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煥
與以往教學不同的是,現(xiàn)代化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在應用合作訓練的過程中,不可以通過單一的方式完成,需要保證小學生得到更好的訓練成績,并且維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合作訓練的具體方式,還必須隨著小學生年級的提升、身心的發(fā)展,從而做出階段性的改變,這樣才能為小學體育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文章針對合作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合作訓練的特點
就小學體育教學本身而言,在教學內(nèi)容上并不復雜,可是在教學難度上則并不低。分析認為,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對象,是各個層級的小學生,他們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基礎階段,高強度的訓練是不允許的,但是過分傳統(tǒng)的訓練,則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訓練的尺度把握上并不容易。除此之外,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訓練的方式必須多元化,這樣才能促使小學生擁有更高的興趣,減少師生矛盾[1]。合作訓練是新時代的訓練方法,其在應用的過程中,自身表現(xiàn)出了很多的特點:第一,合作訓練本身的可行性較高。該訓練模式比較主張的內(nèi)容在于合作,力求在多個方面讓小學生在團隊合作的能力上得到提升,對于每一個體育項目的鍛煉,都可以按照取長補短的原則來完成,不僅豐富了自己,同時對他人的幫助也是比較大的[2]。第二,合作訓練實施的時候,比較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小學體育教學的時候,單人項目雖然可以獲得較高的關注,但是從心理上分析,小學生更加喜歡的是團體活動。合作訓練就是對小學生做出良好的分組,進而在各種項目的訓練上,促使小學生將自身的特長展現(xiàn)出來,大家合作完成訓練,可以共同取得榮譽,滿足身心訓練指標的同時,還促使小學生自身的成長,得到了更多的幫助。
二、合作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教育不斷改革的今天,學校更加趨向于綜合培養(yǎng),同時在素質(zhì)上的教育也投入了較多的努力。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訓練方式上,需要選擇合理的方法,既要拓展學生本身的特長,又必須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一)合理分組
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用合作訓練的確可以取得預期效果,但必須注重方式方法。一般而言,合作訓練在應用的初期階段,需要對小學生做出合理的分組。例如,4人接力項目是比較常見的類型,實施合作訓練的時候,絕對不能按照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差生的群體方式進行劃分,而是要在4人接力項目當中,每4人的小組上,具備1名優(yōu)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學差生;或者是按照1名優(yōu)等生,1名中等生,2名學差生的標準來劃分,這樣的分組目的,在于優(yōu)等生產(chǎn)生領頭作用,小學生互相之間的交流會更加的便利,要比教師傳授更加可行[3]。同時,中等生是存在上升空間的群體,其可以與學差生更好的合作,兩者之間能夠?qū)崿F(xiàn)良好的交流。按照上述2種配置來進行合理分組,能夠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達到傳幫帶的效果,貫徹落實了合理分組的理念。
(二)科學測評
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測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倘若僅僅是按照分數(shù)來實施測評,對于某些體質(zhì)較差的學生,或者是天生不適合體育鍛煉的學生而言,多少有些不公平的現(xiàn)象,對于小學體育教學的未來進步而言,也存在很大的阻礙。結(jié)合以往的工作經(jīng)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認為在小學體育教學測評的過程中,應積極的按照科學標準來完成。例如,小學體育教學的測評工作中,多數(shù)都是在期末開展的。建議在今后的測評上,劃分為3個組成部分,包括日常表現(xiàn)、期中測評結(jié)果,期末測評結(jié)果。其中,日常表現(xiàn)占據(jù)比例為50%,期中測評結(jié)果占據(jù)20%,期末測評結(jié)果占據(jù)30%。教師在實施測評的過程中,要從長跑、短跑、跳高、跳遠等基礎成績出發(fā),再加上學生自身的特長來完成。通過科學測評執(zhí)行以后,一方面可以讓小學體育教學更加科學,另一方面能夠讓多數(shù)小學生至少達到及格的狀態(tài),而且在后續(xù)的學習上,也有很高的興趣,在努力程度上會進一步的提升。
(三)分步驟訓練
小學體育教學的合作訓練實施,經(jīng)過上述幾項內(nèi)容的開展,基本上可以幫助小學生在體育素質(zhì)上得到一定的提升??墒牵F(xiàn)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要求讓小學生表現(xiàn)為長久的進步,在層級的提升過程中,小學生的身心變化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身體發(fā)育的過程中,在力量、速度的訓練上,都必須加強分步驟訓練。簡單而言,分步驟訓練在實施的過程中,目的在于讓學生按照標準的步驟,在每一個項目的學習上、訓練上,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分步驟訓練在開展以后,可以對小學生的某些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更好的攻克,在充分的掌握要領以后,學生自身就可以完成良好的鍛煉,不會反復的表現(xiàn)出錯誤問題。比如說“跳高”是小學體育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項技能。在教授這一技能時,我們可以采用先集中學習再分組訓練的方法,先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學習,再進行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探討,最后是學生的分組訓練。在分組訓練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同學們自行合作和交流,從而探討怎么樣才能既輕松又完美的完成動作。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剛剛接觸“跳高”時往往會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如果教師只是做了簡單的示范后就分組練習,那恐怕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完成,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是不可能達到良好效果的。教師還需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比如在教學障礙跑相關的課程時,就可以把相應的教學無內(nèi)容設計成體育游戲,并且把學生平均數(shù)分成兩個小組,一組學生負責設置游戲障礙,另一組學生則需要進行障礙跑,而后兩組任務調(diào)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合作中達到體育鍛煉和學習的效果。
總結(jié):本文對合作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展開討論,現(xiàn)階段的教學比較符合預期,整體上的教學成績值得肯定,日后應該繼續(xù)在合作訓練上深入研究,強化師生合作、學生之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