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軍
“中國好書”是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下,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負責的一個好書推薦平臺。2017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晚,與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合作,揭曉了“2016中國好書”年度評選結果,在入圍的60種好書當中,最終入選30種。本期刊發(fā)的這一組評論文章,對于過去一年中遴選出的年度好書做了全面盤點??梢钥吹街黝}出版類圖書圍繞重大活動和重大問題,及時跟進黨和國家的前進步伐和社會熱點,以多元化的選題和多樣化的形式,滿足社會各界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人文社科類和科普生活類的圖書作者多為資深專家,厚積薄發(fā),以其專業(yè)性保證了內容可靠性,在深入發(fā)掘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立足時代變遷,著眼于當下的精神需求,體現出了中國思想和學術的力量。文學藝術類及少兒類圖書從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去尋找閃光點,從現實經驗的復雜性和成長的艱辛中發(fā)掘美好,披沙瀝金,講好中國故事。我們希望通過這八篇評論文章對作者、出版社、讀者的寫作、出版、閱讀活動有所啟發(fā),能夠起到積極推動和引導作用,通過好書來傳遞精神正能量,促進文化繁榮與發(fā)展。
“2016年度中國好書”在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隆重推出了。這是學術界、出版界和廣大讀者共同參與、翹首期盼的盛事,是對2016年出版工作的回顧,對促進大眾閱讀和全民閱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是黨和國家發(fā)展歷史上重要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戰(zhàn)略,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實現中國夢的奮斗中取得了新的偉大成就。2016年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是“十三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這些重要工作、重大活動和理論創(chuàng)新,為主題出版類圖書的出版發(fā)行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促進了繁榮。在“中國好書”評選活動中,主題出版類圖書向來是廣大讀者關注的重點。2016年主題出版類圖書在32種中有12種入圍,最終入選6種。
這些入選、入圍圖書,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優(yōu)秀圖書中脫穎而出,主要是選題符合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要求,貼近現實生活,具有較好的學術質量,通俗易懂,可讀性強,社會影響大,符合廣大讀者的期待。
總體來看,主題出版類圖書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圍繞重大活動和重大問題確定選題,突出反映社會各界關注重點。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這兩件事不僅是黨和軍隊歷史上的大事,也是黨和國家工作中的大事,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人們渴望通過歷史深入了解黨和國家、軍隊走過的光輝歷程,總結經驗,以史鑒今,因而成為年度主題。著名黨史學家金沖及的《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通過黨的發(fā)展歷史,重點展現黨在各個生死攸關重大歷史關頭的艱難抉擇,闡釋中國共產黨的產生、發(fā)展、壯大,以及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對讀者進一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重要幫助。王新生的《穿越歷史時空看長征》,是黨史工作者撰寫的有關紅軍長征的長篇紀實作品,該書以長期的研究積累,翔實可靠的資料和親歷者的回憶為基礎,吸收學術研究最新成果,輔之以通俗易懂的敘事和精當點評,全景式再現紅軍長征的歷史,是一部宣傳長征精神,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書。陳先達的《馬克思主義十五講》,立足中國現實,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淺出地回答了諸如“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歷史周期率的關系?我們的價值共識與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的本質區(qū)別?”等人們關注的十五個有關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問題。對于廣大讀者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有重要幫助。本次入圍的內蒙軒的《馬克思靠譜》,也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紹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價值和意義的好書。
二、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zhàn)略部署,解讀方針政策,展示建設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戰(zhàn)略思想和戰(zhàn)略部署,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不斷深入發(fā)展,取得了許多新的偉大成就,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信心。解讀黨和國家的戰(zhàn)略部署,展示新的偉大成就,是主題出版的重要職責。王義桅的《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以“世界是通的”思維方式,從歷史、經濟、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解讀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對于推廣中國優(yōu)質產能和優(yōu)勢產業(yè),使沿途沿岸國家共享中國改革發(fā)展紅利,促進新的經濟平衡,融通中國夢與世界夢的作用和意義,從而使讀者對這一重要戰(zhàn)略有基本的了解。王鴻鵬、馬娜的《中國機器人》,通過大量人物回憶和訪談,以宏大視野、文學特點和科普筆法,記述了中國工程科技人員研發(fā)機器人的艱難曲折經歷,披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感人細節(jié),既是一部中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yè)發(fā)展的成長史,也是以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普及讀本,深刻揭示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新興經濟體,抓住新一輪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將民族品牌機器人的發(fā)展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的重大戰(zhàn)略意義。本次入圍的趙韋的《中國動力》,關于中國航天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研發(fā)的長篇紀實作品,劉濟美的《一個國家的起飛:中國商用飛機的生死突圍》,關于中國民用飛機發(fā)展歷程的真實記錄,都是這類作品。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展現了中國發(fā)展的歷程,給人以鼓舞和激勵。
三、及時跟進黨和國家前進步伐和社會關切熱點,掌握主題出版主動權。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社會各方面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和巨大進步,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國家形象日益增強,及時跟進黨中央的部署和國家社會進步的步伐,跟進社會關注熱點,出版群眾喜聞樂見、社會廣泛需要的作品,是主題出版掌握主動權,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必然要求。王錦秋、洪建國的《大國擔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塞醫(yī)療隊抗擊埃博拉疫情紀實》一書,就是主題出版及時跟進、記錄、介紹重大國際和社會熱點問題的例證。2014年,非洲爆發(fā)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埃博拉疫情,中國政府于疫情暴發(fā)后,及時于2014、2015年三次派遣醫(yī)療隊前往疫情最為嚴重的西非塞拉利昂,執(zhí)行埃博拉出血熱患者的診治,圓滿完成人道主義救援任務,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和贊揚。該書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對我國參與全球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救援,三次派遣解放軍302醫(yī)院救援隊赴西非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疫情斗爭的整個過程,做了真實的全景記錄。全書圖文并茂,情節(jié)曲折感人,真實再現了我國醫(yī)務人員面對嚴重疫情和惡劣環(huán)境,不避艱險,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精湛醫(yī)術,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崇高形象。楊英杰等《新常態(tài)下心常態(tài):讓我們習慣增長的“極限”》,對正確認識我國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轉型升級闖關的關頭,如何正確看待暫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難,上下同心,同舟共濟,應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歷史挑戰(zhàn),再創(chuàng)我國經濟發(fā)展奇跡都是有意義、有幫助的。
四、選題多元,形式多樣,滿足不同讀者閱讀需求。主題出版涉及面寬,要求高,影響大,既有基本理論創(chuàng)新,也有重大歷史問題,既有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也有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這些方面不僅都有廣泛深刻的內容,而且都有眾多渴望求知求解的讀者。在高度信息化的現代社會,主題出版怎樣適應時代需要,把握時代特點,體現時代精神,做到選題多元,形式多樣,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是主題出版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這次入選、入圍的作品,基本上體現了上述要求。例如,講基本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十五講》,講歷史和實踐的《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闡釋黨和國家重大戰(zhàn)略的《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講述黨的軍隊歷史的《穿越歷史時空看長征》,著眼于人工智能前景的《中國機器人》,緊扣社會熱點的《大國擔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塞醫(yī)療隊抗擊埃博拉疫情紀實》,以及反映我國科技成果、建設成就的入圍作品《中國動力》《一個國家的起飛:中國商用飛機的生死突圍》,等等。這些選題既有事關黨和國家發(fā)展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宏大理論方面的選題,又有黨和國家當前大政方針政策的實踐性選題;既有影響深遠、群眾關注的紅軍長征歷史選題,又有以小見大、展現我國科技進步、建設成就及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選題。
五、把握方向,保證質量,注重可讀性,體現主題出版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效益。主題出版最根本的要求是堅持黨性原則,把握和引導正確的出版導向,目的是為廣大讀者,傳達和解讀黨和國家的主流聲音,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遞社會正能量,提供具有時代特點和時代精神,具有較高質量的好作品。因此,主題出版既要保證其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較高的學術質量,又要適合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不僅要有好的內容,也要有好的形式。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講好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和國家軍隊的歷史、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等中國故事、中國夢。主題出版的作品,應當是思想性和趣味性、學術性與可讀性的有機結合。既要有很好的思想性,有較高的學術水準,能夠完整準確地表達宣傳政治理論內容,使讀者受到教育;同時又要文風樸實,文字鮮活,簡潔明了,生動有趣,讀者喜聞樂讀。唯其如此,才能有讀者,才能廣泛傳播,才能體現主題出版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效益,從而達到主題出版宣傳、教育的作用。這次主題出版的入選、入圍作品,大多體現了上述要求。很多作品都是本專業(yè)學有所長的專家積多年之功的潛心之作,他們有深厚的積累,掌握大量翔實的資料,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又具有敏銳的歷史感和時代感,注意了作品大眾化的要求。
總之,“中國好書”的評選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離不開社會關注的重點,離不開廣大讀者的閱讀需要。評選獲獎圖書與推薦圖書,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出版、寫作與閱讀。這些入選、入圍的優(yōu)秀圖書反映了出版社與作者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了解、把握和責任感。出版社與作者要通過“中國好書”的評選,善于在豐富多樣的選題中,發(fā)現廣大讀者真正關心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找到理論與實際的切入點,增強針對性,及時組織撰寫,加快出版流程,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中國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