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銳
【摘要】 隨著時代的變更,我國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隨之提高。20世紀中期全球范圍內(nèi)實施了課程改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課堂教學問題日益突顯。文章以課程改革中的基礎課程——高中生物學科為例。對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 高中生物 有效課堂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7-050-01
0
一、有效課堂教學概述
有效課堂教學,是教育事業(yè)中一直探究的焦點課題。而這一教學問題的核心論點在“效”體現(xiàn),教學是否有效果。效果是對于對教師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的教學的客觀評價,通過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能力及學習能力的提升程度來判斷。實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需要通過教學策略及學習方法的轉變來實現(xiàn),也就是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營造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氛圍,促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全面發(fā)展。
有效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為其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教師在提升教學效果方面,也要注重對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yǎng),扮演好教學中引導、組織的角色。另外,有效教學不單純體現(xiàn)在本學科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比如學生的情感、人格以及道德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
二、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生物是一門基于經(jīng)驗主義的同時又伴有大量的實踐探索的科學,它包含甚廣,是學生認識生物體及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因此提升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十分的必要且迫切。
1.明確高中生物教學目標
高中生物學科的理論性比較強,需要識記的知識點多而復雜,為了便于識記應該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生物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必須具有明確的層次性。第一,要明確生物課的總體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形成對于生物科學和生命的認知,并掌握必要的探索實踐技能。第二,明確學段目標,高中生物教學的程度要明顯深于初中生物教學,并且應對初中的生物知識進行加強和深入。第三,對教材進行結構,掌握每一單元和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形成更為系統(tǒng)的教學方案。另外,教學目標的設置有維度差異,即認知、技能、情感。明確學生每節(jié)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培養(yǎng)學生學會發(fā)散思維,主動探求和認知,使學生能夠體會到科學研究的樂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層次目標與維度目標相統(tǒng)一和結合,各個目標相互獨立又彼此影響,最終形成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課本中的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關于遺傳病的教學中,講述了人類遺傳病的成因以及如何預防。學生通過了解遺傳病的成因,以及遺傳病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加強了對遺傳病預防的認識。教學目標的制定如下,學生學會如何預防遺傳病發(fā)生,即禁止近親婚配、婚前檢查等;學習中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讓學生對遺傳知識掌握的更牢固;最后引導學生對遺傳病的正確認識,并根據(jù)遺傳原理提倡優(yōu)生原則。
2.優(yōu)化教學方式
新課改倡導我們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方式,提倡在教學中形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豐富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形式,發(fā)揮模型教學及實驗教學的作用,同時借助新媒體來增加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對“基因突變”概念進行講解。教師將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分發(fā)給學生,由學生對基因突變的特征進行分組討論。最后教師只要對學生稍加引導,基因突變的起因和特征就顯而易見。學生通過自主的思維發(fā)散來獲得知識,使學生形成了科學探究的能力。
對基因的本質“DNA”概念講解時,教師單純的用語言描述,肯定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梢酝ㄟ^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對DNA分子結構、DNA的復制、以及DNA的分解利用圖片或者模型的形式直觀的呈現(xiàn)給學生,加深學生的記憶。
對“微生物的培養(yǎng)與分離”章節(jié)講解,可以借助實驗的教學形式。單純的圖片講解很難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通過實踐動手探索,學生可以充分地掌握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的培養(yǎng)成分和條件,并且更好地掌握科學儀器的使用方法。
3.營造教學氛圍
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需要教師拋下傳統(tǒng)教學理念,親近學生,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出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學習。
高中生物教學,按照規(guī)定的要求制定學習計劃,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通過情境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情境教學要與現(xiàn)實生活情況互相融合,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在情境中探索知識、了解知識、掌握知識,達到樂中有學。比如在講述遺傳學知識的時候,可以講解遺傳起源,即孟德爾的卡片奇想。再比如,遺傳規(guī)律講解中,通過設問的情境——單雙眼皮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惑,最終達到學習目的。
總結
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要求我們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新時期,我們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過有層次、有維度的教學目標設定,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科學探究、協(xié)作發(fā)展的能力,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僅為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提供了參考依據(jù),同時對其它學科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朱德云.淺談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63-64.
[2]羅偉.淺談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24):30-30.
[3]胡文斌.巧設問題情境構建高效課堂——例談高中生物課堂的設問策略[J].中學生物學,2013,29(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