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翩翩
摘要:自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舞蹈事業(yè)作為中國整個文化建設中的活躍因子,在當代社會的發(fā)展與轉變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少變多的大幅度增長,這背后有時代發(fā)展的特殊背景,有國家意志的關照扶持,有文化政策的強力抓手。無論師出何處,在多重力量的牽引下,中國當代舞蹈在民眾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欣賞,佳作頻出碩果頗豐,一朝一夕之間可謂滿堂花開,成長態(tài)勢令人欣喜。
關鍵詞:舞蹈
然而,盛名之下必有隱憂。在改革開放后,受自身“現代化”發(fā)展的迫切需要,中國當代舞蹈亦步亦趨的向著西方現代主義道路看齊,無形中對國內現有的多個舞種風格屢次造成沖擊。在選擇與抗拒的發(fā)展中,中西文化之間的間隙隨著時間的沉淀,不可回避的橫垣在當代人的面前。伴著“西方化”愈演愈烈的暗潮涌動,國民經濟的騰飛與文化意識的覺醒,掀起了一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省性的急切呼聲,敦促著中國當代舞蹈也得以更為理性的審視自身坐擁的傳統(tǒng)文化血脈。現如今,中國當代舞蹈從數量上著眼已然進入了一個繁盛期,但我們從創(chuàng)作觀念、體系建設等方面都還處在“蹣跚學步”的狀態(tài),亟待重點突破,擴大陣營。中國當代舞蹈路在腳下,何去何從?
一、中國當代舞蹈前景可期
縱觀中國當代舞蹈的發(fā)展,實則是一個從不斷吸收到多樣兼容、自我審視和尋求突破的發(fā)展狀態(tài)。在歷經建國起步、“文革”顛覆,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當代舞蹈以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和芭蕾舞首當其沖,現代舞后來居上,街舞、國標舞等多類舞蹈形式相伴發(fā)展,無論是從觀念、形式、語言等方面都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和活力。
在短短半世紀有余的中國當代舞蹈歷程中,一代又一代舞蹈人肩負著強烈的使命感,主動的、自覺的在以北京舞蹈學院為核心的舞蹈重鎮(zhèn)中,向前推進舞蹈學科的構建與發(fā)展。這在中國舞蹈發(fā)展初期迅速的幫助我們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一個相對統(tǒng)一標準化的基礎,而隨著社會扁平化的趨勢逐步顯現,這種以權威為依托的輻射性影響正逐步被地方本土舞蹈建設所融動,在中國古典舞之路的探索中,漢唐舞、敦煌舞、昆舞的應聲而起,唐樂舞、漢畫舞蹈實驗的和聲而舞,均大大拓寬了古典視野下傳統(tǒng)舞蹈的可能性。而以民族民間舞為領銜的創(chuàng)作研究在各地院校已然依托著天然的地緣優(yōu)勢逐步扛起了地方特色大旗。此外,相較于偏居學院一隅的現代舞系,現代舞專業(yè)團隊及獨立藝術家在北、上、廣三地鼎力的繁榮之景,無疑也呈現出一片有別于“學院派”的反哺之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將前半世紀的當代舞蹈成果視作象牙塔尖小部分群體“集體攻堅”的結果,無法想象時至今日,若祖國大地上的地方院校、舞團和獨立藝術家在斬獲自身的空間后活躍起來,不斷完善壯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將會是怎樣的一片珠聯璧合,繁華盛景。
二、中國當代舞蹈隱憂猶在
在世界當代舞蹈進程中,中國舞蹈演員就身體技術而言早已可以比肩世界任何國家的同行,而除此之外論及思想觀念的創(chuàng)新我們不及以美國、歐洲為首的西方世界,論及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我們面向鄰國的日韓、印度也只能黯然失色。一時之間,世界舞蹈發(fā)展似乎早已走在了中國之前,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嚴峻事實。
轉眼望向國內,據道略演藝數據庫顯示,在近五年中,盡管中國舞蹈市場有所回暖,無論演出場次、觀眾人數,還是票房收入都有所增幅,但從總體而言,新創(chuàng)劇目上演總數仍然匱乏,且重復排演率低,演出市場區(qū)域分布極為不均。依照此發(fā)展曲線仔細審視,毋庸置疑中國當代舞蹈還處在“上升期”,但鑒于現階段舞蹈創(chuàng)作源頭的疲乏,資源浪費程度較大以及演出市場占有率低、地域分布極其不均的狀況,致使我們的發(fā)展勢頭難言不受到負面影響。
三、中國當代舞蹈無數可能
在對“中國”和“當代”的把握中,我們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思想觀念只能在多方鞭策間不斷地更新,往常遠看,中國當代舞蹈已經走進了自我展示的新時期,隨著科技創(chuàng)新時代的來臨,在自身轉型突破與外力環(huán)境沖擊的格局下,在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與顛覆打破的實驗中,中國當代舞蹈懷著對過去的無數眷戀與情懷或能在無數次微小創(chuàng)新中漸進的發(fā)源生長,而伴著對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展望期待與渴求,中國當代舞蹈也難免會直面社會轉變、科技突破所帶來的顛覆性轉變。
四、結語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68余載風霜雪雨,中國舞蹈依舊在路上走著,走過羊腸小徑,走過通衢大道,踏過蜿蜒曲折,遇過寬廣筆直。如今,在當代社會,距離中國舞蹈振興的目標從未如此之近,這個國家和這片土地上的舞蹈人,比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潛心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與空間。即使我們前行的阻力日益加大,但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前行的決心。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我們一路走來,把舊日的努力寫入中國舞蹈的歷史,我們一路走去,以今日的奮斗接力中國舞蹈的未來。世界日新月異,藝術多彩紛呈,舞蹈無數可能。中國當代舞蹈路在腳下,沐浴春風,一片輝煌!
參考文獻:
[1]孟繁瑋.路在腳下——文脈承續(xù)與生態(tài)重建并重[J].美術觀察.2011(3):97-100.
[2]卿青.中國舞蹈現代性的足跡和訴求[J].中國藝術報.2012.
[3]卿青.中國舞蹈現代性進程中的問題應尋找自身蛻變[J].中國文藝網.2012.
[4]潘志濤.新世紀中國民族民間舞傳承與發(fā)展的思考[J].藝術評論.2014(1):38-41.
[5]于平.新時期中國舞劇創(chuàng)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1(4):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