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中國,軍魂馬鞍

      2017-07-19 10:33:49吳顯果
      四川文學 2017年7期
      關(guān)鍵詞:儀隴馬鞍朱德

      吳顯果

      “為什么我的眼里總含著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每每佇立于馬鞍大地,我總是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艾青的那些讓人淚流滿面的詩句來。

      大地織錦,群山翔鴿。漸行漸遠的如歌歲月在這片英雄而紅色的土地上烙下了太多的傳奇。讓后來人因深愛而留連忘返,因景仰而長淚縱橫,因緬懷而慎終追遠,因繼承而理想翩翩。

      聽聽那些鏗鏘于歷史潮頭的如歌行板吧!

      ------“元戎出儀隴,旌旗滿大千!”

      偉人故里何處尋,琳瑯山下松柏森。自1886年12月1 日朱德誕生于儀隴縣馬鞍鎮(zhèn)轎頂山下李家灣內(nèi)的一間倉屋以來,大灣堰旁的山山水水與四方田邊的一草一木就融入了一個“試看將來之寰球,必將是一個的赤旗世界”的理想世界?!凹t軍之父、元帥之首,三軍總司令、人民委員長”。因為朱德,中國革命史從此與紅色儀隴、神奇馬鞍緊緊相連。

      朱德原名朱代珍,私塾老師席聘三后來為其取字“玉階”。他出生時,全家共十一口人,祖父母朱邦俊和潘氏,伯父母朱世連和劉氏,父母親朱世林和鐘氏,還有三叔朱世和,四叔朱世祿,大哥朱代歷,二哥朱代鳳,姐姐朱秋香。他的父母一共生了十三個子女,因為家境貧窮,無法全部養(yǎng)活,只留下了六男二女,后來生下的就被迫溺死了。朱德在姊妹兄弟中排行第四,在兄弟中排行第三。

      朱德出生的年代,正是中華民族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苦難歲月,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八國聯(lián)軍的侵入,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饑寒交迫。

      “鄉(xiāng)間豪紳地主的欺壓,衙門差役的橫蠻,逼得母親和父親決心節(jié)衣縮食培養(yǎng)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回憶我的母親》)。在“光宗耀祖”、“支撐門戶”的思想支配下,朱家把作為“長房長孫”的朱德送進了私塾,由眾多兄弟共同出資培養(yǎng)。

      使命神圣,重任在肩,朱德程門立雪、懸梁刺股,先后就讀于丁家花園、藥鋪埡私塾、席家碥私塾,深得老師喜愛,他從《三字經(jīng)》讀起,讀完了《大學》、《中庸》、《論語》和部分《孟子》,短短幾年已出口成韻、詞賦驚人。特別是十到十八歲之間,他在席家碥私塾師從了一位被他稱為“是個周身叛骨、朝氣蓬勃的評論家”席聘三先生之后,他不僅飽學了詩書儒著,也開始在席聘三先生的影響下,萌生了強烈的民族感情與樸素的民主革命思想。

      同樣是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朱德講述了他的心路歷程:

      “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連年旱災,很多的農(nóng)民饑餓,破產(chǎn),不得不成群結(jié)隊地去‘吃大戶。我親眼見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爛爛的農(nóng)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被所謂官兵一陣兇殺毒打,血濺四五十里,哭聲動天。在這樣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難,僅僅吃些小菜葉、高粱,通年沒吃過白米。特別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壓佃戶,要在租種地上加租子,因為辦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脅著我家要退佃,逼著我們搬家。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災,莊稼沒收成,這是我家最悲慘的一次遭遇。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fā)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決心尋找新的生活。”

      1905年,朱德十九歲,在科舉中順利通過縣試,成為一千多名考生中的前二十名。

      同年,已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清政府標榜“新政”,廢科舉,倡新學。在席聘三先生的幫助下,朱德于1906年春考入南充縣官立高等小學堂,平生第一次走出馬鞍;一學期后,考入順慶府(今南充市)官立中學堂。在這里他師從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張瀾,這成為了他接受“讀書不忘救國”進步思想的開端,也是他一生中思想發(fā)展的第一個轉(zhuǎn)折點。

      1907年初,朱德只身徒步、西去成都,考入四川通省師范學堂附設(shè)體育學堂,在這里求學的一年里,朱德“同學多,來往的人也多”,并接觸了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進步刊物《民報》等進步書籍,開始產(chǎn)生要“推翻皇帝要建立一個好的國家”的思想。

      1907年底,朱德畢業(yè)回鄉(xiāng),從教于縣立高等小學堂。

      朱德出身貧寒,品居下層,一旦作了縣最高學府的教員,已遭守舊分子的無端妒忌。而推行新學、傳授新知的舉動,在新舊勢力沖突白刃交鋒的變革年代,更被斥為大逆不道的異端之舉,守舊分子破口謾罵“新學野蠻,有損國粹”、“有失風雅,不成體統(tǒng)”、“假洋鬼子”……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朱德寫道:“那時新舊思想沖突得很厲害,我們抱了科學民主的思想,想在家鄉(xiāng)做點事情,守舊的豪紳們便出來反對我們?!本褪钱敃r的真實寫照。

      能被惡語和謾罵所嚇倒,能被舊勢力所征服,畢竟不是朱德的性格。

      囂囂辱罵之中,他一邊頑強地撒播真理的火種于校園,一邊不斷地從故土中采擷營養(yǎng),完成一個有志青年高大形象的最初塑造。

      1909年,已強烈地感覺到“教書不是一條出路”的朱德懷著悲憤、更懷著理想,義無反顧地寫下了向因循守舊說“不”的挑戰(zhàn)書:

      “志士恨無窮,

      只身走西東。

      投筆從戎去,

      刷新舊國風”。

      滿懷鴻鵠之志,朱德歷時三月,從四川盆地輾轉(zhuǎn)至云貴高原,在春城昆明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軍旅中,他秘密加入孫中山領(lǐng)導的同盟會,奮不顧身地投身于為中華民族之崛起的滾滾洪流之中。

      朱德走了,但鄉(xiāng)愁卻塊壘在心中,護國護法戰(zhàn)爭駐防瀘州時,他曾揮筆寫下五言詩《懷鄉(xiāng)》,表達了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念:

      “避暑居高聳,

      搔首望儀隴。

      白云阻鄉(xiāng)關(guān),

      回看江濤涌。”

      即使在后來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歲月里,身為八路軍總司令的他也沒有忘記《寄語蜀中父老》:

      “佇馬太行側(cè),

      十月雪飛白。

      戰(zhàn)士正衣單,

      夜夜殺倭賊?!?/p>

      辛亥革命的浪潮,護國護法戰(zhàn)爭的失敗,軍閥混戰(zhàn)的狼煙,“五四”風云的蕩滌,心存“仔肩難即”、“共濟時艱”遠大志向的朱德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中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他深信李大釗先生“試看將來寰球,必將是赤旗的世界”的預言。1922年11月,已是少將旅長的朱德拋棄高官厚祿,遠涉重洋到德國柏林找到了周恩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這一步,成為了他一生中第二大轉(zhuǎn)折點。

      滄海又桑田,彈指一揮間。1986年12月1日,朱德誕辰100周年之際,于六十二年前的1924年將朱德以從事共產(chǎn)國際運動為由驅(qū)逐出境的德國政府,在其本土的戈丁根市朱德曾居住過的普朗克大街3號舊居門前塑起了一座“朱德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由大理石制成,上面的鐫刻的德文龍飛鳳舞:“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朱德 1923——1924”。以此紀念這位偉人留學德國時曾在戈丁根市的學習與生活。德國當局的前倨而后恭,正是折服于朱德這位中國戰(zhàn)神的人格魅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927年8月1日,朱德在江西南昌親手點燃了“八一”烽火,打響了救國救民武裝斗爭的第一槍。從此,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寫滿了“紅軍之父”驕傲的名字。

      關(guān)山冷月不會忘記,湘南烽火、井崗會師、遵義會議、草地晚餐、大渡橋橫、烏蒙磅礴。

      戰(zhàn)地黃花不會忘記,黃河東渡、佇馬太行、棋舉石門、問鼎中原、三戰(zhàn)三捷、風雨鐘山。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

      赤膽昭日月,品節(jié)見精神。

      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zhàn)旗紅------

      一個所向披靡的馬鞍人。

      元戎浩氣傳千古,海不揚波報太平------

      一個威震神州的馬鞍人。

      1932年12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轉(zhuǎn)戰(zhàn)鄂、豫、陜3省,翻秦嶺、越巴山,于12月18日入川占領(lǐng)川陜邊重鎮(zhèn)通江縣兩河口,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jù)地。1933年秋天又進軍儀隴馬鞍,建立了馬鞍區(qū)蘇維埃。紅九軍政治部即設(shè)在馬鞍場禹王宮內(nèi)。一條讓馬鞍人民異常振奮的宣傳標語也出現(xiàn)在儀隴各地的巖石上:

      “紅軍總司令朱德是四川儀隴人!”

      正是這種感召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儀隴兒女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光輝典范張思德、海軍副司令楊國宇、解放軍開國少將黎光、革命烈士席懋昭等人就是他們中的姣姣者。

      而留在家鄉(xiāng)的人們,更是心懷革命火種,于長夜難明的赤縣天里用艱苦卓絕的斗爭與滿腔澎湃的英雄血呼喚著家鄉(xiāng)灑滿朝霞的黎明。

      1949年10月,解放大軍的炮聲距儀隴越來越近,馬鞍正是黎明前最黒暗的時刻,當?shù)厝嗣駷闅g迎朱德總司令統(tǒng)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朱德故鄉(xiāng),在馬鞍場頭小山嘴建立了一座石碑,石碑是用關(guān)帝廟的一塊舊碑改建的,碑高二點三米,寬一米,碑面鐫刻“朱德故里”四個隸書大字,字徑三十三厘米,以彰朱總故鄉(xiāng)之名。石碑現(xiàn)存于馬鞍山麓,時時刻刻體現(xiàn)著朱德與故鄉(xiāng)的魚水親情。

      解放后,朱德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委員長。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黨中央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52年,正值中國百廢待興,社會主義改造轟轟烈烈之際,中共儀隴縣委、儀隴縣人民政府致函朱德同志,建議將儀隴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馬鞍,并改名為玉階縣。家鄉(xiāng)人民這一良好的初衷遭到了朱德的婉言謝絕。他諄諄囑托家鄉(xiāng)人民: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規(guī)定,各地一律不得用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姓名命名一個地方。當前正是社會主義嶄新開始的時代,關(guān)鍵是要用心把家鄉(xiāng)建設(shè)好,至于叫什么名字其實并不重要。

      1960年3月8日,朱德和夫人康克清一起從重慶乘機抵達南充。次日便回到他離別了五十二年的故鄉(xiāng)——儀隴縣馬鞍場。透過車窗,看到到處是金黃色的菜花和綠油油的麥苗,朱德觸景生情,詩興大發(fā),隨口吟道:

      “菜子開花一片金,小麥放穗滿山青。

      豌豆雜糧斜坡種,人說小春增七成?!?/p>

      別家五十多年重回故鄉(xiāng),朱德感慨萬千,對故鄉(xiāng)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格外欣慰,濃濃的鄉(xiāng)戀之情不禁從心底滾涌而出:

      “五二年前別六親,離時笑語記猶真。

      松青柏翠故鄉(xiāng)景,桃紅李白公社春。

      社會一新人享樂,乾坤兩造政權(quán)新。

      連根蔓草芟夷盡,好種喜禾密且深?!?/p>

      這次故鄉(xiāng)之行,朱德既看到了家鄉(xiāng)的巨大變化,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特別是對浮夸風、公共食堂、經(jīng)濟比例失調(diào)等問題感受尤深。在返京后不久,他向黨中央、毛主席書面匯報了這次考察情況,提出“我國各地地理條件、自然條件都不同,農(nóng)作物種類繁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強求一律”、“農(nóng)業(yè)和工業(yè)都要發(fā)展商品生產(chǎn),才能適應(yīng)改善人民生活和適應(yīng)國家建設(shè)的需要”等建議。這些意見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視,為后來糾正和克服“左傾”錯誤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是朱德投身革命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馬鞍。雖然他只停留了不到三天,但他對馬鞍“努力建設(shè)社會主義”和“為共產(chǎn)主義培養(yǎng)新人”的諄諄囑托與他關(guān)心群眾疾苦的言行,儉樸的生活作風,平易親切的態(tài)度,卻永遠留在了故鄉(xiāng)人民的心中。

      “學宗馬列名并韶山百戰(zhàn)艱危締造新華倡革命;

      澤及人民光昭國史千秋隆祭長留遺愛在枌鄉(xiāng)”。

      1976年7月6日下午3時1分,朱德那顆為真理、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也為親情、友情、愛情跳動了90年的心,永遠地停止了跳動……

      特別讓人拍案稱奇的是,家鄉(xiāng)的草木竟也與朱德同呼吸共命運。當朱德去世的噩耗傳到家鄉(xiāng),不但眾鄉(xiāng)親淚飛頓作傾盆雨,關(guān)刀梁頂峰上那一株拔地而起,高達數(shù)丈,其樹干與葉冠酷似關(guān)羽的青龍偃月刀竟也枯萎而死。任馬鞍人歷經(jīng)多年,重植數(shù)次,均無一成活。

      元戎已去,“刀”存何用?家山如此多情,“革命到底”的英靈足以笑慰九泉矣!

      朱德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徹底奉獻的一生,是一個客家兒女為人類崇高理想不懈追求的一生。他90年不息的戰(zhàn)斗歷程,他百戰(zhàn)百勝、歷盡滄桑的戎馬生涯,連貫了從辛亥革命到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壯麗航程。他的一生充滿了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動人傳奇。

      一個歷史巨人就是一面旗幟。

      朱德就是一面旗幟。

      一面寫滿民族風骨與革命精神的旗幟。

      毛澤東稱他是“人民的光榮”。

      周恩來稱他是“人民的救星”。

      鄧小平說他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江澤民同志高度評價說“二十世紀群星閃耀,朱德同志是最璀璨的一顆。”

      而朱德自己一生的追求是“革命到底”!

      1982年8月1日,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在馬鞍建成開館。設(shè)計中西合璧、建筑典雅莊重。改革開放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親筆題寫了館名。高潔不染的荷花池,映照汗青的丹心亭,氣干云霄的山河志,靜影沉壁的琳瑯堰,度量如海的海量亭,神奇神秘的朱德生父、生母墓與古樸安詳?shù)鸟R鞍古鎮(zhèn),鮮血染過的紅軍遺跡,民心所系的朱德故里碑等一個個優(yōu)美而莊重的景點,在同一個風景區(qū)中既有機統(tǒng)一,又各成一個故事。若即若離,顧盼生輝。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余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千多件珍貴實物,以實的質(zhì)樸和史的嚴謹,形象地展示了“人民的光榮”偉大而光輝的戎馬傳奇。

      2004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視察儀隴。一語“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護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設(shè)好”的重要指示,讓琳瑯山滿紙煙霞。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的改擴建,五十二點五平方千米景區(qū)的原生態(tài)布局,不僅還原了朱德青少年時期生活的環(huán)境形態(tài),也迎來了朱德故居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gòu)建中與時俱進的春天。

      紀念館坐北朝南。形若八一軍徽的館區(qū)大門巍峨莊嚴,二百零六級軍功步道讓人頓生仰望星空之感,三千八百六十平方米的展區(qū)高度濃縮了一代偉人革命到底的堅實足跡,朱德漢白玉像面帶慈祥的笑容,揮手于天地之間。每一次走近,破空而來的總是歷史的回聲;每一次瞻仰,得到凈化的總是浮躁的靈魂。

      斯地之偉,在于教化。開館三十多年來,上億人次的緬懷瞻仰與上億人次的流連忘返,使朱德精神成為做官為人與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范本?!叭珖鴲蹏髁x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中國十大精品紀念館”等桂冠使之毫光四射,殊榮等身。

      斯地之奇,在乎形勝。形如五星的琳瑯山、狀若黨徽的錘鐮石、貌似中國地圖的感恩湖與雙峰突兀的馬鞍山、一樹雄冠的關(guān)刀山、惟妙惟肖的官帽山、風蕭草勁的插旗寨相互勾連。水天一色的柏楊湖、飛花漱玉的小三峽、曲徑通幽的游步道、白鶴翔集的芳草甸,畢露原生態(tài)的潔凈之美。香自苦寒的梅花廊、沁人心脾的蘭花苑、秋高葉爽的銀杏林、碩果滿枝的枇杷園,盡現(xiàn)園區(qū)風光之媚。更有逶迤連綿的群山峻嶺挾裹著柔和的天際曲線,一如奮蹄奔騰的五駿向紀念館朝圣而來的地勢,共同在琳瑯山麓錯落有致地鋪排出朱德故里的神秘與神奇。

      蔥蘢的琳瑯山麓永遠蒼翠欲滴,但在全中國的眼里,她的底色永遠是紅色的,紅似火,艷如霞,就像那紅遍萬山的杜鵑花。

      猜你喜歡
      儀隴馬鞍朱德
      不必要花的錢
      雕像
      儀隴蠶桑園區(qū)化發(fā)展思考
      賣夢店
      如果讓我許一個愿望
      馬鐙與馬鞍
      雕花馬鞍
      趣味(語文)(2018年1期)2018-05-25 03:09:56
      紅馬鞍
      草原歌聲(2017年1期)2017-04-23 05:08:53
      儀隴二題
      劍南文學(2016年13期)2016-08-23 12:10:54
      看儀隴農(nóng)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镇雄县| 皋兰县| 鸡东县| 库尔勒市| 孙吴县| 独山县| 喀喇沁旗| 武威市| 新化县| 寻甸| 贵定县| 马公市| 柘荣县| 长顺县| 仲巴县| 久治县| 名山县| 新乡县| 南木林县| 罗甸县| 磐安县| 马公市| 东乡| 增城市| 青铜峡市| 轮台县| 岗巴县| 巴彦淖尔市| 沐川县| 英德市| 多伦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大洼县| 关岭| 陇川县| 常德市| 平谷区| 台中县| 贺州市|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