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滄州“鐵錢塊”成因考

      2017-07-21 09:06馬思遠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7年7期
      關鍵詞:北宋滄州

      馬思遠

      【摘 要】在滄州東南的滄縣舊州鎮(zhèn),出土有大量鐵錢塊,這些鐵錢塊自民國年間的資料便有記載。本文結合有關史料和古錢幣知識,對形成鐵錢塊錢幣的種類、質地及如此量大的原因做簡要的考證,并結合對滄州鐵錢塊的分析,對部分資料記述中的訛誤予以糾正。

      【關鍵詞】滄州 北宋 鐵錢塊 年號 夾錫

      在滄州博物館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內,陳列著一塊鐵錢塊(見圖1),它是滄州舊城,即今滄縣舊州鎮(zhèn)內滄州鐵獅子西北約400米處出土的大量鐵錢塊中的冰山一角。博物館開館以來,“鐵錢塊”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極大關注和興趣,其成因來歷眾說紛紜、一直是待解之謎。現(xiàn)根據古錢幣知識及有關資料,對此作一考證探析。

      一、滄州鐵錢塊中無“宣和年號”與“大和通寶”鐵錢

      滄州鐵錢早在民國年間就有發(fā)現(xiàn)。民國22年(1933年)《滄縣志》卷十三“事實志·金石”中記載:“鐵錢在舊城開元寺北,名‘鐵錢庫。錢文皆宋‘崇寧‘大觀‘政和‘宣和年號。惟歲久凝結為一,不可復分?!保ㄒ妶D2)

      民國《滄縣志》中記載的四種錢文年號,均為宋徽宗年號?;兆诠灿薪ㄖ芯竾?、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六個年號,依據其先后順序所鑄行的錢幣先后有圣宋通寶、圣宋元寶、崇寧重寶、崇寧元寶、崇寧通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政和重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宣和元寶。

      查閱中華書局《兩宋鐵錢》一書,在這些錢幣中鑄行鐵錢的有圣宋元寶、崇寧重寶、崇寧元寶、崇寧通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政和重寶、宣和通寶。以上鐵錢,除崇寧元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政和重寶外,其他種類均有‘小平錢及‘折二錢兩種。小平錢即當時的一文錢,直徑約2.5厘米;折二錢即當時的二文錢,比小平錢直徑大,約3.3厘米。

      滄州出土的鐵錢,依據尺寸判斷,均為折二鐵錢,沒有小平鐵錢。其種類僅見有圣宋元寶、崇寧通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政和重寶(見圖3),未見及民國《滄縣志》中所記載的“宣和年號”鐵錢。

      據《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二一記載:“崇寧五年二月十五日,詔:內外冗官頗多,不能振舉事,徒費廩祿。提舉河北路鐵冶坑冶。河北鐵冶鑄錢司準備差使管勾踏逐窟眼官?!盵1]

      據《皇宋十朝綱要》卷一七記載:“政和七年八月,丙子,罷京東西、河北路坑冶鑄錢司?!盵2]

      由上面兩段文獻資料可知,河北路鑄鐵錢,始于崇寧五年,罷于政和七年。北宋河北路包括東、西二路,滄州時屬河北東路。因鐵錢冶鑄起止時間經歷了徽宗崇寧、大觀、政和三個年號,所以滄州出土有圣宋、崇寧、大觀、政和年號的鐵錢,是與史料記載相符的。

      但在民國《滄縣志》中,記載滄州鐵錢中有“宣和”年號,宣和(1119-1125)年號是繼政和、重和(1111-1118)后徽宗的最后一個年號,而河北路鑄鐵錢罷于政和七年。

      宣和通寶鐵錢有小平及折二兩種。光背小平錢行用于四川路;背“陜”小平錢及折二鐵錢行用于陜西路,現(xiàn)多出土于陜西、四川、甘肅、內蒙等西北、西南各地。

      據河北路冶鐵鑄錢司的始、罷時間,與宣和通寶鐵錢的行用范圍推斷,滄州鐵錢塊中是不應存在“宣和”年號鐵錢的。

      那么,“宣和”年號鐵錢是怎么出現(xiàn)在民國《滄縣志》中的呢?筆者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錢文未看完整,便臆測之。政和通寶和宣和通寶,錢文只差一字,且無論楷書還是篆書,錢文的位置布局都是一樣的,字體也十分接近。有可能將遮住“政”字的“政和通寶”誤判為“宣和通寶”。二是川陜行用的宣和通寶,通過某種途徑偶然流通到滄州。但仔細查看館內鐵錢塊及滄縣鐵錢庫錢塊,均未發(fā)現(xiàn)“宣和”字樣。所以滄州鐵錢塊中,是不應有“宣和年號”鐵錢的,此點是確鑿無疑的。

      2016年末,筆者親自到滄州鐵獅子東數百米的鐵錢庫內考察,看到墻上三塊文字展牌中有一塊“鐵錢”(當地俗稱鐵驢)的展牌(見圖4)寫道:“其中有‘大和通寶系唐朝文宗(827-835)年間鑄幣?!逼溆T的大型壁畫上,也繪制出了不少“大和通寶”的圖案(見圖5)。但仔細觀察鐵錢塊上的錢幣,卻未見“大和通寶”鐵錢。

      “大和”確是唐文宗(827—835)年號,但在唐代大和年間,沒有鑄行過“大和通寶”錢幣,且在中國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鑄行過“大和通寶”鐵錢。但“大和通寶”這種錢幣又確實存在,它是在安南(即今越南)后黎朝仁宗黎邦基的大和年間(1443-1453)鑄造的,此錢只有銅錢,無鐵錢,尺寸均在2.5厘米之內(見圖6)。據此,“大和通寶”鐵錢決不可能存在于滄州鐵錢塊之中。之所以說鐵錢中有“大和通寶”鐵錢,很有可能是將“大觀通寶”及“政和通寶”錢文混合在一起的誤判。

      二、滄州鐵錢塊均為夾錫鐵錢

      北宋年間,有人發(fā)現(xiàn)北方少數民族將鐵錢融化鑄造兵器,于是河東運判洪中孚便讓在鐵錢里摻雜鉛錫,讓鐵變脆,鑄造出的鐵兵器則脆不可用。防止少數民族鑄鐵兵器,是鑄造夾錫鐵錢的原因之一。

      《東都事略》卷一〇《徽宗紀》記載:“崇寧二年春正月,甲子,蔡京以陜西鑄大銅錢當十、加錫錢當二?!盵3]

      蔡京自崇寧二年間推行夾錫鐵錢。初為陜西路,繼則河東路、河北路、京西路等。崇寧五年,蔡京罷去宰相職務。同年八月,夾錫鐵錢只允許在河北路、河東路、陜西路鑄造流通,其余各路均停用夾錫鐵錢。大觀四年,夾錫鐵錢停鑄。政和元年,陜西行用鐵錢的地區(qū)將元豐大鐵錢與夾錫錢混合使用,不再回收大鐵錢回爐改鑄夾錫鐵錢。政和二年,蔡京再次主政,夾錫鐵錢又開始鑄行,并在全國各路通用。政和三年,陜西用政和通寶大鐵錢。政和四年,下令不再用政和大鐵錢,并令各錢鑒改鑄夾錫鐵錢。在民間流通的大鐵錢,拿到官府兌換為夾錫鐵錢。

      滄州鐵錢根據出土地點不同,分為“南庫”與“北庫”。 “南庫”鐵錢鑄造規(guī)整,錢文清楚,存放成串有序;“北庫”鐵錢鑄造粗糙,錢文不清,大量缺字少劃,皆為散置。

      據宋代史料記載可知,官府散置鐵錢有三種原因:一是在鑄行加錫鐵錢時期,將舊大鐵錢回爐,改鑄夾錫鐵錢;二是在蔡京于崇寧五年八月罷相后,部分地區(qū)暫時停用夾錫鐵錢后回流官府;三是夾錫鐵錢于政和七年罷鑄停用后徹底回流官府。

      《群書考索》后集卷六一《財用·鐵錢》記載:“政和四年庚辰,陜西轉運司奏:‘本路見行使舊大鐵錢。其錢系慶歷、至和、熙寧、元豐、元祐、紹圣、圣宋字號者,即見行使加錫錢無上件年號,民間極易辨認,不至疑惑外,只有政和通寶一色錢與政和通寶錫鐵錢紋樣制相類,尚書省勘會:‘加錫錢諸路行使,致或夾帶般販,混雜行使,申乞施行。已各快便。惟是山西路般販舊大鐵錢夾帶流轉入諸路,與加錫錢混雜行使,致害錢法。欲自今降指揮到日,其政和通寶舊大鐵錢官私更不行使,均撥赴逐錢監(jiān)改鑄加錫錢。民間仰限一季并賫赴逐處官司納換。”[4]

      在滄州鐵錢塊中,未見慶歷、至和、熙寧、元豐、元祐、紹圣、圣宋等字號的舊大鐵錢,即崇寧年號以前的北宋鐵錢。由上面文獻可知,這些鐵錢均非夾錫鐵錢,民間從文字上容易辨認。但政和鐵錢中,卻分為大鐵錢和夾錫鐵錢兩種,起初混雜使用,民間不易辨認。以致混亂錢法,后官方停止流通舊大鐵錢,并撥付錢監(jiān),將舊大鐵錢改鑄為夾錫鐵錢。雖然政和舊大鐵錢與夾錫鐵錢不易辨認,但官方依舊停止流通舊鐵錢并改鑄為夾錫鐵錢,所以夾錫鐵錢與不夾錫鐵錢,從外觀看應當有不同之處。

      《宋史》卷一八〇《食貨志·錢幣》記載:“陜西用‘政和通寶舊大鐵錢,與加錫錢混雜。慮流轉諸路,政和四年,詔毋更行用,致令諸監(jiān)改鑄加錫錢,在民間者赴官換納?!盵5]

      從此文獻推斷,在民間的政和舊大鐵錢赴官換納,改鑄夾錫錢,舊大鐵錢與夾錫鐵錢定有較為明顯的方法予以區(qū)別,人們才可將混雜在夾錫錢中的舊大鐵錢揀選出來赴官換納,那么舊大鐵錢與夾錫鐵錢的區(qū)別在什么地方呢?

      夾錫鐵錢始鑄于崇寧年間,把崇寧之前的北宋鐵錢與滄州的鐵錢測量比較,可發(fā)現(xiàn)元祐、紹圣等鐵錢的邊緣為4毫米左右(見圖7),滄州鐵錢塊上崇寧、大觀、政和等鐵錢的邊緣為1.5毫米左右,前者的邊緣明顯比后者寬(見圖8),且滄州鐵錢塊上政和鐵錢的邊緣,均為窄緣。但依據中華書局《兩宋鐵錢》政和鐵錢譜及現(xiàn)今存世的政和通寶鐵錢觀察,政和通寶鐵錢有闊緣鐵錢,這種闊緣鐵錢,即應為文獻中所記載的“政和通寶大鐵錢”,即非夾錫的政和通寶鐵錢。

      闊緣政和鐵錢在滄州鐵錢中未見。由此推測闊緣鐵錢均為非夾錫鐵錢,窄緣鐵錢為夾錫鐵錢。鐵錢邊緣的窄與闊,是區(qū)別夾錫鐵錢與非夾錫鐵錢(舊大鐵錢)的重要特征。所以散置鐵錢,均為回流官府的夾錫鐵錢。

      南庫鐵錢,其字號亦為崇寧、大觀、政和年號,是鑄造好后存放堆積在錢庫未流通的加錫鐵錢,在北宋鐵錢行用期間,鐵錢即大量堆積在庫中如糞土一般。

      滄州鐵錢塊中的圣宋元寶,亦是夾錫鐵錢。中華書局《兩宋鐵錢》記載:圣宋元寶折二鐵錢字體有行書、篆書、隸書等三種,“隸書類鑄于崇寧初年,或為夾錫鐵錢”。[6]滄州鐵錢塊中的圣宋元寶僅見隸書類,未見行書及篆書類,這也有力地佐證了《兩宋鐵錢》中圣宋元寶隸書類為夾錫鐵錢的論斷。

      三、滄州鐵錢塊為何如此量大

      滄州鐵錢塊目前已出土約48噸,尚有大量未出土者。山東東營、膠州,陜西絳州等地雖有出土,但均未有滄州如此量大者。

      在鐵錢塊出土處周圍,有兩處古代建筑遺址,遺址內有“三合土”,并出土瓦當及繩紋磚建筑構件,“三合土”一般建造縣衙和城墻等官方公共建筑時才使用。依據出土地點的房基及民國《滄縣志》記載判斷,鐵錢出土地點在宋代屬官方的鐵錢庫。

      夾錫鐵錢隨著蔡京的起伏數次罷用,最終于政和七年停止流通。夾錫鐵錢罷鑄后,大量囤積在官府中,即使鐵錢還在行用時,官府囤積量依然較大。河北路夾錫鐵錢自崇寧五年至政和七年,一直行用不停,沒有受到蔡京罷相的影響。

      《宋史》卷一八〇《食貨志·錢幣》記載:“徽宗嗣位,鳳州通判馬景夷言:‘……諸州錢鑒鼓鑄不已,歲月增多,以鼓鑄無窮之錢,而供流轉有限之用,更數十年,積滯一隅,暴如丘山,公私為害……鐵錢重滯,難以賫遠,民間皆愿復用銅錢?!盵7]

      汪藻《浮溪集》卷二七《承議郎通判潤州累增朝議大夫趙君墓志銘》中有如下記載:“知河間縣,先是,河北行夾錫錢,而有司調民賣白金甚急。居無何,錢幣改議,議者謂君錫錢積之官,糞土耳。幸詔下,民未周知也。胡不白府,豫以此錢貸為買白金之費乎?君愀然曰:是罔民也。吾曹而忍為此哉!言者語塞而去。時大觀初也?!盵8]

      “趙君”為趙鈞臣,北宋時任河間知縣。通過此記載可以看出,在鐵錢行用在河北路時,“錫錢積之官,糞土耳”。即在北宋當時夾錫錢便堆積在官府中,暴如丘山,就像糞土一樣。以上兩段文字,是官府堆積大量鐵錢的生動寫照。

      大量被禁用的宋代圣宋元寶(隸書)、崇寧通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政和重寶夾錫鐵錢堆積在官府庫房,歲久年深,滄桑變易,掩埋地下,凝為一體,此為滄州鐵錢塊之來歷成因。

      參考文獻:

      [1]汪圣鐸.兩宋貨幣史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汪圣鐸.兩宋貨幣史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3][7]汪圣鐸.兩宋貨幣史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4][5]汪圣鐸.兩宋貨幣史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6]閻善福,高峰英,袁林等.兩宋鐵錢[M].北京:中華書局,2000.

      [8]汪圣鐸.兩宋貨幣史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猜你喜歡
      北宋滄州
      數字金融賦能滄州中小企業(yè)轉型升級研究
      滄州有海
      滄州市檔案館成功舉辦紀念滄州建州1500周年檔案圖片展
      蘇軾《李白仙詩卷》風格探析
      從服飾表現(xiàn)的視角再議《韓熙載夜宴圖》的成畫年代
      隋唐至北宋時期河洛地區(qū)與周邊區(qū)域的文化交流
      北宋院體花鳥畫的革新和演變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
      镇坪县| 武夷山市| 伽师县| 六盘水市| 罗山县| 临朐县| 五莲县| 克拉玛依市| 搜索| 新干县| 宜宾市| 佛冈县| 龙南县| 多伦县| 东港市| 文水县| 富平县| 威海市| 大方县| 高密市| 肃南| 枣阳市| SHOW| 河池市| 马边| 桂东县| 荃湾区| 县级市| 金溪县| 汾阳市| 和顺县| 湖南省| 奎屯市| 盐城市| 禹州市| 错那县| 临汾市| 寻乌县| 延吉市| 当阳市|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