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友
摘要: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經過上千年的文化發(fā)酵,蘊含著生動的形象以及豐富的情感,極其富有語言美和音樂美。通過優(yōu)秀的古詩詞對學生進行古詩詞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解讀教學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先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文。這些古詩文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精神世界,時時刻刻在與人們的思想發(fā)生著碰撞。閱讀古詩,解讀古詩,自古以來就是被人們所推崇的事情,通過學習古詩詞,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使學生通過古詩文的學習去了解古人的文化世界,了解語言的節(jié)奏美和音樂美。通過古詩文教學窺得古詩一角就能夠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受益匪淺,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以及生活中都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小讓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古詩文閱讀習慣,能夠明顯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隨著近年來增加了對學生古詩文閱讀能力的考察內容,更是讓小學古詩文閱讀教學成為了教師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學生通過學習古詩文,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學中,加強對古詩文教學研究,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大步提升。以下幾點是我在長時間古詩文教學中總結的幾點方法:
一、反復誦讀
誦讀是學習古詩詞的第一步,古詩詞因為特定的押韻方式而具有特別的音樂美感,學生要通過不斷誦讀來感受詩中美感。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求學生至少要做到以下三個階段的誦讀:1.課前誦讀。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對內容進行誦讀,可以讓學生對古詩詞中不認識的字詞或者不熟悉的意思做好課前查閱,讓學生能夠將詩詞讀順,讀通。熟悉課文內容以及了解課文學習目的,帶著目的去聽老師對詩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2.課堂閱讀。教師在教學時帶領學生一起朗讀,注重品味古詩詞的韻味,明白詩中真意,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朗讀過程中,注意糾正學生字詞的發(fā)音問題,突出詩詞中的重點詞匯,讀出韻律感。3.課后閱讀。課后閱讀在課后的復習中進行,進行課后的誦讀能夠讓學生糾正,在學習時存在的問題,將朗讀和復習結合進行。在誦讀時代入老師講解后對詩詞的理解,加強學生自身對詩詞的感悟。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不是讓學生在心底默讀,而是要敢于在課堂上發(fā)聲,將自身對詩詞的理解大聲地讀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機會促進學生朗讀,比如在班上舉行朗讀比賽。學生讀的多了,自然能夠感知到詩詞中的音調美,感受到詩詞中的意境,將詩詞背誦下來。
二、對詩詞背景進行準確的介紹
一般來說,一首詩詞的寫作背景通常都是詩人或者詞人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表達詩人或開心、或憂慮、或歡喜、或惆悵的感情。詩人通過詩詞表達了各種各樣的心情和思想,那么如何準確把握住一首詩中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呢?這就要通過借助詩詞背景來幫助學生對詩詞進行理解。詩詞所處的時代背景與詩人的經歷遭遇,決定了作者要在詩詞中要表達的感情。在開始詩詞的講解之前,將寫下詩詞的背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學生講述出來,讓學生了解詩詞背景之后,再聽老師對詩詞的解讀。這樣能夠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容。但是教師在介紹詩詞背景時必須要做到“準確”,介紹寫下這首詩的背景就可以了,不用對詩人的經歷背景都進行講述一番。因為通常在小學課本中出現的詩人,都是極具時代代表性的人物,比如李白,李白一生的遭遇坎坷,寫下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篇,但是就是因為他的一生經歷太多。如果通過介紹詩人來講解文章的話,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增加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難度,引起教學反效果。因此一個簡單的,小小的介紹詩詞背景足矣。而且在教學中,對學生灌輸重視詩詞背景介紹的思想,在學生進行詩詞的課外閱讀時,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對詩詞中蘊含的作者感情的理解,還能夠對詩人當時的心情、心境都能快速的掌握。
三、允許學生對詩詞模糊解讀
對小學生進行的古詩詞教學不是要求學生對詩詞的一字一句都要準確理解到位,而是要通過古詩詞教學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積累語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主要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可以允許學生模糊解讀,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品味詩詞意境。品味詩詞意境不需要學生做到句句到位,字字到點,在每篇古詩教學之前,讓學生通過借鑒注釋或者詩詞寫作背景將整首詩用自己的話大致的翻譯出來,只要學生的翻譯做到不會扭曲詩人的意思就可以,不用太過于“摳字眼”。小學詩詞不要求學生注重詩詞感情的理解,但在老師講解了這首詩詞之后,要求學生將詩詞再次進行翻譯,與課前做的翻譯進行對比,改正自己在課前翻譯中的不足之處。長時間的學習積累,學生可以通過模糊閱讀來體驗詩詞感情,極大的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進行古詩詞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想象品味詩詞意境是學會鑒賞詩詞的重心,這是教師詩詞教學的關鍵。古詩詞通常篇幅短小,但是蘊含的意景卻很豐富。如何在篇幅短小的詩詞中理解到詩人豪邁的氣質,那么就要學生發(fā)揮想象。比如在“剪不斷,理還亂”一句中,詩人將自己的愁緒比喻成一團纏繞在一起的絲線。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句詩與絲線聯系起來,將抽象的“剪不斷,理還亂”與實際物體聯系想象起來,便于學生想象理解。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大多都屬于意境鮮明,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詩人坐在床前,看見月光就像是霜一樣的灑在地上。教師將詩人畫面對學生進行描述,讓學生自己去想象畫面。通過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詩中意境,通過運用想象讓自己仿佛置身于詩中情景,感受詩人當時的所見所感。詩詞具有“言無盡而意無窮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也無法將詩人細膩的感情用語言講述出來,只能通過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想象去感悟。
古詩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重在讓學生學會理解詩詞中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的古詩詞重在積累,通過學生不斷的積累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