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眉
很多年前,我到過紹興,一條綠綠幽幽的河道,添了幾分古城的靈動別致。今天的古城紹興,往來縱橫的流水給城市帶來古老的詩意,只是不見了烏篷船。
怎么樣進(jìn)入紹興會稽?進(jìn)入魯迅的故鄉(xiāng)?
“我還記得天上那輪金黃色的圓月,下面是一望無際碧綠的西瓜田。”據(jù)說,大部分的人,尤其是1972年以后的日本學(xué)生,都通過那輪皎潔的明月,進(jìn)入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的故鄉(xiāng)。
“我是在水鄉(xiāng)生長的,所以對于水未免有些情分。”這是我進(jìn)入的姿勢,跟隨著魯迅的弟弟周作人的那些“水鬼”。很多年前,我到過紹興,自然在魯迅故居走了走,記得長長又短短的街道有些呆板冷落,臭豆腐干還算不錯。一條綠綠幽幽的河道,添了幾分古城的靈動別致。
周作人覺得水里的魚蝦、螺蚌、茭白、菱角,都是可愛的。但是,他最想說的是Ghosychiu,就是“河水鬼”,它是溺死的人的“鬼魂”。雖然毛骨略略有點悚然,但他說:“對于河水鬼卻壓根兒沒有什么怕,而且還簡直有點兒可以說是親近之感。水鄉(xiāng)的住民對于別的死或者一樣的怕,但是淹死似乎是例外,實在怕也怕不得許多?!?/p>
周作人愛的“鬼”不僅僅是“河水鬼”。他是中國民間文藝學(xué)和民俗學(xué)最早的奠基者和理論家之一,也是中國系統(tǒng)介紹國外神話理論的第一人,一生對神話饒有興趣。
也不僅僅是弟弟愛“鬼”,哥哥同樣也是喜歡的。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記錄:“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nèi)?!@四本書(山海經(jīng)),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魯迅對神話問題也發(fā)表了一系列精辟獨到的見解。看似性格、文風(fēng)以及對故鄉(xiāng)的畫像都差異很大的兩兄弟,在對水的美好以及神鬼的親昵上似乎走到了一塊兒。
人們大多認(rèn)為魯迅筆下的故鄉(xiāng)是冷峻、肅穆、腐朽的。不過,在《好的故事》中,魯迅的筆觸是陽光而天真溫柔的:“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jīng)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lán)、農(nóng)夫和村婦、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里,隨著每一打槳,竹夾帶了閃爍的目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p>
魯迅于1881年、周作人于1885年誕生在紹興府城內(nèi)會稽縣東昌坊口周家新臺門里。清末民初的紹興,既非通都大邑,也不是軍事要沖,相對于長三角其他區(qū)域,還是閉塞的鄉(xiāng)土社會。
但是,紹興的民間傳說繁盛異常。周作人說:“兒時聽鄉(xiāng)人講徐文長故事,覺得頗有趣味。”即使周家的女工長媽媽,嘴邊也是非常多的民間故事。而更加令魯迅記憶深刻的是紹興鄉(xiāng)間的“大戲”——“目連戲”,這樣才可以看出“活無?!钡目蓯?。
從周家的大門口,就可以向南望到香爐峰,而禹陵、禹廟就在香爐峰山腳下。
禹陵是一個建筑群,包括:大禹陵、大禹殿(又稱禹廟)、禹祠(又稱禹寺)、岣嶁碑亭、窆石亭等,這里埋藏著豐盛的民間傳說。
今天的古城紹興,往來縱橫的流水給城市帶來古老的詩意,只是不見了烏篷船。
(抽文)
紹興的民間傳說繁盛異常。周作人說:“兒時聽鄉(xiāng)人講徐文長故事,覺得頗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