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崖上的斗士
春末夏初時節(jié),我在山中游覽,時值雨霽天開,山色煥然一新,令人賞心悅目。我信馬由韁地走進一條曲里拐彎的峽谷,以期探索大山幽美的真諦。乳白色的薄霧在谷底消散升騰,大山猶如春眠初醒的少女在霧氣氤氳之中羞澀地洗浴。霧氣時稠時淡,物象亦真亦幻,將旖旎的山色裝扮到極致。我有些疲乏,就勢坐在一坨臥牛石上小憩。稍停,山風(fēng)漸大,霧氣頓時消逝。極目仰望,碧空如洗,幾朵纖巧的白云在不時地變幻舒展,恍若一幅無與倫比的飛天壁畫。一只不知名的小鳥站在斷崖上為我獻歌,嗓音圓潤,曲調(diào)委婉,峽谷為之愈發(fā)幽靜。這只小鳥如同一位熱情開朗的導(dǎo)游女郎在向我娓娓講述斷崖上的奇跡。
峽谷逼仄,兩邊的斷崖儼然斧劈刀削一般,遙想遠古那場石破天驚的造山運動,這兒定然是被生生斷開的。巉巖相疊,形成絕壁,處境如此險峻,實乃生存禁區(qū)!山風(fēng)喜歡弄些惡作劇,將一些植物的種子擱在巖坎,塞入石縫,然后揚長而去,至于這些種子是死是活,那就要看它們的造化。這些種子被束之高閣,俯瞰山坡上的同類,心中自然憤然不平,然而身陷絕境之中,再發(fā)牢騷也是枉然,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抗?fàn)帲幢銦o法取勝,也雖死猶榮!它們試一試,嘿,石罅裂隙里濕漉漉的,那是斷崖珍藏的雨雪之水;那些微乎其微的泥土是山風(fēng)抹進來的。甭管眼下的處境何等艱難,只要有水分和空間,只要接地氣,就有生存的可能。這些種子堅定信念,自強不息,慢慢地,竟然破殼萌發(fā)了,長出葉片了,石崖上顯露出生命的本色!根系在黑暗中勇于開拓,果敢求索,哪怕有丁點兒縫隙,也要去占領(lǐng),去鞏固;實在無路可尋,那就另辟蹊徑。星轉(zhuǎn)斗移,日月如梭。這些植物漸漸長大了,石縫容納不下它們了;生來不嫌故土苦,它們索性將根部裸露在石縫外面,緊貼巖棱石縫迂回延伸,直接承接雨露,從云霧中汲取水分;讓太陽疼愛地撫摸創(chuàng)傷;遇到縫隙再鉆進去。有的正待萌發(fā),卻被猝然坍塌的石塊死死壓住,然而,它并未窒息夭折,歪歪著脖頸也要生長,可見性格多么剛烈,生命多么頑強!
命運之坎坷,處境之險惡,造就了它們的逆反心理——不屈不撓,堅韌不拔,扎根于危巖石罅之中,傲立于斷崖絕壁之上,破巖穿石,以柔克剛。歲月漫漫,磨難重重:霹靂殛頂,風(fēng)摧雨打;霧迷霾纏,霜欺雪壓;它們臨危不懼,沉著迎戰(zhàn),殊死拼搏,凜凜然,凝聚一腔耿耿硬氣,鍛就一身錚錚鐵骨!它們堪稱斷崖上的斗士!
這些植物身居斷崖并不感到寂寞,恰如高雅的隱士看破紅塵,離群索居,甘老林泉,安貧樂道。看啊,一些乖覺的山雀相繼遷來,憑借天險,繁衍生息;蒼鷹依托氣流在峽谷上空盤旋,宛若大山老人放飛的紙鳶;大雨過后,懸崖上瀑布弄巧,猶如懸掛的白練;兩邊斷崖的皺褶里潑綠凝翠,山花斑斕,堪稱一座空中大花園;更為有趣的是,每當(dāng)暮色漸釅,百鳥唱晚,這里就如賽歌一般。
那只鳥兒朝我啼囀了一番,撲棱一聲,又飛落在另一棵小樹上,分明在提示我,留心觀賞石崖上的亮點。我循向望去,嗬,那叢紫荊,長得格外茁壯,根部凸出一個老大的疙瘩,中間有一朽洞,分明是在吶喊,在呵斥,發(fā)泄心中的憤懣!巖坎外沿那棵歐李,通體黑黢黢的,長著銳利的刺,仿佛一位身披黑衣的劍俠,技藝超群,義薄云天,笑傲江湖。再看那棵山臘,盤根錯節(jié),猶如巨蟒,緊箍巉巖,軀干扭曲,虬枝挓挲,呈疾撲廝殺狀,那是它與暴風(fēng)雪搏斗留下的永恒的造型!
嗬,斷崖之巔有一棵楓樹,雖說樹干不高,卻需倆人摟抱,樹皮皸裂如鎧甲,枝杈遒勁似干戈。毋庸置疑,它是一位年高德劭的長輩,是一位久經(jīng)沙場的悍將。待到暮秋,樹葉歷經(jīng)露浸霜染,儼然偌大的火球,那是它淬火的激情,那是它凝血的悲歌!它高揚鮮紅的大纛,向蕓蕓眾生昭示:斷崖上的斗士們絕地反擊,終獲大捷!
還有那些山葫蘆、野芙蓉、映山紅等裸露的樹根,疙疙瘩瘩,形態(tài)各異,有的如獅首,有的像蟾蜍,有的似蛇形……在漫長的歲月里,這些樹根蘊含著多少生存的辛酸,銘刻著多少開拓的艱難!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如同暮靄融入記憶深處,每每憶及,不免周身熱血奔突。它們心中沐浴著朝陽,懷揣美好的遐想,日久歲深,終于出落成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根雕藝術(shù)杰作,每一個都具有很高的美學(xué)價值。這兩處斷崖,就是天造地設(shè)的文物架,上面擺滿了造型詭譎、妙趣盎然的盆景;不啻兩幢反映生靈們不畏重壓、浴血反抗、爭取解放、弘揚正能量的神奇浮雕,令人觀后,深受震撼,心潮澎湃!
品讀斷崖,敬畏生命,我淚眼婆娑,心弦顫動,莊周夢蝶之情油然而生,恍惚間,弄不清是我變成了樹根,還是樹根變成了我。
游山歸來,我在心壁上復(fù)制出那個難以忘懷的斷崖景觀,從此,在我的人生旅程上又多了一個知難而進的精神源泉!
深山采茶
早春二月,萬物復(fù)蘇,草長鶯飛,生機勃發(fā)。杏花綻苞時節(jié),余與兩位朋友驅(qū)車出城,來到30公里外的一座大山。這座大山海拔近600米,峰巒一座接一座,如同一些金剛傲然屹立,似乎它們早就接到造物主的命令,盡職盡責(zé)地守護在這里,直到天荒地老。車子像一只甲蟲爬進大山的褶皺里,峰回路轉(zhuǎn),山重水復(fù),幾經(jīng)顛簸,終于在一個小山村停下。余等棄車朝山谷深處走去。山高水流長。湛清的溪水仿佛一群調(diào)皮的孩子跟巖石捉迷藏,不知疲倦地跑出山外。
山茶生來與水結(jié)緣,生長在溪畔巖邊。余等所采的山茶與南方茶園栽植的茶樹無甚異樣,只是南方雨量充沛,土質(zhì)肥沃,茶樹長得旺盛,葉子也顯肥碩,而北方的野生山茶,因自然條件所限,長得瘦骨伶仃的。甭看這種山茶貌不驚人,卻有一段美好的傳說:老輩上南方有個和尚在“谷雨”那天來艾山云游,他在山中徜徉,順便采茶,采完后拿到艾山寺里加工,然后離去。嗣后,這個和尚就如踐約似的年年如期而至,從未中斷。人生易老,山色依舊。采茶的和尚已近古稀,腳力不支,便帶上一個弟子來艾山采茶,臨別時告訴艾山寺的住持,艾山狀如坐佛,堪稱大佛山,他與艾山情緣未了,雖說往后不能來了,但是可讓弟子代為造訪。最后他把多年來未曾泄露的秘密告訴了主持,他所采的植物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山茶,常飲對腸胃有益,是出家修行之人的酷愛之物。住持聞言茅塞頓開,遂傳揚開來。其實這種山茶在《山東樹木志》中已有記載,其學(xué)名為鈍葉水蠟樹,落葉灌木,各大山區(qū)均有零星野生,喜濕潤肥厚土壤,較耐寒,稍耐干燥,嫩葉可代茶。這條幽深的山谷背風(fēng)向陽,谷底較為平緩,泉水終年不竭,溪畔泥土肥沃,正好適合水蠟的生長。余前些年曾在艾山采水蠟之葉自制成茶,細細品味,委實別具一格,較之茉莉花、碧螺春等毫不遜色。其時,草地還未返青,蒲公英剛剛開出金燦燦的花兒,好像造物主把一些金子撒在隔年的枯枝敗葉之中,而水蠟?zāi)前岛谏闹l上已抽出了嬌嫩的芽兒,芽兒皆對生,從基部一直排到梢頭,新綠點綴,楚楚動人。余等興致盎然開始采茶。
山谷里極為靜謐,不聞塵囂,惟聞天籟。料峭的山風(fēng)從山巔掠過,攪起陣陣林濤。云雀在熱情提示:“山茶長在溝里,山茶靠近山溪,炒炒可好喝哩,炒炒可好喝哩?!鄙诫u也在隨聲附合:“是啊是啊,采吧采吧。”采茶跟隱居山林、修身養(yǎng)性一樣,拋卻滾滾紅尖,心若止水,不起微瀾,虔誠地敬畏大山,善待生靈,不急不躁,逐一采擷。有的茶樹很矮,可坐在巖石上采,有的因有野薔薇遮擋,只好放棄。谷底山茶頗多,沿溪隨處可見。余等一邊游覽山中景致,一邊采茶,不知不覺已走出老遠。采茶有癮,忘了時辰,直到饑腸轆轆,估摸晌天了,仰臉瞅瞅太陽,果然已是中午,便席地野餐。在深山曠谷野餐,別有一番滋味,秀色可餐,余等將旖旎山色,連同凝聚詩意的山茶,猶如含英咀華般將其韻味保存在記憶深處。野餐之后,余等坐在溪邊洗手洗腳,然后躺在臥牛石上小憩,仰望白云舒展,耳聞山雀啼囀,心情甚是愜意。余等對這兒的山茶留戀而繾綣,便再采一會兒,直到太陽偏西,方踏上歸途。
我暗自思忖,當(dāng)余和愛人、親朋好友品嘗這份山茶時,自會津津樂道,頓生親近自然、關(guān)愛生靈的情愫,真可謂何當(dāng)共飲自制茗,卻話深山采茶時。
拂曉遇啼鳥
鄉(xiāng)愁純粹是對故土的山川阡陌、魚蟲鳥獸、故友近鄰、風(fēng)俗民情、傳說軼聞等情感的自然流露。即便是松林中的蘑菇、老槐樹上的鵲窩、山藤上的蟈蟈、棘子上的蜂巢,都能把鄉(xiāng)愁撩撥得濃濃的。最近一段時期,故鄉(xiāng)那只鳥兒的啼囀縈繞耳畔,糾結(jié)于心……
前不久,我回故鄉(xiāng)探望,意猶未盡,又住了一宿。翌日拂曉,我聞雞而起,到野外散步,隨之撿起兒時遺落的記憶碎片。晨曦微露,薄霧蕩漾,村舍如披輕紗,唯有幾聲雞鳴劃破了山村的靜謐。前天,久旱的故鄉(xiāng)喜降甘霖,直下得溝滿壕平,山洪爭瀉。大自然用無形的畫筆,飽蘸綠色,將原野著意涂抹,也將莊稼人的憧憬描繪得金燦燦的!我沿著機耕路朝東山走去。此刻,一縷風(fēng)絲兒也沒有,樹葉凝止不動,也無蟲鳴,仿佛都在酣睡之中。路邊的草葉上都擎著晶瑩的露珠,分明是大地感恩上蒼所涌出的淚滴。
走了一程,忽然聽到北面的谷底傳來青蛙和蛤蟆的叫聲,雖說不甚協(xié)調(diào),卻悅耳動聽,莫不是在排練慶豐的鼓樂?是的,原野上到處彌漫、滲透著一派空靈飄逸、濃郁醇香的莊稼瘋長的氣息。豐收正在向人們頻頻招手呢!我心情愉悅,信馬由韁地沿路徜徉。驀地聽到“撲棱”一聲,就見一只鳥兒落在路邊,腦袋一點,尾巴一撅,大大方方地朝我啼囀,其聲為“哩哩哩啁啁噢,哩哩哩啁啁噢”。我雖然不像公冶長那樣懂鳥語,卻揣摩出它在向我問安:“你你你,早上好,你你你,早上好。”嗬,這是我今天聽到的第一聲鳥啼,它讓我興奮不已,驟來興致。這鳥啼如同神奇的哨音,將故鄉(xiāng)新的一天的帷幕徐徐拉開;這鳥啼又如一枚五色的石子投進綠意氤氳的靜潭之中,濺起一圈圈漣漪。我當(dāng)即作答:“小鳥你好,小鳥你好?!彼娢易呓?,又飛到我前面,依舊歪頭仄腦地與我搭訕,似乎在詢問我。我心知肚明,村民們五冬六夏在山上勞作,它自然熟悉,我長期在外,乍生回鄉(xiāng),它自然對我陌生,這與賀知章回鄉(xiāng)所寫的詩作何等相似——“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我不免啞然失笑。我打量著這只善解人意的小鳥,它形似黃鸝,但又不太像,我為不知其尊姓大名而感到愧疚。我對它似曾相識,莫非它是從《詩經(jīng)》里飛出來的?“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這委婉的鳥啼將河流的靈韻、田園的風(fēng)光、人們勞作的景象銜來饋贈予我,讓我溯流求源,悠悠思緒飛向了遠古。轉(zhuǎn)念又一想,莫非這只小鳥是從王維筆下飛來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蓖蹙S將山中的沉寂刻畫得淋漓盡致無以復(fù)加,讓人隨他前去觀賞明月、落花、鳥啼,充分領(lǐng)略山中動靜相宜的夜色。就這樣,這只小鳥一直陪我走上村東的長嶺。
天光大亮,晨風(fēng)乍起,薄霧開始落潮般的退卻,踟躕于河谷之間,與村舍裊裊升起的炊煙融為一體,酷似傳世名作中的飛白那么柔媚可愛。果園里、山林中有好多鳥兒開始練嗓,駐足聆聽,各有千秋,令人美不勝收,樂不思歸。這只小鳥知趣地棄我而去,想必要與伙伴一起切磋技藝。
拂曉聆聽鳥啼,如聞禪語梵音,心態(tài)愈發(fā)淡泊,儼然醍醐灌頂!
旭日噴薄,光芒四射;滿天纖巧的云朵在不斷地變幻色彩,宛若一片雍容華貴的牡丹。這磅礴的朝霞就像神奇的環(huán)形銀幕,把人生的大舞臺裝點得恢弘、壯麗、遼遠,讓人感到生活是這等美好。我俯瞰故鄉(xiāng),心里甚是愜意。歸途中我渴望與那只可愛的小鳥邂逅,然而它再沒露面,但它的啼囀卻在我心中久久回響……
作者簡介:林紅賓,筆名山泉,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中國科學(xué)詩人協(xié)會理事,已在《兒童文學(xué)》《少年文藝》《綠葉》《山東文學(xué)》《雨花》《朔方》《鴨綠江》《雪蓮》等百余家文學(xué)期刊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逾千篇,共計400余萬字。其小說《耳畔縈繞一曲凄楚的童謠》被選入《1989全國優(yōu)秀少年小說選》,《鎮(zhèn)河石下》被選入《兒童文學(xué)優(yōu)秀作品選(1983—1993)》,《叫賣聲聲》榮獲首屆齊魯文學(xué)獎。散文《故鄉(xiāng)的云》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選入教科書,《牙山楓葉》被選入《中國好文學(xué):2013最佳兒童文學(xué)》。已出版長篇兒童小說《翡翠谷》,小說集《最后一只山鷹》《鬼谷》等文學(xué)專著17部。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或省級選集并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