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霞,常乃軍,趙 岷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體育賽場中群體性暴力事件的特征研究
李翠霞,常乃軍,趙 岷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隨著競技體育的發(fā)展,體育比賽更加好看和緊張,但由于體育暴力的出現使原本的比賽變得危機四伏。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歸納法,對競技體育群體暴力事件進行研究,主要通過對體育暴力概念的歸納與總結;體育賽場內外暴力事件的總結;然后通過社會、裁判判罰、媒體、個人和管理體制這幾個方面引發(fā)的群體性暴力事件進行特征分析,為減少體育暴力和促進體育健康發(fā)展提供借鑒。
競技體育;體育暴力;特征分析
體育暴力是指在體育領域中使用強制性的力量造成對方的身心傷害的越軌行為,形式包括毆斗、械斗、搶劫、自殺、縱火、爆炸、槍擊、破壞設施等,在體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群體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幾乎遍布了體育的每一個角落[1]。運動心理學普遍認為體育暴力是一種攻擊行為,體育運動中的攻擊行為可理解為有意識的對他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參考標準為:一是明顯攻擊,包括語言和身體上的;二是攻擊具有傷害行為:三是攻擊的對象必須是一個具有生命的個體;四是攻擊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2]。國際運動心理學會認為體育暴力行為是對他人從身體、語言、姿勢等幾方面進行不友善、惡意的傷害,體育中的攻擊與暴力行為不屬于態(tài)度問題而是一種行為問題,關鍵是屬于一種故意傷害。但是一些體育規(guī)則允許對抗,這種行為不屬于體育暴力[3]。刑法學專家羅嘉司對體育暴力的界定,是在競技體育活動中,行為人故意實施沖撞或其他導致傷害并不為社會所允許的行為。他認為體育暴力一必須在競技過程中;二其對象不僅有運動員還包括了觀眾;三必須是故意傷害而造成[4]。在張金成的我國球場暴力研究概述中,把球場暴力分為:一是偏離行為,指運動員、觀眾和裁判球員之間的沖突,向球場內投擲礦泉水瓶、打火機等;二是越軌行為,球迷、球員毆打裁判以及損壞較貴公共設施;三是犯罪行為,運動員或觀眾集體斗毆,致人傷亡以及損壞較貴公共財務等觸犯法律行為[5]。綜合以上觀點的共同點可得出體育暴力的特征包括:一是攻擊行為;二是故意行為;三是在規(guī)則之外的越軌行為;四是有生命的個體。
群體是兩人或者兩人以上的個體,其為了共同的目的,聯系在一起的人群[6]。本文中的群體性體育暴力是指在參與體育活動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運動員、觀眾、裁判之間暴力,其包括體育賽場內和體育賽場外的群體暴力。
2.1 賽場內的暴力
2.1.1 運動員之間的暴力
隨著比賽程度的激烈,運動員的求勝欲望不斷加強,比賽戰(zhàn)術的應用、裁判員的判罰等都會影響運動員的情緒。運動員之間的暴力是非常常見的,他不僅僅出現在互為對手的運動員之間,同隊之間也有發(fā)生。前者會使比賽雙方關系破裂,還會影響比賽進程,進而還會影響運動員的健康以及發(fā)展,最后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后者則會破壞隊伍的團結,降低戰(zhàn)斗力[7]。運動員在體育場內發(fā)生的群體暴力事件部分案例,見表1。
表1 運動員在體育賽場內的群體暴力事件
在表1的案例中,不僅我國的運動員之間的暴力比較嚴重,國外的運動員也不乏暴力,觀察其所參與的項目都是對抗性比較強的如足球、籃球、拳擊等,其大多都是由失敗或者即將失敗的一方挑起的,如眾所周知的泰森咬人事件,其就是在泰森覺得自己即將要輸掉比賽的時候發(fā)生的,但在事后的采訪中,泰森爆出是由于對手小動作的挑釁在先[8]。
運動員之間的暴力多是因為求勝心太強、小動作等有失道德的行為挑釁、商業(yè)化利益、裁判判罰不公,可這也不能成為發(fā)生暴力的原因。作為一個職業(yè)的運動員首先應該有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操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實施體育暴力,應該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為體育健康發(fā)展盡到自己的責任,堅持比賽第二,友誼第一的原則。
2.1.2 裁判與運動員、觀眾之間的暴力
運動員、觀眾與裁判之間的暴力多因為裁判錯判、偏哨、黑哨等有背裁判職業(yè)道德的行為而引起的,而運動員和觀眾大多是以青年人為主,其思想不成熟、不穩(wěn)重、追求冒險、叛逆,這一年齡段人更容易發(fā)生暴力事件。裁判員與運動員、觀眾在體育賽場中的群體暴力事件部分案例,見表2。
運動員因為其行為而產生失去理智道德行為,如辱罵、推搡、毆打裁判,球迷則會以扔水瓶、打火機等辱罵、毆打裁判等形式發(fā)泄心中的不快。裁判在比賽中尤其是激勵的比賽中,一次吹罰往往就決定了比賽的勝負,在實際的比賽中裁判漏判、錯判也是正常的,出現一定的誤差也是正常的[9]。但如果裁判在比賽場上能夠秉公辦理,球迷、球員、教練員和裁判之間的暴力也會大大減少的。因此,裁判的專業(yè)程度和職業(yè)道德對體育暴力減少也有很大的影響。
表2 裁判員與運動員、觀眾在體育賽場中的群體暴力事件
2.1.3 運動員和觀眾之間的暴力
球員和觀眾之間的暴力屢見不鮮,部分案例,見表3。球員與觀眾之間的暴力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其暴力多是由失敗方發(fā)起的,觀眾對自己所支持的隊伍失敗或者運動員表現不如意,比分差別過大,再加上觀眾不冷靜,做出挑釁、辱罵、過分動作等違背道德和球場管理制度的動作或行為這才 引發(fā)的。
表3 運動員與觀眾在體育賽場內的群體暴力事件
從球員來說是因為其素質低,對待事情不夠理智,沒有做好一個職業(yè)球員應該做的事情,從觀眾來看,是因為其自身素質不高,太容易被比賽帶動,大家應該文明觀賽,但也有裁判的因素在內。
2.1.4 觀眾之間的暴力
賽場內球迷與球迷之間的暴力就好比兩軍打仗,每個隊都有自己所支持的隊伍,多是因為其所支持的球隊失利、成績不如意,觀眾為了發(fā)泄心理的憤怒和不平,加上其情緒低落、不夠冷靜,就會把心中的不快牽引到另外一支球迷身上,多由失利一方和主場一方挑起。還有就是因為場館管理不利,考慮不周,場館設施安全保障不足,沒把兩方的球迷分開而引發(fā)。球迷觀眾在體育賽場中的群體暴力事件部分案例,見表4。
表4 球迷觀眾在體育賽場內的群體暴力事件
球迷群體暴力事件多以雙方觀眾打架、斗毆、相互辱罵、扔水瓶、打火機、雜物等形式,其造成的后果不僅僅是受傷或者死亡,而且對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是人們久久不能痊愈。可見管理體制的完善對體育暴力的制止也有很大作用。
2.2 賽場外的暴力
2.2.1 運動員與觀眾之間的暴力
賽場外運動員與觀眾之間暴力的形式多以圍毆大巴、廝打、辱罵為主,而國外的暴力卻出現了槍殺這類的暴力事件,這也反應出我國對槍支的控制比較嚴格,而國外對槍支的松懈才引發(fā)了這類的刑事案件。運動員和觀眾在體育賽場外的群體暴力事件部分案例,見表5。
表5 運動員和觀眾在體育賽場外的群體暴力事件
在比賽場外觀眾與球員之間的暴力多因對比賽結果不滿、裁判判罰不公、運動員的挑釁,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的不滿而產生的憤怒與消極的越軌行為,進而也反應出管理的不完善以及運動員與球迷的素質不高、不冷靜。
2.2.2 觀眾之間的暴力
賽場外的觀眾之間的暴力多以群毆、廝打、辱罵、燒、搶、砸等形式表現出來,觀眾更多把體育賽場當作一個宣泄的渠道,但也不乏有求知、放松的觀眾,但更多的是把比賽場當做一個宣泄的場所,社會體育學中曾經說過,體育是社會的安全閥[10],他們把生活、工作、社會等外部壓力來到比賽場所來宣泄,通過看比賽來得到精神心靈上的滿足,對其壓力也是一直宣泄。但是這個宣泄渠道如果不能使其不滿情緒得到釋放,其就會尋找其他渠道,這時候就會產生球場外的暴力。觀眾在體育賽場外的群體暴力事件部分案例,見表6。
表6 觀眾在體育賽場外的群體暴力事件
這在一方面也反應出了比賽場地管理的不完善,社會的監(jiān)管不嚴格。因而加大比賽場地的管理體制和社會的監(jiān)管對解決賽場外的暴力很重要,但是提升觀眾自身的素質和管理在當下尤為重要。
3.1 社會諸多因素引發(fā)的群體暴力事件
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推動了總體經濟的發(fā)展,加大了全球之間的聯系,帶來了就業(yè)和收入;但一方面也加大了貧富差距,一些貧困地區(qū)被高水平的消費邊緣化,對其來說也是一種災難,這一弊一利也加深了其內心的不平。加上很多地區(qū)由于種族、宗教、政治立場不同、歷史沖突、恐怖主義、文化等因素,有些地區(qū)長期動亂,人們都希望用現實暴力來宣泄不公。如慕尼黑奧運會上巴基斯坦的恐怖份子綁架殺害以色列運動員;又如中國和日本隊的比賽中,由于歷史緣故,其之間的比賽就被賦予了更多的不安因素在內,也增加了體育暴力的產生。各式各樣的社會因素,包括運動員和觀眾之間的價值觀的不同、運動員收入高低不等、運動員高收入低成績引起觀眾的不滿、博彩業(yè)的發(fā)展在體育上引起賭球,興奮劑、裁判員黑哨賄賂、毒品酒精麻醉運隊員、性別和種族歧視、法律意識淡薄,經濟危機、失業(yè)、強烈的民族感情、從眾心理等等都從不同程度上影響體育公平、和諧、團結友愛,也是影響體育暴力不斷發(fā)生的社會問題。
由于收入不均、下崗失業(yè)率高、社會福利保證不足等不公平因素,使人民的經濟負擔大、生活壓力大。隨著體育商業(yè)化的發(fā)展,巨大的商業(yè)化利益的誘惑,不得不使組織者、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的出發(fā)點從整體商業(yè)利益出發(fā),從而一方面影響體育運動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使體育運動與賭博結合,一些贊助商俱樂部為了盈利,完全不顧忌體育運動的良性發(fā)展,為了控制比賽,暗示甚至鼓勵運動員,助長了他們的暴力傾向,這種不良性的商業(yè)化也進一步加劇了體育暴力的發(fā)生。
3.2 裁判判罰引發(fā)的群體暴力事件
裁判員的主要責任就是在體育競賽中負責賽場秩序和執(zhí)行比賽規(guī)則的,對于其要求也是很高的,不僅需要公開公正,還要接收監(jiān)督,但是現在的比賽中裁判員的選拔是非常缺乏嚴格性的,其主要采用分配名額和進行推薦的體制,由于有能力的裁判又少,所以只要具備相關資格就可以擔任,可想而知裁判員的道德素質并未列入其選拔的條件。因此,缺乏競爭力,不利于優(yōu)秀裁判的選擇。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一些裁判員由于道德素質低下,加上一些球隊、運動隊或者俱樂部為了自己的利益,拉攏裁判,所以在比賽中就會出現一些黑哨、漏判等。
但是在真正的比賽中不公正判錯,甚至有意偏向某一隊或某一運動員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裁判員錯判、漏判或者故意黑哨,這也成為球場引起暴力的很大的原因。如果裁判員把握不好很可能就會出現球裁判員和運動員,甚至觀眾之間的暴力事件。如在漢城奧運會上,韓國拳擊運動員的教練不滿裁判的判決,對裁判員大大出手成為了漢城奧運會上的一大丑聞。
3.3 媒體的宣傳報道引發(fā)的群體暴力事件
不可否認大眾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對體育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由于大眾媒體發(fā)展過快導致其出現很多漏洞,因此就會出現媒體的負面宣傳?,F在某些大眾媒體為了利益,夸張、夸大事實真相,夸大或者刻意放大其他非主流的觀點,但在當今的社會大眾媒體是人們接收和了解世界的工具,媒體的宣傳對人們的認知有很大的影響。
隨著微博、微信等公共帳號的出現,一些運動員、運動隊利用其進行輿論施壓互相攻擊,這也為體育暴力帶來了不穩(wěn)定因素。如2013年卓爾與新疆的中超比賽中,針對柯釗踢馬季奇這一事件,兩隊在媒體上相互攻擊,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對球迷觀眾和社會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
媒體的負面宣傳也可以定向人們的思維能力,左右人們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在體育比賽中,媒體的負面報道使人們對球賽本質產生錯誤的意識,使人們產生消極的心理,進而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事情,以宣泄心理的不痛快。
3.4 個人素質引發(fā)的群體暴力事件
體育暴力多發(fā)生在對抗性強的比賽中,在比賽中運動員磕磕碰碰很難避免,但如果運動員在比賽中故意犯規(guī)、蓄意傷害,或者對觀眾、裁判員、對方隊員、教練員有不文明的行為都會引起大家的不滿,就可能會使他們得到刺激,進而運動員、觀眾可能做出攻擊行為。此外運動員對比賽的重視程度,也是影響體育暴力的因素。運動員大多都是從小進行專業(yè)的練習,思想政治、文化水平都偏低,對于專業(yè)以外的其他事情不能很好的處理,尤其是在受到其他刺激或者挑釁后,不冷靜,就很可能引發(fā)慘案。甚至有時觀眾的專業(yè)素質不太高也容易沖動、起哄,一個人的情緒很可能影響很大一幫人的情緒。
2004年活塞隊與步行者隊比賽中,阿泰斯特對活塞隊的本華萊士做了下犯規(guī),本華萊士又推了阿泰斯特一下,引起兩方球員的沖突,可這并沒有結束在阿泰斯特在被勸下場后,突然有觀眾把飲料瓶砸在阿泰斯特身上,阿泰斯特沖上觀眾席打了觀眾,然后兩隊球員與觀眾都參與到暴力中來。這就是因為步行者覺得要輸了,心理比較急躁,做出不道德的動作才引發(fā)此后的案件。因此,運動員的道德素質與心理承受水平對體育暴力有很大的影響。
觀眾對比賽的熱情和道德素質的低下、不冷靜、從眾心理也是其發(fā)生暴力的原因。如2012年浙江廣廈與遼寧盼盼的比賽,杜比的三分沒打進導致比賽失利,一名觀眾打了杜比一拳,此時其他觀眾開始起哄。這場比賽就是因為觀眾自己所支持的隊伍失利而引發(fā)慘案??梢?,球迷觀眾的個人素質和道德水平對體育暴力也有很大的影響。
3.5 管理體制引發(fā)的群體暴力事件
管理體制的不完善也是誘發(fā)暴力的因素之一。一個良好的賽場環(huán)境對體育比賽能更好的進行有的作用很大,比如賽場地的氣氛、管理、服務、安保、硬件設施、場館管理。另外做好賽前檢查工作對體育暴力的預防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禁止把一些危險物品帶入場內。此外,賽場外的安保、運動隊的進場和離場,以及處理好觀眾離場的秩序等對體育暴力的預防有很大的意義。
如慕尼黑慘案,當時的奧運村就是用一層鐵絲網圍起來的,也沒有監(jiān)控、探測器、路障,就有幾個保安,管理體制不安全而引發(fā)的。再如海瑟爾慘案中,就是由于售票不委托,導致兩隊觀眾坐同一觀眾席最后導致看臺倒塌,壓死壓傷觀眾。
社會諸多因素引發(fā)的群體性暴力事件,其因素主要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種族、興奮劑、黑哨、商業(yè)化、利益化等因素使人民生活壓力大,加上為了自身利益而出現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進而引發(fā)了群體性暴力事件;裁判判罰因素引發(fā)的群體性暴力事件,多是因為裁判判罰不公而引起群體性暴力事件;媒體宣傳報道引發(fā)的群體性暴力事件,多少因為媒體的負面宣傳使人們產生消極情緒進而引發(fā)群體性暴力事件;個人素質引發(fā)的群體性暴力事件,多是因為運動員和觀眾不冷靜、道德素質低再加上失敗因素的影響,不能很好地處理問題進而引發(fā)群體性暴力事件;管理體制引發(fā)的群體暴力事件,多因為管理體制不完善對場地管理、服務、安保等不善處理進而引發(fā)群體性暴力事件。
[1]王娜.體育暴力的成因及分析[J].陜西教育,2011(12):50-51.
[2]張力為,毛志雄.應用運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6-37.
[3]石巖.競技體育中的攻擊與暴力:運動心理學界的一次爭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4):1-4. [4]羅嘉司.競技體育犯罪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6.
[5]張金成,王家宏,舒鈞.我國球場暴力研究概述[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20(3):47-50.
[6]汪偉全.風險放大、集體行動和政策博弈——環(huán)境類群體性事件暴力抗爭的演化路徑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15,12(1):127-136.
[7]謝明,余學好,陳志輝,等.我國籃球競賽暴力事件中球員暴力成因與對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1,32(5):90-94.
[8]阿蒂夫.前拳王泰森為蘇牙咬人辯護:沖動壓倒理智而已[EB/OL].(2014-7-10).[2016-06-03].http://2014.sina.com.cn/news/uru/2014-07-10/004123293.shtml.
[9]黃鑫.CBA聯賽球場觀眾暴力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1.
[10]劉咸.競技體育安全閥作用的社會學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0(6):32-33.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ss Violence in Sporting Events
LI Cui-xia,CHANG Nai-jun,ZHAO M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sport games have become more exciting.However,the appearance of sport violence makes the games dangerous.By using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logical induction,this paper studied mass violent sporting events.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concept of sporting violence,violent events inside and outside field,and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mass violent events caused by society,media,individuals,and management system,it provided reference for reducing sporting vilence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sport.
competitive sports;sports violence;feature analysis
G80
A
1674-0874(2017)02-0073-05
〔責任編輯 王東〕
2016-12-16
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4ATY001];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CTY014];2015年大同市科學技術發(fā)展計劃軟科學項目項目[2015120]
李翠霞(1978-),女,山西應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