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尊曉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對廣電媒體的深刻影響
■文/胡尊曉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深刻改變傳統(tǒng)廣電媒體的格局,本文介紹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對廣電媒體的影響,以及廣電媒體在應對這場變革的一些做法和實踐。
移動通信技術;廣電媒體;新媒體變革
1.1 1G 第一代移動通訊技術
1986年,第一套移動通訊系統(tǒng)誕生在美國芝加哥,采用了模擬技術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將介于300Hz到3400Hz的語音轉換到高頻的載波頻率MHz上,1G的主要標準為AMPS,另外還有NMT及TACS,該制式在加拿大、南美、澳洲以及亞太地區(qū)廣泛采用。
1.2 2G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
2G是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的規(guī)格簡稱,2G是以語音文字傳輸技術為核心,不能發(fā)送電子郵件、軟件等信息;只具有語音通話和日期時間等傳送的手機通信技術規(guī)格。但是手機短信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在2G的某些規(guī)格中能夠執(zhí)行。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有兩種制式,分別是采用時分多址(TDMA)技術的GSM制式和碼分多址(CDMA)技術的CDMA制式。
1.3 3G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
隨著人們對移動網絡的需求不斷提高,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必須在新的頻譜上制定出新的標準,享用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與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相比,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帶寬可達5MHz以上,傳輸的速度最低為384 Kbit,最高可達2 Mbit,這對移動網絡傳輸高碼流數據信息夯實了技術基礎,能夠提供更快捷、方便的無線應用,例如無線接入互聯網。能夠實現更高速的數據傳輸和移動視聽服務,所以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被視為是開啟移動通訊新紀元的重要節(jié)點。
第三代移動通信主要有三種標準:WCDMA、CDMA2000和TD-SCDMA。其中TD-SCDMA是我國自主開發(fā)的標準,雖然TD-SCDMA沒有前兩種標準成熟,但是這是我國擁有的第一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通信標準,意義重大。
1.4 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4G是綜合第三代移動通信與WLAN為一體而且能傳輸更高質量視頻圖像技術產品,其傳輸的視頻圖像分辨率能夠達到高清水平,4G能夠以最高100Mbps的速度進行下載,4G系統(tǒng)的上傳速度也能夠達到20Mbps,此外,4G還可以在有線網絡電視和DSL沒有覆蓋的地方進行部署,進而擴展到整個地區(qū)。 所以,4G有著很明顯的優(yōu)越性,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包括TD-LTE和FDD-LTE兩種制式,4G系統(tǒng)的技術核心是正交頻分復用(OFDM)。正交頻分復用的網絡結構具有高度可擴展性、良好的抗噪性能和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為4G無線網的建立提供更優(yōu)質的方案。4G移動通信對寬帶無線連接越來越高的要求提供了技術支持,能對各種環(huán)境下的無線網絡實現無縫對接。
由于1G和2G時代的技術限制,只能傳輸語音文字,對傳統(tǒng)廣電媒體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但是3G和4G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給移動互聯業(yè)務的全面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同時也給傳統(tǒng)廣電媒體帶來了嚴重的生存危機,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傳統(tǒng)廣電媒體再一次騰飛發(fā)展的契機。
基于4G技術的支持,出現了智能移動終端,讓每個人都成為一個自媒體。借助微信、朋友圈、微博、頭條等APP,每個個體都可以把身邊的新聞第一時間發(fā)布出來,這種由無數個自媒體連接成的平等互通的網狀結構徹底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媒體構成,深刻影響了以電視、廣播、報紙為代表的傳統(tǒng)媒體,也帶來了傳媒行業(yè)又一次革命和重新洗牌。傳統(tǒng)媒體也要依托自己的優(yōu)勢,積極投身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大潮中,舉個例子:通過新媒體技術,央視新聞通形成了以電視頻道為母體,通過國際視通、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網組成的央視新媒體5+1平臺,用戶數量已持續(xù)增長到1.82億(如圖)。
通過這個平臺,在9·3抗日勝利70周年閱兵中,有ABC三套導播系統(tǒng),其中C系統(tǒng)只能在閱兵前的半個小時使用,正式閱兵以A+B系統(tǒng)為主,央視新聞新媒體通過5+1平臺在直播閱兵當日,不斷把C系統(tǒng)的聲像資源整合,實時推送到多媒體終端,給用戶不一樣的閱兵視角,三天的總閱讀量達到了46.9億。
臨沂市廣播電視臺新媒體經歷了幾年的發(fā)展從以前的彷徨到現在擁有5大直播平臺,即電視頻道、廣播頻道、愛臨沂網、89.9開吧APP、微信視頻直播平臺(臨沂直播),擁有《臨沂新聞》等有重大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15個(如圖)。
在大義沂蒙2016年臨沂見義勇為英雄頒獎典禮活動中,按照建設“中央廚房”工程,促進媒體深度融合的要求,臨沂市廣播電視臺集聚融媒體資源,通過旗下5大平臺同步進行現場直播,《臨沂新聞》等15大微信公眾號發(fā)揮微信集群優(yōu)勢,第一時間、多角度、多媒介向全市人民呈現頒獎典禮的盛況,與廣大市民在線互動,讓廣大市民以多種形式,關注直播盛況。晚會直播期間,15大微信公眾號、愛臨沂網、開吧APP點擊總量超過20萬,互動留言超過7萬。從晚會預告開始,截止晚會結束,閱讀總量超過30萬。這是臨沂市廣播電視臺對新媒體技術的一次深入實戰(zhàn)應用,有力的技術保障,讓此次融媒體直播互動大獲成功,獲得群眾廣泛點贊。
新媒體技術是推進傳統(tǒng)媒體轉型的核心要素,簡單易用是關鍵,用戶思維是根本,依托內容這個母體,通過融合新媒體技術,建立和用戶雙向的良性互動,介入用戶的生活場景,從這個角度來講,新媒體從來就不是敵人,而是傳統(tǒng)媒體突破發(fā)展瓶頸的試金石。
而未來5G時代的到來,將成為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更加強大推力。一個小小的基站就可以滿足200個人同時上傳下載高清視頻,電視的現場直播徹底不用通過光纜或者衛(wèi)星,通過5G和媒資平臺就能推送到電視和多媒體終端,實現大小屏的實時互動、用戶和平臺的實時互動。更長遠地看,基于5G技術,AR、VR領域將是電視行業(yè)新大陸,未來應用新科技、搶抓新機遇的競爭異常激烈。早重視、早介入、早積累,才能在大浪淘沙的變革中不掉隊。
[1]劉婷婷,方華麗. 淺談4G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與發(fā)展[J]. 科技信息,2013(09):298.
[2]熊波. 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產業(yè)發(fā)展研究[D].武漢大學,2013.
[3]童怡源. 融媒體環(huán)境下我國廣播發(fā)展困境與突破[J]. 新媒體研究,2016(23):53,105.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廣播電視臺)
G206
A
1671-0134(2017)05-068-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