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位于加勒比地區(qū)的小島波多黎各因為一場公投突然間走紅國際新聞版面:這塊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里的美國海外領土尋求通過公民投票的方式,正式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個州。
6月11日出爐的公投結(jié)果顯示,有超過97%的選票都支持“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而只有1.5%和1.32%的選票分別投向了“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和“維持政治現(xiàn)狀”。
“現(xiàn)狀”之下,波多黎各是美國下轄的一個“自由邦”,擁有自己的憲法和政府首腦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和周遭地區(qū)相似,波多黎各最初也是屬于西班牙的一塊殖民地。在1898年的美西戰(zhàn)爭后,美國控制了這個小島。
為了幫助美軍招募波多黎各的士兵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國會通過1917年的《瓊斯法案》給予了波多黎各人以美國公民的身份。盡管如此,波多黎各人卻沒有在美國大選中投票的權利,這個小島在美國國會也沒有屬于自己的議員。
正因為如此,波多黎各的前途問題向來是該島300多萬民眾非常關心的話題。在今年的公投之前,波多黎各曾舉行過四次有關其未來地位的公投,但都未有改變其作為美國海外領土的屬性。
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
這一次公投后,絕對多數(shù)的選票都支持“建州”,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將很快迎來其第51個州?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
實際上,和前四次前途公投一樣,這次公投在舉行之前就被定位為一場“民意測試”類型的投票,因此盡管有高達97%比例的選票支持“建州”,這個結(jié)果仍然不帶來實際上的法律后續(xù)效應。
CNN報道稱,這次公投共有大約51萬選民參加,僅僅相當于有投票權利選民總數(shù)的23%。這樣低的投票率也讓投票結(jié)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作為對比,上一次前途公投(2012年)的投票率為77.5%,當時支持“建州”的比例大約為61%。
超低投票率的出現(xiàn)不僅和本次公投“不具法律效應”有關,而且還在于投票前夕就多次被曝光的“腐敗公投”丑聞。早在4月份,美國聯(lián)邦官員就警告波多黎各負責這場公投的官員說,他們設計的選票可能存在“誤導和偏差”,或?qū)е虏还耐镀苯Y(jié)果。在最早的一版選票上,“維持現(xiàn)狀”并沒有被列為選項之一,而且還誤導選民說“建州”是波多黎各人成為美國公民的唯一方案——盡管所有的波多黎各人早就已經(jīng)是美國公民。
作為抗議,波多黎各反對“建州”的政治派別呼吁其支持者在公投當天不要出席投票——這可能也導致了最后公投錄下97%的超高“建州”支持率?!都~約時報》報道稱:“以往的選舉中,波多黎各選民的投票率通常很高,甚至會沖擊80%這樣的大關。但在周日(公投),很多投票站門可羅雀?!?/p>
“97%的支持(建州)結(jié)果一看就不可靠,華盛頓也會笑掉大牙的?!鼻安ǘ嗬韪骺偠剑ㄕ啄X)阿尼瓦爾·比拉評價道。 但現(xiàn)任總督瑞奇·羅塞略卻不同意其前任的說法。他在公投結(jié)束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從今以后華盛頓無法再無視波多黎各人作為美國公民所發(fā)出的聲音?!?p>
6月11日,波多黎各圣胡安,民眾在街頭游行
瑞奇·羅塞略所在的新進步黨一直以來都是“建州派”的主要支持政黨之一,但在如此勉強的情況下力推這次公投,作為總督的羅塞略顯然有其他的動機——就在公投不久之前,波多黎各向美國聯(lián)邦政府遞交了破產(chǎn)申請。
據(jù)《紐約時報》在5月的報道稱,波多黎各政府無力償還總額將近123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還面臨無法按時支付居民養(yǎng)老金的尷尬局面。相比之下,2013年破產(chǎn)的底特律也只提交了180億美元的債務賬單而已。
過去10年,波多黎各深陷經(jīng)濟衰退,政府收入完全無法負擔需要償還的債務。私營部門就業(yè)崗位流失嚴重。當?shù)氐目偩蜆I(yè)人數(shù)已從2007財年最后一個季度的125萬,降至目前的不到100萬。
沒有工作,大量的波多黎各人選擇了移民至美國大陸。盡管如此,當?shù)氐氖I(yè)率仍高達12.4%。大約60%的波多黎各兒童生活在貧困中。此前,波多黎各已經(jīng)有超過150家公立學校停課。
波多黎各的債務危機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12年,就有經(jīng)濟學者和媒體警告其越堆越高的公共債務,并提出“如果把美國看作歐盟的話,那波多黎各就是希臘”。
“然而比起希臘債務危機對歐元區(qū)經(jīng)濟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影響,波多黎各對美國經(jīng)濟和美元的負面影響卻遠沒有那么明顯,”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站The Hill分析稱,這也導致了波多黎各債務危機相對較小的市場和政治關注度。
眼下,包括羅塞略在內(nèi)的不少波多黎各人都顯然把“建州”視為拯救這個小島的最大希望——“建州派”們認為,在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州后,聯(lián)邦政府就不可能再像現(xiàn)在這樣“見死不救”了。
“假設波多黎各發(fā)生地震了,誰要來第一時間伸出援手?那肯定也是美國人,畢竟這里是他們自己的領土。”73歲、已經(jīng)退休的波多黎各政府公務員格拉迪斯·馬丁內(nèi)茨·科魯茲說:“很多波多黎各人在挨餓,(華盛頓)政府不能就這么坐視不理?!?/p>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聯(lián)邦政府還真的打算就這么“見死不救”:執(zhí)政的共和黨政府包括總統(tǒng)特朗普和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在內(nèi)的重量級人物都已經(jīng)表態(tài),稱不會動用美國納稅人的錢財去幫助波多黎各還債。
波多黎各現(xiàn)任總督瑞奇·羅塞略
“波多黎各,我的內(nèi)心歸屬;永遠都是颶風吹襲,永遠都是人擠人,永遠都在欠債,永遠都是熱到不行……我喜歡曼哈頓,我喜歡美國……”這一句來自著名百老匯音樂劇《西區(qū)故事》中的經(jīng)典唱段可謂點透了幾代波多黎各人無法割舍的“美國夢”。
因為出生即擁有美國公民身份,波多黎各人前往美國本土謀生比其他拉丁美洲地區(qū)的移民少了不少障礙,他們也很早就在美國各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社區(qū)——《西區(qū)故事》講的就是定居紐約曼哈頓的波多黎各人的酸甜苦辣:盡管已經(jīng)是美國公民,但種族上來講不是白人、語言上講西班牙語的波多黎各人仍然處處遭遇到歧視。
比起墨西哥人或是古巴人,波多黎各人可以毫無問題地宣稱自己是“美國人”,但在土生土長的美國50州公民面前,他們卻又“一點都不美國”。
夾在中間兩頭都找不到身份認同的波多黎各人,一直急切地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梢哉f,今年的公投是他們最新的一次嘗試——但目前來看,這一次試圖成為“正宗美國人”的嘗試又要以失敗告終。
《大西洋月刊》介紹稱,按照美國憲法,聯(lián)邦吸納新的州需要國會同意即可。而在目前共和黨控制的國會下,吸納波多黎各成為第51個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新州成立意味著在往后的國會選舉和總統(tǒng)大選中都要增加能夠代表其民意的席次和票數(shù)比例,而以拉丁裔為主的波多黎各毫無疑問會成為一個鐵桿的民主黨州,這對共和黨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另一方面,對共和黨的基本盤選民來說,吸納一個主要講西班牙語、人口以非白人種族為主的新州,也是不可接受的。比如《今日美國》網(wǎng)站就刊登有讀者來信說:“讓波多黎各成為一個州將把我們拖下水”,有的則認為“美國人應該拒絕將這個貧窮、混亂且說西班牙語的島收養(yǎng)為一個州”。
在加勒比地區(qū),人均GDP達到兩萬八千多美元的波多黎各已經(jīng)算是非常富裕的一個經(jīng)濟體。然而一旦加入美國聯(lián)邦成為一個州,波多黎各將成為其中最窮的一個。
基于美國政府公布的2011年的資料,波多黎各生活在低于美國聯(lián)邦貧困線下的人口比例比美國任何一個州都高。其次,2011年波多黎各家庭收入中位數(shù)為18660美元,遠低于美國家庭收入的平均值(50,502美元),也低于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shù)最低的州(36,919美元,密西西比州)。除此以外,同一年波多黎各比美國任何一個州的失業(yè)率都高。
或許是看到短期內(nèi)“建州”無望,波多黎各政府已經(jīng)開始自尋出路。《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波多黎各準備在年內(nèi)向愿意經(jīng)營或改善海港、地方機場、供水、學生住宿、交通罰金征收、停車場的私人企業(yè)招標。這種將公共項目承包給私人企業(yè)的PPP模式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nèi)為波多黎各帶來50億美元的新投資和10萬個就業(yè)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