑照明案例.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the Lighting in Ancient Building about the Dou Gong
WANG Yanni,YANG Chunyu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5,P.R.China)
Night view ligh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gradually into people's horizons,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 terms of light, to a certain extent, night view lighting even represents the economic level of a city. Ancient buildings a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 more should highlight its unique charm in the night, at the same time, a growing number of antique buildings sprang up, the author analyses (copy) ancient building lighting case, found that this delicate, very representative Dou Gong artifacts, thus in the current light stereo feeling and administrative levels feeling is very weak, the lamps and lanterns of market research and found the root cause is not the most suitable for Dou Gong this complex modelling of lamps and lantern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conceptual design, in order to fight Gong under the concept of lamps and lanterns to cooperate to achieve better lighting effect, show a bucket Gong should be fine.
Dou Gong;lamps and lanterns;the conceptual design;third dimension;layering
2017- 05-03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78060)
王燕尼(1992-),女,重慶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建筑技術科學(光學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