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素萍
給同學講題,虧不虧?
文/陳素萍
當你的孩子變成別人的“小老師”,其實TA的心里也打著鼓呢!
一天中午,上五年級的女兒放學回家,滿臉的不高興。一進門,她就把書包往沙發(fā)一扔,噘著嘴進了自己的房間,還關上了門。
我邊拿碗筷邊胡思亂想:這孩子是挨老師批評了?和同學鬧矛盾了?還是路上遇到不開心的事了?不管啥原因,如果不及時開導一下,恐怕飯都吃不好。再說她那滿臉的不高興,也讓我怪擔心的。飯桌上擺著個小黑臉,估計沒人能吃好這頓飯。
我想敲敲門,直接問問她,可到了她房間門口,手剛舉起來,又放下了。不行,我想來個曲線探路。于是我回到廚房,開始往餐桌上端菜。
“外焦里嫩的炸帶魚上桌嘍!蒜蓉油麥菜香得讓人流口水嘍!還有涼拌紅油粉皮……”我大聲地報著菜名,試著用她最愛吃的美食哄她出來。
果然,一分鐘都不到,她就出來了。哈!簡直出乎我的意料。
“嗯嗯!真好吃!”她享受著我的愛心午餐。
趁她吃得高興,我趕緊發(fā)問:“小丫頭,媽媽看你今天有點兒不高興,出啥事了,能給媽媽講講嗎?”
女兒停下筷子,噘著嘴說:“都是我那個同桌惹的,她老是向我請教,讓我給她講題。一開始,我心里還美滋滋的,覺得自己比她強,于是熱心講解??涩F(xiàn)在我一點兒也不愿意幫助她了,她一喊我,我就感覺很不爽。耽誤我的學習時間不說,我教會她之后,她的成績倒越來越好,還超過我了。我真是給自己找了個競爭對手!”女兒一口氣倒出一堆怨氣。
“噢!原來是有人把你當先生,而你這個先生怕徒弟學走你的本領,所以才發(fā)怒?。 蔽倚χf。
“我又不是真正的先生!”女兒撇撇嘴。
“你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但你只看到了幫助他人的表面?!?/p>
“啊,那是什么?”女兒連炸帶魚也不吃了,好奇得不得了。
“任何東西都有表面,幫助也不例外。在一般人看來,幫助就是給予,給予就是失去。所以,我?guī)椭四?,我就會少些東西,你會多些東西,這就是幫助的表面。打個比喻來說,如果知識是糖果,你就覺得,每幫助同桌一次,你的糖果就少了一個。所以,你對幫助同桌有負面情緒,你不愿意幫助。其實,真正的幫助是一種很神奇的力量!”
“啊,幫助是一種力量,還很神奇?”女兒更好奇了。她眼睛瞪得圓圓的,脖子伸得長長地看著我。我知道她很渴望知道答案。我抬頭看看墻上的鐘表,賣了個關子:“丫頭,時間不早了,你先好好吃飯,然后帶著這個有趣的問題上學。等晚上放學了,媽媽保證給你答案。”
“那好吧!”女兒點點頭。
“不過……”我又說,“如果下午你的同桌再向你請教問題,你一定得耐心幫助她。因為你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感覺感覺,幫助是不是一種力量?說不定你放學之后,心中就有了答案?!?/p>
“好嘞!”這會兒,女兒的語氣變得輕松了。
下午,女兒是高高興興上學走了,可我卻不安了起來:“女兒的同桌會問女兒問題嗎?如果問,希望要問個女兒不會的。如果沒有問,那我又該怎樣跟她解釋呢?”
在學習上,當別人請教我們問題時,我們往往會力圖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努力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啊,努力完善自己的思維啊,我們都想從多個角度,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別人一聽就懂。這樣,我們就會在無意之間鍛煉了自己的口才和應對能力。還有,當別人請教的問題碰巧難住了自己,我們肯定會努力地查資料,或者再去請教別人,努力把問題解決掉。這樣,我們又獲得了奮進和克服困難的沖力……
其實,你看似在幫助別人,實際上別人也在無形地幫助你,使你進步,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F(xiàn)實生活中,反作用力往往是最沉默的,例如你清潔了桌面,而干凈的桌面讓你很舒心,也促使你養(yǎng)成了愛干凈的好習慣。
我把這些話熟記于心,胸有成竹地等候女兒放學回家。不久,我聽到門外女兒歡快的敲門聲。
她一進屋,連書包都沒放下,就立馬拉著我坐在沙發(fā)上:“媽媽,我的同桌下午又問我問題了!”她咽口唾沫,“可那個問題,我一點兒也不會。不過,我趁著上廁所的機會,去辦公室請教了老師。當我跟同桌說出答案的時候,她的眼睛里都是羨慕,你都不知道我有多開心!”
“我本來是在幫助她,她卻讓我學到了新知識,這就是你說的力量嗎?媽媽,你真厲害!”
看著女兒的可愛模樣,我感覺她似乎一下長大了。給別人講題,到底虧不虧?我從她的笑容里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