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梅
摘 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扎實有效、鮮活可感的認知情境,激活學生內在的思維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教師應該借助生活、借助插圖、借助實踐、借助音樂,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
關鍵詞:情境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解讀文本;生活;插圖;實踐;音樂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0-0025-01
語文是一門借助語言文字營造生命情感、塑造形象畫面的學科,而學生內在的思維意識相對感性。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創(chuàng)設扎實有效、鮮活可感的認知情境,激活學生內在的思維意識,幫助學生將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文本閱讀中,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體會文本的意蘊,感悟文本蘊含的真諦。
一、借助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美國教育家華特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源頭活水,沒有生活的浸潤,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將陷入干涸。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將生活資源引入閱讀教學,借助豐富的生活資源幫助學生解讀文本。例如,教學《愛如茉莉》這篇課文時,教師被文章所傳遞的真實而樸素的情感所感染。首先,教師引領學生嘗試從現(xiàn)實生活中搜尋自己的父母相互幫助、相互體諒的溫馨情節(jié),并將在生活中看到的場景與課文所描寫的內容進行聯(lián)系,在對比中提升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度。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不再是一味借助文字來理解文本,而是將自己的思維意識投射到生活實踐中,營造了真實而可感的生活情境,從而為更好地解讀文本奠定基礎。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并沒有將教學眼光緊緊鎖定在課文上,而是以更為廣闊的視野引領學生重回生活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中找尋文本所對應的場景,為學生解讀文本尋求有力的支撐,為學生深入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奠定基礎。
二、借助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
課文中的插圖是教材根據(jù)課文內容精心匯編而成的,是文本內容的重要體現(xiàn)。插圖資源作為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解讀文本、歷練語言提供了有效的實踐平臺。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和開掘教材中插圖的作用,引領學生觀察體悟、歷練思維、拓展想象,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從而更好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例如,《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中繪制了天鵝破冰時的樣子,與課文內容形成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師就利用多媒體展示這一插圖,引導學生在圖文對照中觀察天鵝的破冰形態(tài),并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從而再現(xiàn)天鵝破冰時的一舉一動,更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正處于形象化思維階段,插圖的運用正契合了學生內在的認知特點,形成了富有質感的視角沖突,為學生搭建了直觀可感的情境,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借助實踐,創(chuàng)設情境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關于語言文字訓練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綜合性、實踐性的認知平臺,為學生搭建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載體,從而在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煙臺的海》這篇課文從冬、春、夏、秋等四季展現(xiàn)了煙臺的海不同季節(jié)時的特點。教師在引領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深入品析文本語言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以下語言實踐平臺: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身份撰寫導游詞為游客進行導游解說。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帶上導游帽,手執(zhí)導游旗,并邀請一些學生扮演游客,創(chuàng)設了真實可感的情境,為學生宣講導游詞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案例中,教師緊扣課文寫景的特點創(chuàng)設了以導游解說詞形式還原和復述課文內容的情境。這一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設,充分激活了學生內在的表達欲望,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
有人說,音樂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它不受年齡認知、國際語言的限制,將最純真、最美好的情感傳遞給每一位聽眾。而對于閱讀教學而言,音樂的最大魅力在于喚醒學生內在的認知情感,將學生的思維緊緊聚攏在課文的內在世界中,引領學生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包容文本內容,深入作者的心靈深處,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解讀效益的提升。例如,《二泉映月》這篇課文以生動而極具感染力的語言介紹了二泉映月的優(yōu)美景色,并描寫了阿炳坎坷的一生,以及他創(chuàng)作這首二胡曲的經歷。因此,讓學生了解阿炳坎坷的遭遇時,教師可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音樂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走近文本中的人物,從而對文本之言和文本之人形成更加深入而通透的感悟。試想,這篇課文的教學如果缺失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融入,實際上是教學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事實證明,欣賞這首二胡曲時,學生完全浸潤在濃郁的音樂磁場中,釋放自己的情懷,感受著文本語言,進一步提升了對文本解讀的整體效益。在這一案例中,教師緊扣文本內容,將《二泉映月》的二胡曲與課文內容進行有效鏈接,形成了相得益彰的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語文課程有其獨特的教學魅力,結合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呈侵匾慕虒W策略,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直觀可感的情境體驗,還拉近了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為學生深入文本、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創(chuàng)設了平臺。因此,教師不能單純圍繞文本內容展開教學,而應該將文本內容的特質和學生的內在認知需求結合起來再進行教學,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倩.淺論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內蒙古教育,2016(05).
[2]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