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恩
他塞給我一本書,接過我的《天龍八部》,轉(zhuǎn)身就跑了。
我看了看封面,寫著《宋詞三百首》幾個字。我追他,他一溜煙就不見了身影。我和他說好了的,用《天龍八部》換《雪山飛狐》。這,不是我想要的書。
很快就放暑假,家里的書快被我翻完了。的確是翻,這些書,我都看過,一柜子的連環(huán)畫,《楊家將》、《水滸傳》、《鐵道游擊隊》……古代的,抗日的都有,還有劉紹棠的《地火》,徐光耀的《小兵張嘎》,這兩本書,被我翻得書角泛起了角,甚至連家里那一本《四角號碼》字典,也被我當作書,從頭看到了尾。實在是沒書看,我才想到了那一本我一眼都沒看過的書《宋詞三百首》。
我翻開了它。
不是第一頁,而是中間的部分。目光所及的,是陸游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籘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這首詞,我讀不懂它,其實,它也吸引不了我。很多的字,我不認識,意思,也更弄不明白。精彩的是后面的故事,陸游和唐婉一段凄婉的愛情,誘惑了我。一行行的看了下去,我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宋朝,來到了沈園,站在那千年之外一株海棠花下。春日融融下,瞥見了陸游,也看見了唐琬,一個,向東徐行,一個往西緩步,突然,鬼使神差般碰到了一起,目光交織,詫異、驚喜,千百般的婉轉(zhuǎn)回環(huán),最終,含情脈脈不得語,擦肩而過。夏日的空氣中,彌漫著悶熱,窗外,蟬聲聒噪,我在這段文字中,口干舌燥,百轉(zhuǎn)千回,少年的心事,被這些穿越千年的往事撩撥得若浮若現(xiàn)。
陸游我是認識的,小學的課本中,就有他的那一首著名的《示兒》。他在我的心目中,高大,不食人間煙火。而這一刻,我才知道,原來一個高大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悲歡離合,也有生離死別的愛和不可得。
從陸游的愛情故事開始,我一篇篇看了下去。從陸游,到范仲淹,到柳永,到蘇軾,到辛棄疾,到李清照、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溫庭筠……每一首詞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或者,是人物多舛的命運,或者,是宦海浮沉的宮斗恩怨,或者,是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這些隔著時空的故事,讓我忘記了夏日的燥熱,讓我忘記了窗外蟬聲的嘶鳴。一位位歷史人物,在我的腦海中鮮活起來,立體起來,它在我青春的歲月里,隔著時空,向我推開了一扇歷史隱秘的門:在這兒,我窺見了我兒時我吟唱的詩歌的主人們的種種生活、遭遇、困惑,我見識了他們的偉大,也瞥見了他們的平凡——原來,古人也并非圣人,他們也談情說愛,也喝茶抽煙放屁,有愛似人間煙火,有恨綿綿無絕期,波瀾起伏的官宦臣斗,普通百姓流水生活。
坐在堂屋的竹床上,有風,從中庭緩緩吹過。也兀自覺得,有香,挾著風,從書中裊裊升起,帶著些許陌生,把我引入了一種似醉如癡,快樂幸福的境地。不清楚我是什么時候看完這些故事的。能肯定的是,我是一口氣看完。夕陽西下,我揉了揉酸脹的眼睛,走出了門。故鄉(xiāng)的側(cè)船山,一如既往地躺在村莊的遠方,肅穆清遠,故鄉(xiāng)的天空,依舊深邃湛藍,彼時,布谷啼叫,清風楊柳,落日余暉,一切都是熟悉的景致,只是,我卻朦朦朧朧中感覺,它們還是有些不一樣,那些熟悉之中,分明沾了一些詩意的美好,分明浸潤了一些我說不出又道不明的那種熟悉的陌生,陌生的熟悉。
宋詞后的故事讀完了,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我應(yīng)該讀一讀這些詞。冥冥之中覺得:這些滿含作者感情的詞,浸透著故事的詞,我應(yīng)該去讀一讀,不然太可惜了。于是,我一首一首的讀了下去。遇到不會認的字,查四角號碼字典,不懂的意思,就猜??隙ㄓ胁洛e的,但也并不妨礙我去讀,囫圇吞棗之間,也別有意味。
最喜的是蘇軾,他的詞氣象開闊,縱橫瀟灑。讀他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千古的風云踏歷史的足跡,滾滾而來,不禁令人蕩氣回腸;他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則在開闊之中多了幾分江湖的俠義飄逸,那是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無奈和沉郁;他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則是一首千古的亡妻悼念詞,情真意切,昭然可見。讀他的詞,你會懂得灑脫,那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里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蹦鞘撬嵟媪麟x的一生,拿著竹杖,穿著芒鞋,任風雨瀟瀟,卻快意輾轉(zhuǎn),無懼流言蜚語,在杭州西湖、在黃岡赤壁,在廣東惠州,寫就了一段屬于自己的煙雨平生。
辛棄疾也是我喜歡的,《青玉案 元夕》這首詞,那百轉(zhuǎn)千回的愛念,竟然也只能有那么一句概括:“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蹦鞘住段鹘?夜行黃沙道中》,在夏日的夜晚,吟誦此詞,最為貼切?!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痹~中,有稻香陣陣,有蛙鼓聲聲,還有豐收的向往和喜悅,吟哦之間,一種說不出來的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撲面而來。他詞寫得好,一身功夫也了得,“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八角聯(lián)營?!薄镀脐囎印愤@首詞,也暗暗地契合了我少年時的武俠夢——策馬四方,行俠仗義。
李清照是唯一被收錄在《宋詞三百首》里的極少的女詞人之一。她的一生坎坷跌宕,令人唏噓。年少時,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寫下《如夢令》,那是她少女時代的天真爛漫。同樣是一首《如夢令》,及至中年,卻沉郁深情,“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北藭r,她和丈夫趙明誠琴瑟相合,舉案齊眉,卻新婚小別,才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情真意切。及至老年,家破人亡,她的國恨家愁,無處傾訴,都化作了無數(shù)的愁怨,濃縮在那一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中,九個疊詞,則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讓這一份“愁緒”千古流傳,令人輕誦之間,唇齒生愁。就這樣一首首詞讀下去,不知不覺,就讀出了韻味,讀出了意思,也讀出了一些人生欲說還休,但也說不出的況味。
那一個悶熱的夏天。我沒有翻開一本連環(huán)畫,也沒有翻開一本武俠小說,手中拿著的,就是這一本《宋詞三百首》。一有閑暇,就拿出來看,細細地閱讀,有些時候,覺得妙處,就停下來,想一想,頗有一些“偶然會意,便怡然自得”的美麗。還跑到房子邊的小樹林里,手捧這本《宋詞三百首》,學著古人,打著背手,搖頭晃腦地吟誦,感覺自己就成了蘇軾,成了辛棄疾,成了詞中的任何一個人,而眼前的樹林,也幻化為大江東去滾滾,楊柳西風微微,大漠孤煙漠漠,幻化為詩詞中的任何一個場景。讀著讀著,竟然也能背誦了,一首詞一首詞地背誦下去,不出一月,我竟然背誦出了這《宋詞三百首》里所有的詞。
我翻開了它。
在我少年時代,在我少年時代的一個燥熱的夏天,我幸虧翻開了它。這本錯拿的《宋詞三百首》,我想,它一定冥冥之中帶著某種使命,走進了我的生命中。帶著某種因緣際會,無意間地影響了我,也改變了我。是的,我覺得那一個夏日和所有我經(jīng)歷的夏日都有所不同的——在一本《宋詞三百首》中,我窺見了文字的魅力,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魅力,有著音韻美,那是金石交錯的鏗鏘有力,也是玉落珠盤的清脆悅耳,那也是雨滴綠荷的沙沙;那是建筑美,語言累積的,長長短短,短短長長,或小巧玲瓏,如亭榭回廊,移步見景;或恢弘大氣,如宮殿巍峨,起伏綿延;那是音樂美,平仄起伏,吟哦之間,或意蘊悠長,可唱可誦,余音繞梁。
此后,我愛上讀大部頭的書。從家里的暗樓上,我找到了沾滿塵灰的四大名著,從《水滸傳》開始,開始了我的真正的閱讀。其實,父親曾多次勸過我:少看點連環(huán)畫,看看這些書。而我曾經(jīng),卻不以為然。我攢積下了五元的零花錢,騎著車,跑到了離家十里路的小鎮(zhèn)的郵局里,買下來我覬覦很久的那本《兒童文學》。曾經(jīng),我覬覦的不是書,而是鄉(xiāng)村小賣部里花花綠綠的糖果,各式各樣的餅干。我開始做起了我的文學夢,在一本筆記本上,開始寫我的第一部武俠小說。
這本《宋詞三百首》,我最終擁有了它。我用喜歡的一套連環(huán)畫,從小伙伴的手中,把它換了回來。我找來了一張報紙,小心翼翼給書做了一個封皮,把它放在了書桌上。我想怎么翻看它,就怎么翻看它,這種愜意,無以言表。這本卷邊的《宋詞三百首》,它一直陪伴著我,從我的中學時代走向了大學,然后,又山水迢迢地隨著我,從北方來到了我工作的南方。它隨著我,在我的黑瓦黃墻的老房子里呆過,在我的漢丹鐵路的十畝梨園的棚架下待過,在我租住在白云山下那個叫做“后山”的宿舍里待過,最后,它還是不知所蹤,不知是被人借去,還是被我丟失,杳杳無音。
至今,還記得《宋詞三百首》的封面,渚色,古典,厚實,彌漫著一些歲月的氣息。這是一本我少年時代錯拿、錯看的書,卻讓我的閱讀之路、文學之路,正確了許多年。
(作者單位:廣州市白云區(qū)培英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