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應對結構轉型升級 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基于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調查與思考

      2017-07-19 10:11:13何菊蓮陳增民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企校培養(yǎng)人才校企

      何菊蓮,陳增民,李 緣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1)

      應對結構轉型升級 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基于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調查與思考

      何菊蓮1,陳增民2,李 緣3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1)

      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升級,企業(yè)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對學生實際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高校教育存在著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相脫節(jié)、無法滿足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等問題,人才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無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緩解這一突出矛盾,提升企校合作質量加速人才培養(yǎng)是關鍵。提高校企合作質量,一要協調企校雙方利益,提高企校合作意愿;二要構建有效合作機制,提升企校合作能力;三要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加深企校合作程度;四要促成合作成果增加,提升企校合作效能。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人才培養(yǎng);企校合作

      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升級,企業(yè)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對學生實際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高等教育存在著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相脫節(jié)、無法滿足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等問題,結果是: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不高與企業(yè)招不到所需人才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而緩解這一突出矛盾,提升企校合作人才培養(yǎng)質量是很關鍵,由此,本文在問卷調查基礎上,實證分析我國企校合作人才培養(yǎng)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文獻回顧

      (一)企校合作內涵的研究

      企校合作是“企校合作教育”的簡稱,國際上又稱作“合作教育”,對此,國內外專家學者有多種闡述。世界合作教育協會(WACE)的定義是:合作教育是把企校兩者的學習過程相結合,學校學習理論知識指導企業(yè)的工作實踐,企業(yè)工作實踐反饋到學校調整理論學習,企校共同促進人才發(fā)展。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認為:合作教育能把學校的學習和學校外企業(yè)工作實踐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學習實際技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和制定職業(yè)道路的一種教育形式。孫偉宏[1]把企校合作定義為:企校合作是企校共同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人才的培養(yǎng)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目標,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積極促進就業(yè),充分利用企校兩者不同性質的教育資源,把學校的課堂教學和企業(yè)的工作教學結合起來,培養(yǎng)出社會各界各行業(yè)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以上闡釋雖有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一致,即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本質是企校互相合作,緊密聯系,培養(yǎng)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所需的人才,形成雙贏。

      (二)企校合作困境的研究

      我國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已有二十余年,對于合作存在的制度缺陷、利益矛盾和現實障礙等諸多問題,專家學者們一直在探討。和震[2]認為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存在政府、行業(yè)、企業(yè)、院校、學生五大層面的問題。黃文偉[3]基于理性選擇理論的分析視角,研究了企校的行動性與結構性兩種不同性質的利益沖突,認為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在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礙是合作中的局部利益沖突。吳建新[4]采取德爾菲專家咨詢法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困難是:學生到企業(yè)實習難、企校合作開發(fā)課程難、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難、學生實習期間的權益保障難、參與合作的組織獲得回報難這五個方面。崔玉祥[5]認為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政府職能缺位,政策制度不健全;二是學校教學安排十分不合理,培養(yǎng)的人才與企業(yè)所需的人才不相匹配,企業(yè)因此缺乏合作積極性。

      (三)企校合作路徑的研究

      針對上述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和障礙,國內外學者在探索合作路徑、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這一方面,發(fā)達國家的研究起步較早,形成了一些企校合作的穩(wěn)定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美國的“合作教育”、英國的“工讀交替”模式、日本的“企業(yè)訪問”模式、韓國“產學合作”模式等。張斌[6]認為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進程和質量受國家、地方教育部門、學校和企業(yè)四個關鍵主體的影響,他們受到各自所處的制度制約和利益驅使,成了各自的制度邏輯,厘清這些利益相關者在制度運行中的行為邏輯,對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陳解放[7]提出企校合作的要點有四:一是學校以企業(yè)為中心組織辦學,企業(yè)積極參與合作辦學;二是企校在合作實踐中相互促進;三是參與合作的企校實現資源共享;四是合作制度規(guī)則的制定和運作方式必須符合企業(yè)經營需求。賀俊[8]認為在充分保護知識產權現狀中,企業(yè)出資購買合作的研究成果是企校共同研發(fā)的最佳選擇,企業(yè)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盡可能地激勵大學的研發(fā),提升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效能。Hertzfeld[9]對23家參與過企校合作的美國企業(yè)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企業(yè)認為建立長期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的企校較于簽訂與學校的研究合約更具效果。Lacetera[10]認為在企業(yè)委托學校技術研發(fā)的情況下,企業(yè)放棄研發(fā)控制權,學校更愿將資金投入到更具學術價值的方面,而不是具有最大市場價值的方面,因此技術的市場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沖突越小,企校合作委托技術研發(fā)效果越好。黃亞妮[11]認為企校合作中需考慮到企校的認知因子、情感因子、法律法規(guī)因子、政府協調因子,創(chuàng)建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模式就要有效地協調這些因子。彭靜雯[12]基于華中科技大學“種子班”的案例,分析了以真實項目為牽引的“以隊帶班”實踐模式,是企校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一條有效途徑。

      (四)企校合作測評指標的研究

      企校合作質量測評的指標體系,是衡量校企合作培養(yǎng)人才質量狀況的重要工具,對于分析企校合作人才培養(yǎng)質量現狀促進其發(fā)展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鄒珺[13]對企校合作存在的訂單培養(yǎng)、“校中企”“企中校”、產學研合作、實習基地建設、專業(yè)共建六種模式分別建立評價指標體系,評價企校合作質量狀況。陳超逸[14]針對企校合作中企業(yè)方的績效從多個層面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設計指標進行評價。趙惠芳[15]在企校合作證據理論基礎上設計了產學研合作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

      綜上可知,大多數專家學者專注于企校合作的制度缺陷、現實障礙、模式路徑以及實際案例等方面的研究,促進了我國企校合作研究成果的發(fā)展。已有研究主要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大部分成果的研究主體僅限于高職院校的企校合作,缺乏對普通高校的企校合作方面的研究;二是已有成果雖有模式的質量測評、企業(yè)方的績效測評和產學研合作質量測評,但沒有一個成熟的企校合作人才培養(yǎng)質量測評的指標體系,更無相關測評,無法得知企校合作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低,影響了企校合作的質量與發(fā)展;三是缺乏對企校合作人才培養(yǎng)質量狀況的實證研究。針對以上問題,本文以企業(yè)與普通高校的企校合作為研究對象,構建企校合作人才培養(yǎng)質量測評指標體系,并運用該評價體系進行問卷調查,進行實證分析,根據實證結果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對促進企校合作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具有指導和參考價值。

      二、研究設計

      為了解企校合作質量狀況,文章在構建測評指標體系基礎上,設計調查問卷(包括企校合作雙方的基本信息,合作質量測評指標和合作質量的影響因素調查三大部分)?;拘畔ㄋ谄髽I(yè)的性質、規(guī)模和高校的層次,合作質量測評采用Likert五級量表進行打分,合作質量的影響因素則設計為排序題進行評分。

      (一)企校合作質量測評的指標體系設計

      為較為準確地反映企校合作質量的完整信息,為企校合作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提供指導,在構建測評指標體系時,參考已有文獻所取指標,結合企校合作的豐富內涵和合作質量的影響因素,并根據全面一致原則、相互獨立原則、層次分析原則將測評指標構建為合作意愿、合作經驗與能力、合作程度、合作效果四個維度的32個指標的指標體系(見表1)。

      問卷調查時,采用Likert五級量表進行打分。被調查者對32項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對應的分值由低到高為不符合1分、部分符合2分、基本符合3分、完全符合4分、超越要求5分。最后根據調查結果統(tǒng)計得分。

      (二)問卷的信度效度檢驗

      信度是指量表的可信度或穩(wěn)定度。一般以Cronbach(1951 年)所提出的α系數衡量題項的一致性,α值愈高,問卷內各項目的結果愈趨向一致,即問卷信度愈高。本文對回收的228份問卷數據進行信度檢驗,檢驗結果的Cronbach’s Alpha值為0.976,表示該問卷的信度很高。效度(Validity)是指測量工具是否能真切的測量到研究者期望測量的問題。對回收的228份問卷數據進行KMO-Bartlett球形度檢驗,檢驗結果的KMO值為0.945,Bartlett球形度近似卡方為8632.803,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P值小于0.001,表示該問卷的效度很高。以上信度效度檢驗的結果表明:得到的問卷數據適合做主成分分析。

      三、實證分析

      (一)樣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本文作者于2017年1月至3月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280份,有效問卷228份,樣本來自河南、湖南、廣東、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省市的企校員工。樣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統(tǒng)計如下表:

      表2 樣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統(tǒng)計

      上表顯示:企業(yè)樣本主要來自于國有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樣本數占比94.74%,從企業(yè)規(guī)模信息來看,樣本主要來自于200人以下和1000人以上的企業(yè),樣本數占比68.42%。高校的樣本數,211及以上高校與一般本科院校的比例相當,樣本主要來自于教育類、文學類、醫(yī)學類、經濟類和工學類五個類別的院校。

      (二)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為了實現降維,利用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形成幾個綜合指標。本文運用SPSS19,對通過問卷調查獲得的原始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計算出企校合作質量測評各因子所對應的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5個主成分。如表3所示。

      表3 解釋的總方差

      各項指標正交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如表4所示。

      表4 成份矩陣a

      通過表4可知,第一主成分在多方參與共建模式(X14)、資金雄厚(X15)、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X18)、為雙方培養(yǎng)所需人才模式(X12)、合作頻率高(X10)、雙方聯合共建多元合作模式(X13)、產學研促進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X11)上載荷較大,都是合作模式與合作能力的評價指標,因此命名為合作模式與能力因子;第二主成分在科研成果增加(X28)、企業(yè)效益提升(X32)、學生實踐能力提升(X26)、成果轉換數增多(X29)、教師實踐能力提升(X27)、員工技能特別是創(chuàng)新技能增強(X30)、企業(yè)社會責任感增強社會信譽良好(X31)上載荷較大,都是合作效果的評價指標,因此命名為合作效果因子;第三主成分在官方或社會中介引導(X22)、技術領先(X17)、企業(yè)主動聯系(X19)、設備先進(X16)、企業(yè)員工連線(X21)上載荷較大,主要是合作途徑的評價指標,因此命名為合作途徑因子;第四主成分在技術轉讓(X9)、信息交流和疑難咨詢(X7)、重大技術引進(X8)、技術創(chuàng)新需求(X6)、市場進入和開發(fā)(X5)上載荷較大,都是市場需求和技術獲取的評價指標,是以需求和技術為導向的,因此命名為合作需求和技術因子;第五主成分在企業(yè)降低用工成本(X2)、解決就業(yè)問題(X4)上載荷較大,屬于合作的人力指標,因此命名為合作人力因子。

      利用成分矩陣中32個指標分別對應的主成分分量數據,然后除以對應的特征值開平方根,得到5個主成分中32個指標的每個指標系數,得出5個主成分的表達式(因篇幅原因,省略具體表達式)。

      根據各個主成分特征值占總提取的五個特征值和的比重,確定總的校企合作的綜合模型:

      (三)企校合作的主要學科類別的合作質量得分

      根據公式(2),對調查的企校合作的主要學科(教育學、文學、醫(yī)學、經濟學和工學)類別的企校合作質量進行評分如表5。

      表5的數值顯示:企校合作的主要學科類別的合作質量高低排序依次為:醫(yī)學類、教育類、工學類、經濟類和文學類。這是因為:醫(yī)學教育有明確的實習實踐制度安排,學校與醫(yī)院簽有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協議,利益責任關系明確。同時,合作雙方積極主動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杰出醫(yī)生可在高校任教,學校名師也進醫(yī)院指導工作,加深了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程度。教育類學科的合作質量排名第二,這與專業(yè)性質有很大關系,合作雙方都是學校,文化差異小,并且教育類院校的合作方,多數愿意利用實習機會考察實習生,以備招聘留用。這種合作更像是持續(xù)時間長的招聘考察工作,所以合作質量較高。企校合作的文學類質量狀況相對排名靠后,因為該學科專業(yè)主要從事寫作、文化、宣傳、管理等工作,學科專業(yè)的實踐性要求不高,而且這種合作從短期看往往收益不大,這影響合作雙方的積極性,導致合作質量不高。

      表5 企校合作的主要學科類別的合作質量得分

      (四)企校合作指標權重及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構建的企校合作質量測評的指標體系調研獲得的基礎數據,得出五個主成分的表達式,根據各個主成分對應的方差占總方差的比重,計算企校合作質量測評指標體系的綜合表達式為:

      由公式(3)計算企校合作質量測評指標體系的相對權值,再根據各個指標系數相對權值歸一化處理便得到實際權值,如表6所示。

      表中數值表明:企校合作質量的影響因素中,首要的是合作經驗與能力。這啟發(fā)我們:要提高企校合作質量就要注重雙方合作能力的提升和經驗的分享,這就迫切需要建立促進雙方充分發(fā)揮合作能力和分享合作經驗的有效機制。其次是合作意愿。這是因為人才培養(yǎng)是企校合作首要目的所在,而市場需求和技術獲取對企校來說是雙贏,所以合作意愿因素是影響合作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位的影響因素是合作效果。其中高校方的影響權重大于企業(yè)方,成果及成果轉化數量的增多對高校效果最大,所以成果因素是影響合作效果的關鍵因素。最后是合作程度。根據企校合作的層次可分為初步形成產學合作體、根據雙方需求聯合培養(yǎng)人才、教學-科研-開發(fā)三位一體三個層面。在這過程中,教師是影響合作程度的主要因素,所以,隨著企校合作程度的加深,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綜上可知,合作經驗與能力、合作意愿、合作效果、合作程度是影響企校合作質量的四大因素。因此,提高企校合作質量關鍵在于把握好這四個要素。

      表6 企校合作質量指標權重

      四、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提升企校合作人才培養(yǎng)質量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因為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由此,根據測評結果,提出以下對策。

      (一)協調企校雙方利益,提高合作意愿

      企校雙方利益中的首要問題是利益分配問題,所以,提高企校合作意愿,必須協調好雙方的利益關系,解決利益沖突,建立科學、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由此,國家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為企校合作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提供法制保障。各級政府應建立企校合作經費引導機制,為合作雙方提供引導性的專項經費補貼、稅收減免、政策幫扶等支持,解決合作啟動乏力、落實困難的問題。企校雙方應根據貢獻大小制定明晰的分配方法,確保合作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

      (二)構建有效合作機制,提升合作能力

      企業(yè)和高校是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組織,其社會屬性、管理制度、目標取向、組織文化等千差萬別,所以,必須構建有效的合作機制,提升合作能力,實現穩(wěn)固合作。由此,國家應引導輿論大力倡導企校合作,提供合作所需的有利的社會氛圍,有效促進合作的發(fā)展。政府應完善相應的管理,設立特定機構,構建合作發(fā)展平臺,確保合作的有效性;構建合作質量的評價體系,由合作的所有參與主體及第三方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可作為企校評優(yōu)、晉級的依據。企業(yè)和高校應以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合作的目標導向,構建開放性、交互性的管理體系,完善合作管理方式(訪談對象普遍認為企校合作管理方式對合作質量的影響比較大),提升合作能力,更有效的滿足合作雙方需求,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促進企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注重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加深合作程度

      教師是企校合作教學的直接實施者,既要能傳授理論知識,也要能指導學生的具體工作實踐,同時滿足企校需求。所以,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對加深企校合作程度起重要作用。由此,國家應鼓勵高校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改變高校教師 “唯論文”的評價標準,對“雙師型”教師給予晉職晉級評優(yōu)評獎的政策傾斜。各級政府應主動承擔企校合作的搭橋任務,架起企校合作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的橋梁。作為企校合作的主體,企業(yè)應選送具有豐富實踐能力的優(yōu)秀員工主動參與合作教學過程;高校應選派優(yōu)秀教師到企業(yè)掛職鍛煉,與企業(yè)合作開展業(yè)務培訓、項目研究,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進而通過深度合作,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

      (四)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提升合作效能

      企校合作的目標導向主要是獲取人才,促進組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促成合作成果增加是推動企校從淺度合作走向深度合作,構建長期合作關系的關鍵。由此,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加以引導,營造企校合作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促成合作成果轉化的大環(huán)境。政府應建立合作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促成合作成果增加的激勵機制,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采取激勵措施,提供制度和經費保障,推動企校合作成果的有效增加,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地方政府應為企校合作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構建服務體系,及時發(fā)布企校合作的最新成果,并有效促進成果的轉化,實現互利共贏。企業(yè)和高校應合作制定優(yōu)化的管制體系和完善的合作機制,規(guī)范合作行為,提升合作效能,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進而促進企校競爭力的提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1] 孫偉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養(yǎng)優(yōu)秀技能人才[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7):23-25.

      [2] 和震.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促進政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 2013(1):90-93.

      [3] 黃文偉.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主體利益沖突與政策調適—理性選擇理論的分析視角[J].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4(19):51-54.

      [4] 吳建新,歐陽河,黃韜,等.專家視野中的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設計——運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進行的調查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 2014(5):74-84.

      [5] 崔玉祥,靳晨,朱超云.校企合作協同培養(yǎng)工程人才的機制新探[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4(4):100-102.

      [6] 張斌.多重制度邏輯下的校企合作治理問題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4(19):44-50.

      [7] 陳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高職類型特色創(chuàng)新的抓手[J].中國高等教育, 2008(9):49-50.

      [8] 賀俊,黃陽華,沈云昌.校企合作研發(fā)的最優(yōu)制度安排[J].中國工業(yè)經濟, 2011(2):151-160.

      [9] Hertzfeld H R, Link A N, Vonortas N S.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 research partnerships[J].Research Policy,2006(6):825-838.

      [10] LaceteraN.Different Missions and Commitment Power in R&D Organizations: Theory and Evidence on Industry-University Alliance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7(3):565-582.

      [11] 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發(fā)展研究, 2006(10):68-73.

      [12] 彭靜雯,許祥云.以隊帶班:校企合作的一條有效路徑——基于華中科技大學“種子班”的案例[J].現代大學教育, 2014(2):59-64.

      [13] 鄒珺.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內涵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現代教育管理, 2014(6):104-107.

      [14] 陳超逸,汪波,陳洛,等.校企合作中企業(yè)方合作績效的多角度評價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2):56-60.

      [15] 趙惠芳,王桂伶,徐晟.基于證據理論的產學研合作質量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6):108-111.

      責任編輯:詹花秀

      F4

      A

      1009-3605(2017)04-0066-07

      2017-05-15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校企優(yōu)質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291081)。

      1.何菊蓮,女,湖南寧鄉(xiāng)人,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2.陳增民,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3.李緣,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猜你喜歡
      企校培養(yǎng)人才校企
      工匠精神面對高職裝備制造培養(yǎng)人才研究
      河北農機(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2
      立足社會需求培養(yǎng)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上海包裝(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訓 培養(yǎng)人才振興鄉(xiāng)村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新課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企校合作面點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探討
      食品界(2016年8期)2016-05-14 18:29:25
      淺析獨立學院校企協同培養(yǎng)人才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五反思
      企校合作面點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
      宝鸡市| 玉山县| 峨眉山市| 许昌市| 麟游县| 甘谷县| 根河市| 新干县| 广河县| 乐至县| 钟祥市| 包头市| 耒阳市| 达孜县| 开鲁县| 三亚市| 同仁县| 祁连县| 贵溪市| 青州市| 察隅县| 溧水县| 商水县| 汝阳县| 龙岩市| 洱源县| 慈溪市| 任丘市| 五大连池市| 靖边县| 井冈山市| 德化县| 柘荣县| 温泉县| 康马县| 青海省| 罗田县| 闽清县| 昆山市| 阿拉善盟|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