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的信
大樹寫了一封信
寄給樹下的老鼠
等了幾天
老鼠也沒回一個字
是信沒收到嗎
再寫一封吧
大樹又寫了一封信
結果依然如同上次
大樹寫了一封又一封
直到用光了所有的信紙
樹下
老鼠早已搬家
發(fā)黃的信
堆滿了它的院子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經歷了春天的醞釀,夏天的生長,大地向人們奉獻出了所有的寶藏。柿子墜彎了枝頭;石榴咧開了嘴;金黃的大豆粒粒飽滿;山芋像躺在土里的泥娃娃,圓滾滾的;花生呢,墜滿秧子,一顆換一顆,如同一大串風鈴……
小時候,我家住在農場。農場不算大,但也有幾千畝的土地。到了秋收,收割機晝夜忙個不停,水泥場上燈火通明,大人們忙著將成袋的大豆裝進倉庫。孩子們也不閑著,放學了就去已經收割過的田里拾秋。所謂拾秋,就是去地里撿一些遺漏的糧食。雖然莊稼已經被機器收割過,但常常是公家先拾過一次,才允許大家去拾,否則被護秋員看到,拾到的莊稼就要沒收。偌大一個農場,每塊地放開拾秋的時間不一樣,有時候是白天,有時候是晚上。拾秋的人很多,不僅有農場的孩子,還有附近農村的人。所以要是去晚了,只能兩手空空。
于是,我們常常在高地觀察收割機的動向,像偵察敵情一樣。還有一些人干脆就來個守株待兔,蹲在地邊。那時候,農場每家都幾個孩子,大人們都希望孩子能去地里多撿些糧食回來,賣了掙點閑錢。而要想多撿到糧食,老老實實等著肯定不行,只有在沒放秋之前去拾。
記得有一天晚上,吃過晚飯,我媽悄悄告訴我和二妹,等天黑去7號地拾秋。那時,農場的土地為了便于管理,都編了號。7號地不遠,不過要趟過一條水溝。晚上,為了避免被人發(fā)現,我們每人拿著繩子,見周圍沒人了才出門。來到地邊,什么也看不見,也不能打電筒,只能用手在地上亂抓。聽到豆子嘩啦一響,就趕緊撿起來。四周黑乎乎的,偶然能看到幾個躬著背的人,估計也是偷偷來拾秋的。不敢多問,大家悶頭各撿各的,兩只手像耙子一樣在地上抓著。收割過的地里,到處是堅硬的豆稈,很容易扎著手。我們也顧不得疼了,即便是抓了一只癩蛤蟆也不敢叫。很快,每個人都撿了一大捆豆子。
撿著撿著,遠處傳來拖拉機的聲音,是護秋員來了!我們趕緊背著豆子向地邊的水溝奔去,趴在溝里大氣不敢出。頭頂上掃過一束手電光,接著,拖拉機的聲音開始遠去,我們才從溝里爬出來。那個晚上,我們撿到很晚,一點也不覺得累。
其實,護秋員多是農場的職工,見到自己場里的孩子偷偷拾秋,常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時候見我們在地里撿莊稼,他們還會主動告訴你,哪號地馬上可以拾秋了,趕緊去。
白天,收割過的田野里,被人們一遍遍“過濾”后,變得像剃過頭一樣干凈。但對孩子們來說,除了莊稼,地里還有很多寶貝。小西瓜一樣的馬泡,又香又甜;小燈籠似的天泡,酸溜溜的……在那個買不起零食的年代,這些是大自然給孩子們最好的饋贈。
忙碌的秋收結束了,我媽將我們拾的豆子在門口捶呀、揚啊,一些用來做豆瓣醬,一些用來悶豆芽,另外一些讓我爸拿去街上賣了,稱幾斤肉回來??粗覌岄_心的樣子,我們也跟著高興。我們在拾秋中體會著勞動的喜悅,也在拾秋中感受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
(鞏孺萍,著名兒童詩人,江蘇電視臺教育頻道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