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特約記者 高文宇
廣告中禁止“性別刻板印象”內容,地鐵中不能用“女士們、先生們”問候乘客……從廣告業(yè)到公共交通系統(tǒng),英國多個行業(yè)及其監(jiān)管部門近期都陸續(xù)出臺新規(guī),要求在其相關工作中,要注重性別平等,反對性別歧視。不同行業(yè)如此一致地關注這個話題,自然是因為相關投訴以及爭議案例不少,但也有社會輿論認為,英國這一輪追求“性別平等”的行為似乎有點“過火”,因為多數(shù)民眾在這個問題上并沒有像個別媒體報道中所說的那樣較真。更重要的是,性別平等的觀念關鍵是要植根于心,而不是停留在口頭約束層面。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稱,該國廣告標準局(ASA)出臺新規(guī),要求廣告中杜絕“女孩長大后會成為芭蕾舞者,男孩會成為工程師”“媽媽總是在收拾房間,爸爸帶孩子很差”等內容。ASA認為這樣會給公眾傳遞錯誤信息,加劇民眾的“刻板性別印象”認識。
同樣的爭議在英國的公共交通領域也曾上演。倫敦交通局近期頒布新規(guī),禁止地鐵乘務員使用“女士們、先生們”這種“性別排斥”的問候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大家早上好”這類“性別中立”性質的問候語。新規(guī)得到了倫敦市長薩迪克·汗的高度評價,當?shù)豅GBT(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群體更是為之雀躍不已。英國《每日鏡報》說,倫敦地鐵公司之所以在這看似無傷大雅的措辭上如此用心,就是擔心在性別平等問題上被公眾投訴。然而,在不少英國民眾看來,“女士們、先生們”這種稱呼方式十分正常,這種“挑刺”令人匪夷所思。有網(wǎng)友不客氣地表示:“如果有人覺得這兩個詞有冒犯含義,那么他們需要的不是‘性別平等,而是心理醫(yī)生?!薄睹咳甄R報》引述一位乘客的話說,“我寧愿倫敦地鐵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保持車廂清潔、準點和有效的服務上。”
另外,在英國的一些大學,類似爭議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今年3月,威爾士卡迪夫都會大學將34個常用單詞、短語列為“禁語”,其中包括“祖先(Forefathers)”、“人類(Mankind)”等。這些詞語的詞根都含有“男性”這一含義,違反該“禁令”的師生有可能面臨紀律處分。做出類似規(guī)定的不止卡迪夫都會大學一所學校。該事件在英國引發(fā)輿論嘩然,批評人士不僅指責這項舉措“毫無意義”,更指控校方侵犯言論自由。劍橋大學的學生早前抱怨說,這樣做完全是在曲解文化。教育專家喬安娜·威廉姆斯指出,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谋磉_方式本身并不帶有性別歧視色彩,校方這種“一刀切”的舉措無異于大搞“獨裁專制”、試圖控制人們的語言甚至思想,這是對莘莘學子和學者專家的莫大侮辱。
輿論認為,性別平等程度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桿,然而在某些層面上,英國社會對“性別平等”的推進趨于極端化,導致各種“副作用”層出不窮。英國《每日電訊報》舉例稱,該國近年接受性別認同類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少年兒童人數(shù)比5年前提升數(shù)倍。有的孩子才3歲,就已經(jīng)開始對自己的“性別”問題感到迷茫和憂慮。有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出現(xiàn)這種心理障礙,學校的教育難辭其咎;有的學校為了保持自身的“政治正確性”,往往在性別問題上大做文章,“把本屬于成年人的憂慮過早地施加到了小孩子身上”。更可怕的是,誘導小孩子質疑自身性別,在該國儼然已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行業(yè)”。
在倫敦,當?shù)刂菐旃舱哐芯克男詣e問題學者羅伯茨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英國不同機構推出上述規(guī)定,目的其實都是為了避免性別歧視問題惡化。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確一直存在,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一些行業(yè)仍然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xiàn)象。但總體來看,英國社會對于性別平等的問題已經(jīng)有了共識,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并不存在。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這樣的問題被夸大,導致輿論嘩然。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她認為關鍵還是在于從教育入手,令年輕一代徹底意識到性別平等的合理性,而不是依靠各種禁令來“取締”性別歧視行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