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
摘 要:岡本太郎是日本著名藝術家、建筑師,一生中遺留下來的作品涉及油畫、版畫、雕塑、陶藝、攝影、著作等多個領域,被稱為日本的“畢加索”。在他的作品中體現(xiàn)了豐富的日本民族特色。他的“藝術即大爆炸”的名言廣泛地為日本人民所接受,至今還影響著新一代的藝術家。在日本,有研究者從傳統(tǒng)觀、對極主義等一個側面對岡本進行過分析,而中國現(xiàn)階段還沒有對于岡本的研究。從傳統(tǒng)觀、對極主義、民族特色三個方面,通過岡本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發(fā)表的觀點,全面、宏觀地來探討岡本的藝術和思想。
關鍵詞:岡本太郎;對極主義;民族特色
一、岡本太郎概述
岡本太郎(1911~1996),日本著名藝術家,建筑師,早年曾入東京美術學校(現(xiàn)東京藝術大學)西洋畫系學習,后入巴黎大學哲學系學習。岡本太郎一生中遺留下來的作品涉及到油畫、版畫、雕塑、陶藝、攝影、著作等多個領域,被稱為日本的“畢加索”,主張突破、超越現(xiàn)代主義,對現(xiàn)代抱持強烈的反思和問題意識,以旺盛的精力開展藝術活動,并以此喚醒普通民眾對美術的關心,改變他們的觀念意識。
在他的作品中包含了豐富的日本民族特色。他以日本歷史上發(fā)掘出來的上古時代的出土文物為素材,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富有現(xiàn)代審美意義的作品,為日本人民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紀念他在藝術上所做出的貢獻,1998年在其家鄉(xiāng)神奈川縣川崎市,為他建造了一座岡本太郎美術館。
二、傳統(tǒng)觀
(一)繩文土器的發(fā)現(xiàn)
岡本太郎以日本歷史上發(fā)掘出來的繩文土器作為素材,創(chuàng)作出許多富有現(xiàn)代審美意義的作品。而繩文之美具有一種無限的、超自然的神秘感,以難以想象的造型存在,具有令人詫異的空間感??梢哉f,繩文土器的美和日本傳統(tǒng)的美是相反的,但岡本利用這種“反傳統(tǒng)”的美來抒寫“傳統(tǒng)”,表達自己反叛、粗獷的藝術之美。
“任何人在沒有心理準備之時接觸到繩文土器中的粗野、不和諧的形態(tài),都會被震懾。特別是已經成熟的中期時期的土器,那種絕妙難以言喻?!保▽咎伞逗蛡鹘y(tǒng)的對決》,2011)。另外,他還說:“這是與人們普遍認為的柔和優(yōu)美的日本傳統(tǒng)完全對立的存在?!睂τ趯緛碚f,農耕生活的彌生式武器平面型強,陷入講求對稱的形式主義之中,與此相對,狩獵時期的繩文式土器具有粗野的不和諧的活力,并具有空間性。
在《日本的傳統(tǒng)》中,岡本選用了自己拍攝的土器照片。書中,他批評了評論家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觀,“如果我們能觸碰到繩文土器中的原始的靈魂、純粹,去喚回、拿回當今每個瞬間都在失去的人類的本質的熱情,那么我們就能以更大膽豪邁的心態(tài)去接受嶄新的日本”。
《日本的傳統(tǒng)》被認為是有悖于一般傳統(tǒng)觀的著作。書中,岡本對于保守主義的傳統(tǒng)觀進行了徹底的批判。“我希望把傳統(tǒng)看作是通過打破陳舊的形骸,反過來強有力開拓、釋放一個人的生命里和可能性的那種原動力。這句話看作極具革命性。”(《日本的傳統(tǒng)》)同時,他還提出令良識派不悅的,“燒毀法隆寺”“我自己成為法隆寺就好了”等說法。
(二)建筑思想
1950年至1960年期間,岡本和一些建筑家聯(lián)手完成一些作品。比如,負責丹下健三[1]的舊東京都廳舍(1957年)的陶板壁畫的部分,作為國際設計中心(現(xiàn)在的日本設計中心 Japan Design Committee)的創(chuàng)設會員。黑川紀章[2]設計的寒河市廳舍(1967年)的正中央,垂吊著岡本的作品《光之雕刻·誕生》。對于建筑界的普遍傳統(tǒng)觀,岡本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造型》一文中寫道:“傳統(tǒng)是完全沒有形式的,民族的生命力的發(fā)現(xiàn)?!?/p>
對于伊勢神宮,他寫道:“它曾是大日本帝國的精神支柱,但沒有必要認為它就是神圣的。”(《和傳統(tǒng)的對決》)即使去了伊勢神宮,也幾乎看不到什么建筑,不能觸碰地被保護起來的神圣,讓我感到這是“官僚的形式主義”。岡本的建筑美學,也體現(xiàn)出他的叛逆和對傳統(tǒng)的革新認識。
三、對極主義
對極主義一詞首次出現(xiàn),是在《岡本太郎畫文集 前衛(wèi)》中一篇名為《對極主義》的文章中,這也是貫穿他整個藝術生涯的藝術思想。對極主義就是不尋求造型表面的協(xié)調或均衡,而是將直接呈現(xiàn)相互對峙的矛盾作為作品形態(tài)的主體。他認為,現(xiàn)代社會自身充滿各種矛盾和危機,藝術作為社會文化形態(tài),不能回避或粉飾現(xiàn)實,只有直面紛繁復雜的矛盾,并用藝術手法予以揭示,才能激發(fā)潛在于歷史文化中的生命力,引導社會走向希望的未來。大谷省吾《圍繞岡本太郎的“對極主義的成立》論文中指出,對極主義即作為合理性藝術的抽象派繪畫與作為非合理性藝術的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之間的“對極”。
岡本的藝術不屬于合理性藝術的抽象派繪畫或非合理性藝術的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任何一派,并且也不是二者的中和,他主張“抽象性要素于超現(xiàn)實性要素之間的矛盾的對立”,此外“無機?有機、抽象?具象、吸引?對抗、愛憎·美丑等一切被撕裂后,產生的猛烈的不和諧的結果”。只有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確切感受到了精神的昂揚”,這是岡本所提出的對極主義。
從《黎明》這一作品來看,男與女、人與獸、夜與晨,寫實描寫的方向與抽象化的方向,明暗的強烈對比,強烈的補色對比,這正是“對極”的體現(xiàn)。
岡本的作品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太陽神塔是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太陽塔造型像是一個沖天巨人,也像一尊古老的雕像。與大阪世博會的主題“人類的進步、和諧與發(fā)展”相對立,岡本創(chuàng)造了可以說處在“對極”面上的神秘、充滿原始色彩的太陽神塔。而太陽神塔正面的紅色與背面的綠色,三張人面猙獰、不和諧的構造,非合理性與超現(xiàn)實的碰撞,也是岡本直面現(xiàn)實世界不和諧、充滿矛盾的表現(xiàn),這正是岡本藝術中“對極主義”。
四、民族特色
1958年出版的《日本再發(fā)現(xiàn)——藝術風土論》是岡本遍訪秋田、巖手、京都、大阪、出云、四國、長崎寫下的紀行著作,各地的風俗、建筑、產業(yè)、節(jié)日體現(xiàn)著失去的原始日本的同時,也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分裂下,現(xiàn)代日本充滿激烈矛盾的體現(xiàn)。在攝影作品中,岡本以寫實的手法記錄了許多日本的風土民情,可以說,這是岡本藝術中的民族特色。
秋田,是岡本遍訪日本的第一站,地處邊境之地,在岡本眼中,在那片土地上,可以觸碰到原始的、古代的、我們所失去的文化的根源,那也是尚且殘留的民族遺風,足以喚醒生命的感動。而岡本以一名民族學者的視角,發(fā)現(xiàn)、記錄著傳統(tǒng)民族文化。
生剝鬼節(jié)或生剝節(jié),日本重要的無形民俗文化財產,除夕日在日本秋田縣的男鹿市三種町、潟上市的部分地區(qū)家家戶戶都舉行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生剝鬼是一種類似惡魔的生物,它挨家挨戶地索要酒食,并嚇唬屋中的居民。岡本所拍攝的照片中充滿壓迫感,在極具藝術感的同時,不失記錄性。生剝鬼的面具、裝束以及手里拿的東西、生剝鬼對面的人的姿勢、扮演生剝鬼的年輕人的表情,等等,都精準地定格在了這一瞬間的畫面之中,讓人感到震撼。岡本在書中這樣寫道:“能嗅到濃厚的生活氣息,十分感動。大多數(shù)日本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面具都沒有親近感,但它卻有著無窮的、極致的魅力。是日本古代民眾藝術的最本質的姿態(tài)?!保ā兑矮F的氣息、東北特色的》《岡本太郎眼中的日本》)
當時還是美軍殖民地的沖繩,在岡本的發(fā)現(xiàn)之旅中是特別的一部分。對于同屬于一個文化圈的沖繩,日本人究竟有怎樣的看法,這樣的問題一直持續(xù)著,其中充斥著曖昧、冷漠、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只是遠遠地眺望著,仿佛沖繩只是借出去的家具。在這樣的背景下,岡本所要探索的是,在悠久的過去和未來的因果之間,沖繩人的生命本質是如何與命運進行對抗的。岡本去觸碰日本本源的生存方式,這樣地本源的時間和空間是如何與現(xiàn)代進行對抗的,可以說,這正是研究日本民族學、文化最本質的課題。
“伴隨著南國的海風,站在這仿佛有神明的氣息吹過的天地之間,不可思議地回溯到了日本文化的過去,憶起了那種鄉(xiāng)愁。沒有感傷,把這作為支點,是很好地觀察現(xiàn)代日本的一面鏡子?!保ā稕_繩,仿佛一段熱戀》《岡本太郎眼中的日本》)“這才是我們自身,這才是日本本身”(《被遺忘的日本》)。岡本在沖繩發(fā)現(xiàn)日本,發(fā)現(xiàn)自己。透過純凈的沖繩人,尋找到日本人以及自己的根源,包括沖繩巫術等傳統(tǒng)儀式在內,太郎用照片記錄了沖繩豐富多彩的民族表情。太郎鏡頭下的沖繩,可以說刻著日本、日本人的原點,是寶貴的歷史史料,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從沖繩特有的民族氣息中,我們可以看見真正的、本源的日本。
注釋:
[1]丹下健三,日本著名建筑師,曾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東京奧運會主會場就是他的杰作。1961年他創(chuàng)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設計研究所。1964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是丹下健三結構表現(xiàn)主義時期的巔峰之作,被稱為20世紀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1980年丹下健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藝術界的最高獎——日本文化勛章。
[2]黑川紀章,第二代日本建筑師。畢業(yè)于京都大學建筑學專業(yè),1962年成立黑川紀章建筑城市設計研究所,1964年獲東京大學博士學位。他曾多次獲獎并獲得多項國際榮譽,與和磯崎新、安藤忠雄并稱日本建筑界三杰。
參考文獻:
[1]赤坂憲雄偉.岡本太郎眼中的日本[M].巖波書店,2007.
[2]岡本太郎新世紀(別冊太陽)[M].平凡社,2011.
[3]山下裕二.岡本太郎宣言[M].平凡社,2000.
[4]日本的傳統(tǒng)[M].光文社,1956.
[5]岡本太郎.與傳統(tǒng)的對決[M].筑摩學藝文庫,2011.
[6]岡本太郎畫文集.前衛(wèi)[M].日曜書坊,1948.
[7]大谷省吾.圍繞岡本太郎的“對極主義”的成立[M].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研究紀要,2009.
作者單位:
大連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