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開放教育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也不斷的變化,微課程資源的建設需求也隨之加大。該文首先簡述了微課程的基本概念與特點,分析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微課程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微課程資源建設進行探索。
關鍵詞: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微課程;資源建設
1微課程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微課程,即microlecture,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jīng)理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在2008年秋首創(chuàng)的,后來,人們戲稱戴維·彭羅斯為“一分鐘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國內最早提出微課程概念的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老師,他認為微課程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陛化學習,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補充和知識拓展。
簡而言之,微課程,即微型課程,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程具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易于開發(fā)等特點。
2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微課程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微課程資源建設處于初級階段,教師制作微課程水平整體不高
以滁州電大為例,在2015年組織教師參加國家數(shù)字化資源中心的微課程制作培訓,之后也陸續(xù)安排教師參加了國家數(shù)字化資源中心的其它類似培訓,但教師制作微課程水平依然停留在錄屏階段,展現(xiàn)出的微課程視頻一般是運用錄屏軟件錄制操作過程,再加上自己的配音,或者是簡單的演示PPT,制作水平不高。微課程的制作不僅要有好的腳本,也需配備好的設計,這樣才能更好的把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整體展現(xiàn)出來。
2)微課程資源建設中注重資源的數(shù)量,不注重資源的質量
微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可能只是一味強調制作的課程資源數(shù)量,忽視了微課程的質量,而制作微課程的教師也因為微課程的課時數(shù)量要求忽視了課程腳本的設計,必須有好的微課程腳本,才能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程視頻。
3)微課程資源建設中不注重資源的實際應用
有一些微課程制作出來之后,可能只是為了參加校內或者是省級電大的比賽,而沒有真正的應用到實際教學中;還有一些微課程在制作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需求,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樣的知識點或者教學內容是學生迫切想要學習的,這種沒有基于學生自主學習需要而制作的微課程資源,是無意義的。此外,微課程資源發(fā)布后,無從了解學生學習微課程資源的情況,學生對微課程的問題反饋也無法及時收到,這也為資源的優(yōu)化和改進帶來困難。
3基層電大開放教育微課程資源建設探索
1)大力加強微課程培訓
為了加強教師對微課程的理解及提高微課程制作水平,學校需加強微課程培訓,如多參加一些國開或者是省級電大組織的微課程培訓、針對微課程制作的一些應用軟件的培訓等。通過多次培訓,使教師更深刻的理解微課程的理念,并通過培訓發(fā)現(xiàn)自己在微課程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求改進的方法。當然培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教師自己不斷努力研究探索,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課程,以便制作出符合學生自主學習要求的微課程資源。
2)組建微課程資源建設團隊,建設微課程資源
基層電大想要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程資源,務必建立一支微課程資源建設團隊,團隊由校內的教師構成,這使得老師可以各展所長、合理分工,教學設計、腳本撰寫、主講人、美術設計、視頻拍攝等由所擅長的教師擔任,也避免教師各自為政,既費時費力又無法做出高質量的微課程資源。
3)了解學生對課程的需求,建設微課程資源
無論制作什么樣的微課程資源,首先要明確受眾對象的需求,即電大的學生想獲取哪方面的知識,教師有針對性的制作微課程,建設微課程資源。在制作過程還應該考慮到電大學生自身具有的特點,即一般為在職成人,具有工學矛盾,因此在微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需突出重難點,在課程設計上對學生能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前基層電大的微課程資源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很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基于微課程的學習將更加普及,微課程資源建設將在電大資源建設也將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