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礦食堂多,澡堂也不少。
天礦職工的住房,有平房,也有樓房,但設(shè)計卻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全不配套。既在家上不了廁所,也在家洗不了澡(摸澡除外)。如此,澡堂也就成了天礦人離不開的熱鬧之地。
到天礦的第二天,父親除了帶我進了食堂,還領(lǐng)我上了澡堂。
天礦的澡堂基本上與食堂相對應(yīng),因為二者都要依靠鍋爐房的蒸汽而活著。比如:東區(qū)澡堂、三井澡堂、大井澡堂、分路牌澡堂……
三井澡堂,是一個井口澡堂,離我住的地方最近。在天礦這么些年,我的洗澡問題基本上都是在這里解決的。
在鄉(xiāng)下時,除了冬天在房里的澡盆中被母親逼著洗幾次室內(nèi)澡,其他季節(jié),幾乎都是與小伙伴們一起在村莊附近的小河、小渠或池塘里馬馬虎虎對付的。
三井澡堂的男浴室在井口一棟兩層樓房的二樓,更衣室與浴池共處一層,但相距有些距離。那天晚飯后,我跟在父親后面走進了這棟建筑。一走上二樓,人尚在樓梯口,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給鎮(zhèn)住了。
長長的空曠的走廊里,走來走去的人們?nèi)汲鄺l條的,黑白分明。從霧氣騰騰的浴池走向更衣室的,一溜兒白的(比較而言);從更衣室走向蒸汽彌漫的浴池的,一溜兒黑的(除了牙齒)。兩者相同的是,都談笑自如,旁若無人,不遮不掩。
父親由于在大井上班,在這邊的更衣室里并沒有固定的更衣柜,我們便徑直走進了浴室。室內(nèi)熱氣彌漫,水霧蒸騰。稍許,才能看清室內(nèi)情形。
浴室呈長方形,足有上千平方,屋高應(yīng)在6米以上,屋頂部有換氣窗,玻璃透光,兩面長墻上部也有幾扇玻璃窗。靠門的墻邊是一排貨架式的敞開式衣柜,上面堆放著一些衣物,我和父親也將帶來的換洗衣服及脫下來的衣物放在上面。中間地面兩個大浴池,一個水黑得近似墨池,一個稍清澈些,均冒著熱氣。三面墻上被分成一隔一隔的,全敞開著,站了人的地方,彎曲的管子便往外冒著水。據(jù)父親講,礦工正常的洗澡程序應(yīng)該是這樣的,先在這個墨黑墨黑的池子里泡一陣,搓去身上的煤泥,再到旁邊較清澈的池子里打肥皂擦洗一遍,最后再到水龍頭下面沖洗一下。
雖然時間才晚上八點多鐘,可能有工人提前下班的緣故,兩個池子里全是黑乎乎的人頭,三面墻根的水龍頭下面也分別站了不少人。這個場面,對我這個鄉(xiāng)村小孩來說,實在是太壯觀了。說句粗俗的話,我除了與小伙伴洗澡時彼此好奇地相互打探了一下,哪見過這么多大人這么不知羞的?
父親十分麻利地脫去了衣物,事實上,他下早班在中午洗過澡,此時脫衣服一是為了給我示范,二是認為我在鄉(xiāng)下洗澡馬虎了事,他要親自幫我好好洗一下。父親脫光后,便一個勁地催促我快點??晌颐摰街皇R粭l內(nèi)褲時,便怎么也不肯再脫了。父親中途甚至準備動手幫我脫,但我緊緊抓住內(nèi)褲的松緊帶死活不松手。父親沒有辦法,只得由著我。
這個水比較清澈的池子,水并不深,站立其中,水只沒過肚臍眼。只是水比較燙,我一踏進去,便燙得受不了,急急跳上坐在池沿的瓷板上,而父親卻全身泡在水里神態(tài)自若。自己下去,又上來,如此反復幾次后,稍稍適應(yīng),便被父親一起抓住,從頭到腳用肥皂狠狠地搓洗了一遍,直到我痛得叫了起來,父親才作罷。
從池子里上來,父親又我將牽到了水龍頭下面。說起來,還是水龍頭洗得舒服,水溫可以調(diào)節(jié),水從頭上淋下,全身舒暢。只是,整個過程我都沒有脫下內(nèi)褲??粗笕藗円粋€個晃著走來走去,自己感覺很不自在。洗完后,自己轉(zhuǎn)過身,匆匆脫下濕內(nèi)褲,稍微擦了一下便急急穿上干內(nèi)褲,生怕別人窺視了隱私。
其實,在洗澡的過程中,大人們邊泡澡邊打趣,話題也多是男女之事。只是自己年紀小不懂事,否則真不知該捂上耳朵,還是轉(zhuǎn)身逃離?;蛟S,從某種意義上講,礦工子弟們的性啟蒙就是從澡堂開始的。
說起來都有些不好意思,我在澡堂堅持穿內(nèi)褲洗澡整整兩年,直到有一次被同學激我:“你到底是不是男的?不會是有什么問題吧?”什么事情都難免有第一次。脫了之后,我漸漸也就習慣了,全脫了洗澡確實更愜意些。說起來這全是心理作怪,誰看你呢?
多年后,我回礦工作甚至看到過更令人臉紅心跳的事。有回就在澡堂所在大樓的門口,工間休息,一位工區(qū)領(lǐng)導與女職工開玩笑,有些葷。結(jié)果,也不知哪位女職工挑的頭,一伙女職工一擁而上,竟在眾目睽睽之下,七手八腳地脫掉了那位工區(qū)領(lǐng)導的褲子,眾人則哄堂大笑。而那位工區(qū)領(lǐng)導掙脫后,穿好褲子,自己也不禁有些尷尬地笑了起來。
煤礦生活緊張而單調(diào),很多時候,早上下去了,中午不一定上得來。
作者簡介:李芝桂,曾用筆名阿貴,男,1972年出生,江西省蓮花縣人。曾在《散文百家》、《創(chuàng)作評譚》等刊物發(fā)表作品百余篇。曾出版散文集《行走微生活》。
責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shù)插圖:段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