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光
父母親從平房搬到樓房時(shí)已是初冬,遠(yuǎn)離了燒炭倒灰的麻煩,做飯洗澡愈加方便,那年的冬天過得溫暖而舒徐??啥靹傔^,兩位老人就坐不住了,過去在平房住時(shí),有個(gè)小院可以栽種,夏秋兩季常是綠色滿園、瓜果飄香?,F(xiàn)在突然沒有了這些,兩位老人上下樓都顯得周身不自在,心情也開始煩躁起來。
不過這樣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父母親和小區(qū)里的幾位老人,注意力被樓前的一塊空地吸引。大概有幾百平米的空地上,鋪滿了厚厚的建筑垃圾,要是把垃圾鏟去,回填上肥土,這就是一塊好菜地??!幾位老人這樣想,也馬上去付諸實(shí)施了,垃圾埋得特別多,大概半米多厚,磚頭、石頭、水泥塊、鐵絲要啥有啥,平整起來頗費(fèi)功夫。不過老人們干勁十足,半個(gè)月后,樓前的空地被分成八九塊平整的畦田,父母親開始興高采烈地經(jīng)營一塊不足50平米的菜地。
父親買回了水泥樁和鐵絲網(wǎng),把菜地圍成一個(gè)獨(dú)立的空間;又買回一三輪車羊糞翻到地里。母親買回了各種菜籽,拉了水管澆地,菜園子在那個(gè)春天開種了。
對這塊新開出的菜地,我是不寄多大希望的,但看父母親樂呵呵地去翻地下種,我心想,權(quán)當(dāng)他們鍛煉身體吧。
沒想到的是,4月中旬種的菜,幾天后就出苗了,等我們五一節(jié)過去的時(shí)候,菜園子里竟然蔥蘢一片。不怕春寒的菠菜、香菜、水蘿卜、小白菜,像是給我們證明它們青春的活力,綠油油的鋪滿了半個(gè)菜園子。嫩綠的菜葉閃著誘人的光芒,早早地觸動了我的味蕾。
中午的餐桌上,老媽讓綠色食材悉數(shù)登場:第一道菜是涼拌香菜,切碎的香菜,上面只加少許鹽和醋,盡可能的保留香菜的本來香味,吃一小口在嘴里,野味十足,不似市場買來的寡淡無味。第二道菜是涼拌水蘿卜,紅的蘿卜和綠的葉子放在一起,蘿卜的微辣和蘿卜葉的清新混雜在一起,超級開胃。第三個(gè)涼菜是拌菠菜,濃重的暗綠,用熱水焯過后,加香油、蒜末、鹽、姜汁調(diào)和入味,雖不及水蘿卜的爽脆,但味道濃郁,各種調(diào)味品內(nèi)在的味道被菠菜的鮮美引導(dǎo)著、釋放著、影響著,最終中和成一道絕佳的美味。腌豬肉燴小白菜是唯一的一道熱菜,也是中午的主菜。小白菜切成小段熱水焯過備用,腌豬肉帶油熱鍋后,加蔥、姜、蒜熗鍋,切片的土豆入鍋翻炒后慢火煮爛,最后放入小白菜燴至水快干加鹽和白蔥末出鍋。醇香的腌肉配上清淡的小白菜,兼容雜陳,本身就是葷素搭配的完美組合。
老媽的四道菜道道精美,道道誘人,讓我們吃出了農(nóng)村的味道、兒時(shí)的味道。
這之后,老媽菜園子更是收獲不斷,種類越發(fā)齊全,小玉米、西葫蘆、生菜、尖椒、茄子、豆角、西紅柿……凡是適合本地種的蔬菜,幾乎都能在老媽的菜園子里找到;沙芥、紫金保健菜、萵筍等一些珍稀品種也被老媽試種成功。我們吃菜的時(shí)間跨度也在拉長,晾曬好的豆角可以吃到過年,做好的西紅柿醬可以全年享用。
過去的幾年中,每到周六日,我和妻兒都要回父母家,這已成為一種習(xí)慣,不僅是回去看望一下老人,還想著去吃一回老媽做的菜。因?yàn)橹挥羞@樣的飯菜才有媽媽的味道,才是世間最美味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