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華
摘要:現(xiàn)在汽車已經非常普及,很多人都在學習駕駛,學生基本達到18周歲低限的也都去學習了駕駛,行車安全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本文針對中職生,應用中學物理對行車安全從物理上做了一些分析,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對中職生相當水平的學習駕駛者、駕駛者在行車安全上有所幫助。
關鍵詞:行車;安全;物理;慣性;追尾;側翻
進入中職二年級,我所帶的兩個班中有部分學生年齡已經滿了十八歲,達到了國家駕駛學習的最低年齡要求。于是,兩個班級中有部分年齡達到18歲的學生,或應家長要求,或考慮將來生活工作的需要,都報名參加了駕駛學習,一年的時間,這部分學生大部分都已學習完成,取得了駕駛資格。
本來,作為班主任的工作,安全教育就是我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而在這一年中,因為這部分學生的駕駛學習,行車安全成為了班主任安全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教育內容,多次在安全主題班會中與學生討論如何保證行車安全。
當然,行車要安全,首要的是要在思想中有安全的意識,這是根本。但僅有這個根本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如何做才能安全行車。
在學習駕駛的時候,四個科目,科目二、科目三,培養(yǎng)學員的駕駛技術;科目一、科目四培養(yǎng)學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學員安全措施。不論科目二、科目三,還是科目一、科目四,都飽含物理學原理。因此,駕駛行車其實是一個物理學問題,如果能明白一些物理學原理,對駕駛技術、行車安全是有很大幫助的。
一、慣性問題
首先要認識到慣性,汽車是有慣性的,汽車啟動和剎車都是克服汽車本身的慣性使汽車改變運動狀態(tài),或者從靜止變?yōu)檫\動,或是從運動變?yōu)殪o止。在這個過程中,慣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慣性大的改變運動狀態(tài)就比較艱難,從啟動來說,就是加速不易,從剎車來說,就是剎車剎不死。
物體的慣性是用質量來恒量的,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大,也就越難改變運動狀態(tài),從汽車駕駛來說,就是質量越大的汽車,加速越難,減速也越難。而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質量越大的汽車,破壞力也就越大,所以有話說:“遠離重車”,說的就是這個,一旦“重車”發(fā)生交通事故,產生的后果通常都是非常嚴重的。
因此,對于“輕車”駕駛者,因為質量較小的緣故,加速、減速、停車、啟動都比較容易,因而相較而言,出現(xiàn)事故的可能性較?。欢鴮τ凇爸剀嚒眮碚f,質量大,加速、減速、停車、啟動都較“輕車”困難許多,在相同情況下,出現(xiàn)事故的可能性也就相對較大一些,而因為質量越大破壞力越大,一旦發(fā)生事故,后果也要嚴重許多。
二、追尾問題
什么是追尾?就是兩車同向而行,后車撞擊前車,造成交通事故,就叫追尾。追尾的原因是前后兩車速度不同,前車的速度小于后車速度,前后兩車車距過近,因而后車駕駛者剎車不及而造成交通事故。因而如果前后兩車保持合適的車距,就可以避免追尾事故。
那么前后兩車保持多大車距比較合適呢?
如圖1所示,假設甲乙兩車同向而行,甲隨乙后,前車乙車突然剎車靜止,甲車發(fā)現(xiàn)后立即剎車,那么甲乙兩車至少應相距多遠才不會發(fā)生追尾事故?
顯然,甲車不追尾乙車,那么甲車與乙車的距離要比甲車的剎車距離長才行。甲車發(fā)現(xiàn)
乙車停車后,馬上采取急剎的方式停車,依靠汽車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
f=μmg
(μ—輪胎與地面的摩擦系數(shù);m—汽車質量,單位:千克;g—重力加速度,米/秒2)
減速,摩擦力對汽車做功,使汽車動能從
(v—汽車剎車前的速度,單位:米/秒)
減小到0。即摩擦力對汽車做的功正好等于汽車剎車前的動能:
W=fs=μmgs= (s—剎車距離,單位:米)
由此得到:
通過查詢,得到汽車橡膠輪胎與干燥柏油路面的摩擦系數(shù)約為μ=0.7,重力加速度取g=10m/s,于是有
由此看到,汽車的剎車距離只與汽車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需要的剎車距離越大,剎車距離與汽車速度是平方關系。
甲、乙兩車不發(fā)生追尾,就是后車車頭與前車車尾不發(fā)生接觸碰撞,那么甲車停車后甲乙兩車的重心相距至少大于一個車長L,因而甲乙兩車不發(fā)生追尾,兩車的距離應
由上表可見,車速越快,車距需要越大。
如果是滿載貨車,也就是常說的“重車”,情況還要更復雜一些,因為滿載貨車質量很大,慣性很大,啟動加速和剎車減速都非常困難,急剎時剎車鼓并不能提供足夠的摩擦力讓車輪短時間內停止轉動,因而需要更長的剎車距離。而且在急剎時,車箱內裝貨物會對貨車車箱前面攔板產生極大的沖力,會給貨車司機帶來很大的威脅。網上流傳有視頻,裝載水泥柱的貨車因急剎,后箱水泥柱沖破貨箱前壁,沖破駕駛室后板,直接從駕駛窗穿出,對駕駛員造成致命傷害。所以,“重車”只能緩剎,需要更長的剎車距離。
三、側翻問題
汽車側翻有兩種情況:其一,汽車橫過斜坡,因斜坡坡度過大,造成汽車側斜過度側翻;其二,汽車轉彎,因車速過快,轉彎過急,造成車輛側翻。
汽車側翻是個力矩問題,兩種情況都與汽車的重心高度和車寬相關聯(lián),車越寬,重心越低,出現(xiàn)側翻的可能性越小。
1、斜坡側翻
如圖2所示,設斜坡角度是α,坡度為i = tanα,車的質量是m,則車所受重力為G = mg, 則車的沿斜面分量為Gx = mgsinα,垂直于斜面的分量為Gy = mgcosα,車寬設為d,重心高度設為h,汽車發(fā)生側翻時,支點在如圖2所示的側斜一側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點O,如果發(fā)生側翻,必然滿足條件:
整理后,必然有:
坡度
a)就轎車來說,一般車寬1.6~2.0米,取較易發(fā)生側翻的寬度1.6米,重心高度約0.5米,則有:
i > 1.6,即α>約58°
也就是說一般轎車橫過斜坡發(fā)生側翻的臨界角度將近60°,一般斜坡的角度極少有到45°以上的,也就是說,一般情況轎車橫過斜坡不會發(fā)生側翻。
b)貨車情況就要復雜得多,貨車空載時,重心高度大約1米,車寬一般2.2~2.45米,還是取較窄相對易側翻的,d = 2.2米,則
i > 1.1,即α>約47.7°
滿載貨車車,重心會抬高0.5米左右,也就是重心會達到h = 1.5米,則有
i > 0.73,即α>約36.2°
由此可見,無論轎車,還是貨車在橫過斜坡進,只要坡度不太大,都不會發(fā)生側翻。當然,當前有很多貨車司機裝載貨物的時候,大量超載,重心會更高,大大增加了橫過斜坡發(fā)生側翻的幾率。
2、轉彎側翻
相比斜坡側翻,更多的側翻發(fā)生在轉彎當中,網上大量視頻顯示,載重貨車轉彎時發(fā)生側翻造成事故的幾率要比斜坡側翻要多得多,畢竟一般情況下道路多是上下坡,橫過斜坡的情況少之又少。
轉彎側翻也是一個力矩問題,轉彎時,汽車受到離心力,重力,地面摩擦力的作用,影響側翻問題的主要是離心力和重力。
如圖3所示,設汽車總質量為m,則汽車所受重力為G= mg,
車寬d,重心高h,汽車受到
的離心力為F = mv2/r(r-轉彎
半徑),支點在轉彎外側輪胎
與地面接觸點O,則汽車若發(fā)
生側翻,必滿足條件:
,
于是有
轎車取d = 1.6米,重心高度h = 0.5米,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轉彎半徑取最大值
a)約r = 30米,則有
v > 約6.9(米/秒),約合v > 約25公里/小時
即是說,轎車在城市道路轉彎時,速度應在時速25公里以內,否則就會發(fā)生側翻。
b)滿載貨車取d = 2.2米,重心高度h = 1.5米,仍取城市道路轉彎最大半徑r = 30米,則
v > 4.7(米/秒),約合17公里的時速
如果貨車超載的話,重心只會更高,那轉彎速度就更低。
由 可見,轉彎速度v與轉彎半徑r的平方根成正比關系,轉彎半徑越小,轉彎速度也要求越??;如果滿載貨車在較高速度下被迫急轉彎,那么側翻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拢忠驖M載貨車質量極大(十幾噸~幾十噸),一旦發(fā)生事故,造成的后果都是極為嚴重的,損失也是極大的。因此才有話說:“遠離重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