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學
聚壽山不是某一座山的山名,而是一片景區(qū)的名稱。這片景區(qū)以連綿的山嶺、清澈的溪流、五色的植物、錯落的建筑構成,其中彌漫著儒、釋、道文化。
對我而言,它并不是特意追尋,卻屬于人生中的巧遇。過去單聽名字,聚壽山,只覺得不過運用了好字眼而已。前幾天參加聚壽山筆會,方為此處山巒外形之雄壯、厚實、莊重,人文內含之謙遜、敦厚、深醇而嘆服。短短兩天時間,它既清爽了我,又涵養(yǎng)了我。
初到時,從我們下榻的聚壽山書院房間窗口望出去,見一條名為游龍谷的峽谷騰挪蜿蜒,向東而去。離書院最近處,峽谷較為開闊,遂被建設者研磨出一片凹下去的彩色風光。這兒地勢既低,建設者們便讓它如海那般,有容乃大,并積聚力量,生出綠色、黃色、紫色諸多植物。這些植物中有茂密連片的樹木,也有排成條條縷縷,或連成弧狀、圓形的草葉、花木,石砌的壇子與石鋪的小徑,像一根根、一圈圈的白線條將它們優(yōu)美地裝飾或圍護起來。凹地中心有一舟狀“小島”,四周生長著綠色灌木和喬木,中間建有經塔、經幢,建設者美其名曰:舟山慈航。觀其形悅目,聽其名賞心。更難得的是,從這片凹地通向高處的山坡上,也都有規(guī)則地種植著植物;那一塊塊奪目的色彩、一條條美麗的線條,就像多彩的浪花涌向三面的高地,只留東面開著口兒,讓峽谷游出去。
凹地的北、西、南三面,在不同的高度上,分別建有福、祿、壽、喜、財五座寶閣。五寶閣與書院樓皆為紅墻灰瓦。這個我已清楚了。不過,透過書院室內窗戶遠望,不能一覽四方全貌,總覺不過癮。我忍不住下得樓去,步出門外。當我站在那方寬闊的平臺上向四圍環(huán)顧,但見座座紅樓在深山幽谷中,不顯濃烈,更非華麗,只是非常地雅致。書院背后的大寶積塔,墻面灰色,邊邊棱棱則為紅色,挺拔,脫俗。高塔與凹地相對并存,是否說明該高超的一定要高超,該放低的一定要放低?有沒有這層意思呢?但是,不管建設者最初如何構思,我站在那里,卻是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
第二天,我們觀賞了五寶閣,并沿游龍谷游覽。發(fā)現游龍谷將景區(qū)的山、水、花、樹、樓、亭,都串聯了起來。
未游覽之前,在書院門前的平臺上,景區(qū)的導游告訴我們,沿著游龍谷,有兩座山嶺狀如壽桃,一座在游龍谷的大回環(huán)處,一座在游龍谷中游的高臺上,當地人分別名之為壽桃山、壽山;還有“龜蛇相銜”、“五蓮捧壽”等奇妙景觀。而“龜蛇相銜”,就在我們的眼前。順著導游手指所指向北望去,但見碩大的龜山頭東尾西伏在天地之間,龜頭與自東而來的蛇山的蛇頭幾乎碰在一起。龜與蛇都是長壽的動物,它們在藍天下親昵、對話,忘掉了一撥撥游人的存在。下午我們到達最后一站鐵仙觀后,在那兒的觀景臺上向西回望,看見了夕照下的“五蓮捧壽”。五座山峰,暈染著朦朧的紅光,圓潤淡然,仿佛五瓣蓮花,托舉著中間的壽桃山。壽桃山頂部坡度平緩,顯得雍容,和暖,仿佛有一種仁愛溫厚的性格。其實,不光壽桃山與途中所望到的壽山給我這樣的感覺,整個聚壽山景區(qū)的山,都給我這樣的感覺。它們不喜棱角,絕少崢嶸,充滿耐人尋味的大美。據說,聚壽山一帶為典型的石灰?guī)r地貌,即喀斯特地貌,不知這樣的地貌與這里山的形狀是否有一種內在的聯系。
但建設者可能正是依據聚壽山的外在美而豐富了它的文化含量??纯催@里的義工在迎賓、待客方面的謙卑就可“窺一斑而知全豹”。義工們也像一些公眾場所的服務員一樣,在大廳門口向來往的客人問候、鞠躬,但同樣的話語,同樣的動作,卻讓人感到背后的含義不盡相同。那是因為他們的表情、聲音不同,別處的服務員能讓人感覺到他們的優(yōu)雅與自信,這里的義工卻讓人感覺到他們自置低處、謙卑仁愛的品格。在餐廳服務的義工,甚至會默默地將客人吃剩的湯汁喝掉,更別說客人剩下的飯菜了,那一粒粒米兒、一條條瓜絲什么的,自然被他們吃到自己嘴里了。他們以這樣的方式提醒客人,使大家不再浪費,懂得節(jié)約,比語重心長更顯心長。他們的舉動,讓我意識到人心本來的紅潤、柔軟,使我禁不住潸然落淚。
義工是聚壽山的文化培養(yǎng)、熏陶出來的。書院經常辦國學培訓班,各樓層懸掛在墻上的書畫典雅而溫暖。五寶閣里,有生動的塑像、壁畫,充溢著儒、釋、道的氣息,各種富于寓意的民間傳說飄蕩其間,知識層面廣,藝術氣氛也很濃郁。這一切,都讓我更深地意識到佛教的寧謐深邃,儒學的氣象萬千,道家的自然率真,明白了三者真正的交融。
傍晚回到我們下榻的書院門前,我沒有立即上樓去房間休息,而是在門前的平臺上,凹地的植物間,反復踱步,思索,任微風吹拂我的面頰,撩起我的長發(fā)。我感覺到了全身心的舒坦。因為,我的心靈已經得到了清風,靈魂也得到了洗禮。
如今回顧聚壽山之行,我的生命依然感覺到一種真切的慰藉。因此,在提煉那兩天的核心收獲時,我用了“遇見聚壽山”這樣的說法。我強調“遇見”這個詞,甚至強調“巧遇”這個詞。像傳統小說總要安排巧合一樣,“巧遇”對我意義非凡。我以這樣的詞匯表達我的喜悅之情和幸運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