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春
[摘要]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學生思想、學習、生活上的領路人,又是煩瑣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者。隨著高等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學生價值觀念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高校輔導員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各界對輔導員隊伍的期待也日益提高。因此,分析與思考輔導員工作創(chuàng)新的方法對于創(chuàng)建創(chuàng)新型輔導員隊伍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創(chuàng)新
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傮w上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必須注意到由于輔導員的工作性質(zhì)等原因,輔導員的角色定位、社會認可以及工作創(chuàng)新等還存在不少的現(xiàn)實問題。
一、當代輔導員工作面臨的困境
1工作邊緣化。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大學教師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但在高校中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的社會地位卻相對較低。一直以來,人們對輔導員的地位和作用缺乏科學的認識,在以教學和科研為主旋律的大學校園里,無論是人們的心理上還是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的工作總是被視為“副業(yè)”,輔導員也就自然成了校園中的“邊緣人”。輔導員的很多工作常常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甚至輕視。有人說輔導員是“說起來重要,使用起來很重要,沒事的時候不重要”。不少人包括部分領導干部陷入了一種誤區(qū),認為“業(yè)務不行做輔導員”、“學生工作都能搞”、“(學生)不出事是(輔導員)最大的政績”。這些對輔導員不科學的邊緣化定位,極大地影響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限制了輔導員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路。
2.工作表面化。
長期以來,輔導員權力小、地位低、雜事多。有些高校的管理體制不健全不完善,對輔導員的定位不準確或不明確,學校中凡有關學生的各項事務就通過輔導員傳達或布置,久而久之輔導員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傳聲筒”和管理員,使得學生管理工作處于被動狀態(tài)。輔導員整天疲于應付過多的事務性工作,為工作的表面化所累,花在思想教育上的精力變少,致使輔導員成了學生的幾乎事事都要關心的“保姆”。與此同時,學校的各個部門、所在院系只要跟學生沾上邊的事,都喜歡找輔導員處理??傊?,繁瑣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令輔導員喘不過氣來,大大減弱了育人工作的實效。長此以往,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廣度、深度、針對性、時效性等大打折扣,自身也日漸疏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結和理論的學習。這導致絕大多數(shù)輔導員積累的只是實際操作層面的學生工作經(jīng)驗,而不能上升到理論研究水平,隨著工作年限的延長,也就淡化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意識。
3.學科背景復雜化。
近年來,高校輔導員的選留都比較傾向于德才兼?zhèn)?、品學兼優(yōu)、工作能力強的人員,但對其專業(yè)背景與學生工作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考慮不多,結果使輔導員隊伍缺乏開展深層次研究工作的學術基礎和專業(yè)背景,造成其專業(yè)化進程的相對緩慢。輔導員既需要與學生相近的專業(yè)背景,更需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guī)律及特點進行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如果不具備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修養(yǎng),工作時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捉襟見肘,更毋論工作創(chuàng)新了。
二、輔導員工作方式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輔導員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yè),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對高校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社會形勢和學生主體的變化,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已不再適用。現(xiàn)今,隨著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發(fā)展,“80后”已逐漸成為這支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特點。而“90后”學生已經(jīng)成為高等院校的主力軍,受市場經(jīng)濟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影響,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點。“80后”和“90后”是被社會普遍議論的兩代群體,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當前大學校園里,當“80后”輔導員面對“90后”的大學生,其工作內(nèi)容和方法勢必要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
三、輔導員的創(chuàng)新工作思考
面對風頭正勁的“90后”,輔導員必須改變工作思路,探索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才能和學生同舟共濟,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1.“以老帶新”,向老輔導員請教學習,彌補自身不足。
“80后”輔導員缺乏很多經(jīng)驗,這就需要年輕的輔導員經(jīng)常和老輔導員交流,用他們的經(jīng)驗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同時,作為學校層面,要注重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力爭“老、中、輕”合理搭配。
2.加強對自身和“90后”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各種價值觀對馬克思主義主流理念的沖擊和學生對政治的漠然,輔導員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給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高度的重視,加快自身政治理論學習的步伐,引導“90后”大學生主動關心政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開創(chuàng)高校大學生政治理論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3.塑造個人魅力,注重對“90后”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師生關系的保障是基于情感的,并不是“師道尊嚴”和社會約束?!?0后”大學生渴望與老師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輔導員應用個人魅力征服和感化他們,身體力行,與學生們一起參與,承擔責任,完成任務,立足于大學生自身發(fā)展,定位于對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帶動身邊“90后”的大學生,贏得同學們的信任與尊敬,形成合力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4.學會用網(wǎng)絡進行教育和溝通。
網(wǎng)絡的精髓在于交互性。輔導員要弘揚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底摒棄過去那種唯我獨尊、我說你聽的單向型工作方式和作風,提倡平等對話和交流,充分尊重受學生的人格尊嚴,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受重的心理訴求。通過QQ、博客等工具,營造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消除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