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遠連
【摘 要】盡管成人教育的專業(yè)地位確立已近百年,成人學習也成為了該領域研究的核心問題,但是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心理和特征在教師教育領域并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其獨特的需要在職后教師培訓項目中沒有得到充分的回應。融合成人學習理論與社會文化理論進行項目設計與實施是提高職后教師培訓項目質量的保證。
【關鍵詞】成人學習理論;社會文化理論;職后教師培訓;融合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7)07007504
成人教育的專業(yè)地位在上世紀20年代已經確立,成人學習也成為了成人教育領域研究的核心問題。在職后教師培訓項目中,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國培”)的分量舉足輕重,為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帶來了明顯的國家公共價值、社會價值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價值。[1]
然而,在“國培”項目實施過程中,上述一些價值并未能得到有效地體現(xiàn),參訓教師對項目評價不一。在影響項目成效的眾多原因當中,以下兩條值得引起重視:一是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心理和特征在教師教育領域沒有得到應有重視。[2]“國培”項目參訓教師具有豐富的生活和教學經驗,對自身專業(yè)發(fā)展和個人事業(yè)抱負有著強烈的追求,然而,他們的獨特需求在“國培”項目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回應。二是一些培訓項目的設計與實施理念落后,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補償式課程體系,課程的“預設”特征過于明顯,[3]多半停留在如何教育教師上,而不是如何促進教師主動學習上。[4]受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影響的習得觀把教師學習視作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往往是培訓組織者提供一份既定的“學習菜單”給學員。雖然認知建構理論下的認知觀強調了個體的能動性,但卻忽視了教師學習的社會情境性和交互性。
受維果斯基理論的影響,教師教育的理論取向已實現(xiàn)了從行為主義理論到建構理論到社會文化理論的轉向。社會文化理論視角下的教師學習不再是知識的線性累計,而是發(fā)生在個人與群體互動中的一種明顯中介作用下的實踐活動。[5]這種新的知識觀、學習觀對“國培”項目的設計與實施產生重要的影響。
筆者擔任“國培”示范性項目廣州大學初中英語項目的執(zhí)行人及學科團隊負責人,帶領團隊設計并實施了2012—2016年共五期培訓項目。團隊將成人學習理論與社會文化理論融入項目設計和實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文介紹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和社會文化理論的核心思想,分析了兩者的契合點,并以廣州大學“國培”項目為案例,闡述了職后教師培訓項目設計和實施的策略。
一、成人學習者的特征
成人學習之父馬爾科姆·諾爾斯(Malcolm S. Knowles)提出了成人學習理論,認為具有以下區(qū)別于兒童學習的顯著特征:
第一,成人學習者具有明確的自我導向性,擁有獨立的自我概念并能夠運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學習。[6—8]成人學習者的自我導向是自我指導型而非依賴型,是內部趨動的,他們能對自己的決策負責。當學習與其獨立的自我概念發(fā)生沖突時,成人會抵觸甚至反抗。因此,他們對教師提供的菜單式的培訓內容有一定的反感,也不認同強加于自己的觀念與行為。
第二,成人學習者具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工作經驗。[9—11]一方面,成人新知識的建構依賴原有的經驗,這些經歷和經驗可以成為他們自己和他人的豐富學習資源;另一方面,這些經歷和經驗塑造出成人學習者的鮮明個性,構成了成人自我身份的源泉,因此他們非??释玫阶鹬睾唾p識。經驗性特征也使得這個群體在學習動機、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方面的異質性非常明顯。
第三,成人學習是問題驅動的,以解決問題為目的。[12—13]成人學習者期望所學能夠解決他們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實用傾向,并能夠為達成預先設定的目標付出努力。
第四,成人學習以成人教師為依托。[14]這意味著在學習關系中,成人教師的角色更多地表現(xiàn)為成人學習者的引導者、促進者,是他們的引路人,二者構成一個關系平等的學習共同體。
二、社會文化理論的核心思想
源自維果斯基思想的社會文化理論強調個體心智發(fā)展的社會來源及文化中介的作用,認為人的心理機能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由文化產品、活動和概念充當中介并受中介調節(jié)的過程,其核心思想體現(xiàn)在中介、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化、活動理論等核心概念中。
中介。這是社會文化理論最為關鍵的概念,認為人類所有的高級精神活動都依賴物質中介(如書、筆、電腦等)和符號中介(如圖表、圖式、語言等)。中介可通過自己或他人調節(jié),例如教師、同伴,學習過程從他人控制中介到自我控制形成一個連續(xù)體。
最近發(fā)展區(qū)。社會文化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現(xiàn)有水平,指其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即在能力強于該學習者的他人,如教師、同伴等的協(xié)助和引導下達到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能力較強的教師、同伴等充當腳手架作用,幫助學習者邁向更高的水平。
內化。內化是個體從社會交流平臺轉換到個體內心理活動平臺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高一級認知功能的必經之路。模仿是促進內化的重要機制之一。社會文化理論下的模仿不是行為主義的“鸚鵡學舌”,它是學習者在自選目標的驅動下,持續(xù)進行的認知活動。
活動理論。列昂節(jié)夫的活動理論認為人的發(fā)展應該是個體與集體(共同體)互動的過程,強調以活動為中介。活動系統(tǒng)被提出作為心智發(fā)展的分析框架,包括了以下要素:主體,即參與社會活動、尋求發(fā)展的個體,其中主體的能動性(如動機、意志等)起著重要的作用;客體,即活動的對象物、目標;中介工具,即幫助主體操控客體的物理和心理工具;共同體,即具有共同目標的實踐群體、各活動主體間的合作關系;分工,即活動群體成員各自的職責與任務;規(guī)則,即活動群體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規(guī)范。[15]
三、成人學習特征與社會文化理論的契合點 成人學習的特征與社會文化理論的主張有許多契合點,對職后教師培訓項目設計與實施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第一,成人學習的自我導向性特征反映的是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這是與社會文化活動理論對認知主體重要性的強調非常契合。認知主體,即職后教師的學習動機、意志和選擇等對學習成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理想的物理和心理環(huán)境,激發(fā)參訓教師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他們持續(xù)參與到群體學習活動中。同時,成人的自我概念也對職后教師培訓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一方面,在項目設計時,教師培訓者要幫助職后教師自己診斷學習目標,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另一方面,在項目實施時,要創(chuàng)造一種使成人教師感到放松的物理環(huán)境以及感到被尊重、被激勵的心理氣氛,這些物質和心理環(huán)境是促進成人學習的重要中介物。
第二,成人學習的經驗性特征與社會文化理論的腳手架、中介、內化等概念密切相關。成人教師本身既可作為學習的內容,專家、成人教師、同伴的經驗,又可以在參訓教師新的知識建構中充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職后教師培訓中,成人教師模仿授課專家、一線教師和教研員以及學習伙伴的教學理念、行為和模式。但是,這種模仿不是機械重復,它既是他人經驗的借鑒又是教師學習者在自選目標的驅動下持續(xù)進行的認知活動,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知識的內化。因此,一個成功的職后教師培訓項目在培訓內容設計時要充分吸納成人教師的經驗,讓他們參與內容的設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培訓者必須滿足成人分享經驗的心理需求,引導參訓教師互學,多采用能讓成人教師發(fā)表自身經驗的培訓方式,例如小組討論、交流分享、磨課研課等。這些活動方式指向社會文化理論提出的同伴腳手架功能。
第三,成人學習以解決問題為取向這個特征與教育部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要求“以問題為核心,案例為載體”相契合,也與社會文化活動理論主張學習是一個不斷重構實踐模型的過程這一觀點不謀而合。毛齊明認為,最近發(fā)展區(qū)體現(xiàn)的是兩種能力的差距,而這種能力是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習者要跨越這個距離的過程,其實是主體不斷提高理解情境和回應問題情境的能力的過程。[16]
第四,成人學習者以成人教師為依托這一特征與社會文化理論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腳手架、共同體等概念密不可分。盡管成人是具有獨立自我概念的學習者,但是仍然需要依托成人教師來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意味著在學習關系中,成人教師的角色更多地表現(xiàn)為成人學習者的引導者、促進者,是他們的引路人,二者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使他們在共同體的文化語境下通過各種中介達成最終的學習目標。
四、成人學習理論和社會文化融合的“國培”項目設計與實施實踐 諾爾斯的成人學習理論對職后教師培訓的實踐意義在于,要“關心個體的感情,把他們看作獨立的人,形成成人氣氛;學習者參與診斷學習需要;教師是促進員、領路人;采取利用成人學習者經驗的方法;課程應當與成人的發(fā)展任務相一致;學習者分組;學習活動以問題為中心”。[17]而“國培”項目是符合諾爾斯成人學習理論的一種成人教育活動,項目設計與實施均要充分考慮成人學習的特征,并將成人教師學習置于社會文化語境中。我校五期“國培”項目的設計與實施融合了成人教師學習的特征,圍繞社會文化活動系統(tǒng)的六個要素展開(如圖1所示)。
如上圖所示,培訓者作為項目組織者,要最大程度上滿足活動主體——成人學員的培訓需求,尊重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意志,引導他們設置和選擇清晰、合理的學習目標,構建起具有學員、同伴和專家等多方參與的學習共同體,充分利用課室環(huán)境、教師語言、課件、培訓方法、培訓資源、反思表、培訓簡報等物質和符號中介作為工具條件學習,建立學習活動制度和規(guī)范,明確培訓者和參訓者各自的職責和任務分工,以達成各種的學習成果。
在我校2016年實施的“示范性培訓團隊專項研修——一線優(yōu)秀教師培訓技能提升研修項目”中,教育部對參訓對象選拔的要求是“已入選或擬入選省級及以上教師培訓專家?guī)斓男W、初中和高中一線優(yōu)秀骨干教師,教學工作業(yè)績突出,具有較豐富的培訓經驗,承擔過地市級以上教師培訓任務,具有高級職務(職稱)”。因此,如何利用這些成人優(yōu)秀教師的特點和經驗,采用社會活動系統(tǒng)組織富有成效的培訓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我們的實踐操作如下:
第一,以教育部頒布的《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為綱、根據學員的需求設置培訓主題、目標和課程。我們圍繞《英語教師培訓團隊研修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了培訓政策與理念、學科教學前沿和學科教師培訓三個維度,各維度下的內容則根據學員需求設定。在接到參訓名單后,我們立刻組建起QQ群,通過QQ群交流、問卷調查、電話訪談等多種渠道精心做好學員的參訓需求分析,參照學員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短板,引導學員參與生成他們需要的培訓內容。例如,絕大部分學員反映對近幾年改革的熱點“核心素養(yǎng)”缺乏系統(tǒng)的了解,于是我們便確立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參與式培訓能力提升”為研修主題。學員從一開始的介入將培訓課程的“預設”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學員自發(fā)的學習需求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第二,根據優(yōu)秀職后教師的特點設計培訓方法和活動。我們?yōu)槊恳粋€培訓主題制定了一一對應的培訓方式方法,確保培訓方法和活動的設計服務于學員對培訓內容的領悟和培訓目標的達成。例如,學科教學前沿模塊設計了幾個與核心素養(yǎng)相關的專家講座;又如,訓前問卷調查顯示71.5%的學員希望得到培訓方法和技巧的培訓,且81.4%的學員沒有接受過工作坊的培訓,因此我們設計了凸顯交互式、參與式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能最大程度滿足學員發(fā)表經驗的心理需求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活動,包括工作坊、同課異構、個人課前分享、小組磨課研課、小組合作教學、小組問題研討等。例如,在小組問題研討活動中,我們根據學員的困惑梳理出最為突出的若干問題,要求每個研修小組采用“十字線”法圍繞一個問題進行研討探究,步驟如下:①在如圖2所示的一張大卡紙上畫一個十字;②在上下左右四個格子里分別列出問題、成因、后果和方法;③一起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并討論此問題可能帶來的后果,然后針對不同的原因,通過消除原因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④小組集體走到課室前面向全班展示研討的成果;⑤其它小組學員補充新的想法(詳見吳衛(wèi)東[18])?!笆志€”法使學員學會對一個問題作全方位的分析,而同伴經驗的碰撞能助推這個目標達成。
第三,創(chuàng)設符合成人教師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包括了社會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崔琳琳指出:中國的外語教師教育領域主要關注教師對外語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知識的掌握,而對教師心理、教師情感等個人內心發(fā)展重視不夠。[19]筆者帶領的團隊在過去四年的“國培”實施過程中,努力打造并踐行“專業(yè)培訓”、“人文培訓”、“幸福培訓”的理念。首先,培訓課室的環(huán)境布置明快、舒適、積極向上,桌椅以小組圍坐形式擺放,全體學員在第一天破冰活動中生成的簽到樹、自畫像、“十字線法”問題解決方案等不斷補充到課室每個角落。除學員的專業(yè)需求外,我們關注學員的個人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并設計了系列活動加以滿足,包括:每組代表輪流負責主持每個研修主題,主持人介紹專家、組織專家答問互動環(huán)節(jié)并對講座進行點評;課前10分鐘由每個組推舉學員分享教學經驗;在“我想說”觀點園,學員可以隨時在告示貼上寫下感言和反思與伙伴交流;組織班級聯(lián)歡活動滿足學員的情感交流需求等等。在這樣的社會文化情境中,每一位學員的經歷、經驗、知識、情感和追求得到最大的尊重和實現(xiàn),“國培”研修之旅成為了學員追求實現(xiàn)國家價值、社會價值以及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幸福之旅。 五、結束語
過去五年,筆者的團隊以成人學習理論和社會文化理論為指導設計和實施“國培”項目,培訓效果獲得了學員的高度認可,項目在教育部2014年和2015年對全國示范性項目的學員匿名質量評估中連續(xù)兩年獲得全國第一名。
“國培”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一個具有國家形象的品牌。社會文化理論為現(xiàn)代教師培訓奠定了理論基礎,融合社會文化理論和成人學習理論的 “國培”項目設計與實施能有效幫助參訓教師建構起新形勢下所具備的教師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培訓理論和技能,促進外語教師多維的、動態(tài)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使這些種子教師回到當?shù)卦诨A教育改革中發(fā)揮示范、輻射和引領的作用。
【參考文獻】
[1][3]朱旭東.論“國培計劃”的價值[J].教師教育研究,2010(6):3—8.
[2]蘇紅.教師學習與專業(yè)發(fā)展的新審視:成人學習的視域[J].當代教育科學,2013(3):26—29.
[4]毛齊明.教師有效學習的機制研究:基于“社會文化—活動”理論的視角[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19]崔琳琳.外語教師學習研究述評:理論、主題與方法[J].中國外語,2013(6):103—109.
[6][9][12]趙紅亞.試論諾爾斯的成人教育思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41—42.
[7][10][13][14]蔡俊.諾爾斯成人學習思想及其對教師培訓的啟示[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10):172—173.
[8][11][17]孫長龍.基于諾爾斯“成人教育學理論”的中小學校長培訓模式構建[J].成人教育,2016(11):82—84.
[15]劉學惠.社會文化理論視角下的外語課堂與語言學習[J].課程·教材·教法,2011(7):46—51.
[16][18]吳衛(wèi)東.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培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Abstract】The academic status of adult education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and adult learning has been the key research issue of the discipline. However, the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features of adult learners have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and adult learners particular needs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addressed in post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projects.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projects by integrating Adult Learning Theory and Sociocultural Theory might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ost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projects.
【Key words】adult learning theory; sociocultural theory; post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