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東
名家說
關注孩子的讀與寫
譚旭東
譚旭東簡介
譚旭東,湖南安仁人?,F(xiàn)居北京,任教于某高校。當代著名詩人、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語文教育和兒童閱讀專家。
出版詩歌、散文、童話和寓言等80多部,譯著60多部,文學理論批評著作20部,語文教育與家庭教育著作5部。多次應邀出訪波蘭、德國、韓國、委內(nèi)瑞拉、俄羅斯和埃及等國,做詩歌與文學巡回講座。多部作品輸出版權,多篇作品入選北師大版、北京版、魯教版語文教材。作品被譯成波蘭語、德語、英語、韓語、俄語、塞爾維亞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并在國外發(fā)表、出版。
曾獲得《兒童文學》雜志優(yōu)秀作品獎、《少年文藝》雜志優(yōu)秀作品獎、全國優(yōu)秀少兒圖書獎、“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圖書獎、中國童書金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中國寓言文學金駱駝獎和北方十五省市文藝圖書評獎二等獎等獎項。理論著作《童年再現(xiàn)與兒童文學重構》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近幾年,他擔任北師大國內(nèi)合作辦學部兒童閱讀研究中心主任、北師大“中國兒童閱讀提升計劃”首席專家,深入100多所小學指導語文教育、兒童閱讀與家庭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贏得了廣泛的歡迎。
這幾年,我擔任了北師大附屬學校的平臺顧問和北師大“中國兒童閱讀提升計劃”的首席專家,到廣州、福清、洛陽、曹妃甸等100多所小學進行語文教育、兒童閱讀的指導,主持了十多場關于兒童閱讀、語文教育的大型教研活動,寫了不少兒童閱讀、家庭教育與兒童文學類的書,也常應邀到全國各地給校長培訓班講課,給語文老師講課,給孩子們講課,給家長們講課。
給家長講課時,通過互動交流,我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不知道如何指導孩子讀書。給語文老師講課時,也發(fā)現(xiàn)不少語文老師不知道如何抓好學生的作文,甚至對作文教學很頭疼。不斷有家長和老師向我求教,這促使我深入思考此類問題。在福州做過多次講座,認識了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林春森老師。有一次,他邀請我去“夢山講壇”給家長們做了一次“如何營造家庭閱讀環(huán)境”講座,很受歡迎。那一次,他說:“譚老師,您能否寫一本書,幫助家長和語文老師抓孩子的閱讀與作文?”這個想法不錯,孩子們的讀與寫是很值得關注、很值得去用心指導的。于是,在忙碌的理論研究、教育指導和文學創(chuàng)作之余,我也在逐步積累文字,形成了《如何抓孩子的讀書與作文》這一書稿。最后,利用寒假的時間,整理出了《讀寫童年》這本書。之前,為了指導家長和語文老師抓好親子閱讀和家庭教育,我已經(jīng)出版了《享受親子閱讀的快樂》《讓書香潤澤童心》《作文小論》《兒童文學小論》和《做智慧父親》等20本書,受到了廣大家長和語文老師的歡迎。
兒童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成長和精神的成長。精神的成長是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分不開的,當然也與孩子們的自我學習、自我成長分不開。孩子的讀書與作文當然需要家長和語文老師給予指導、幫助,但它是兒童實現(xiàn)自我成長、學會審美、完善人格、提升精神的一個重要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讀寫能力直接決定一個人的文明程度。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會作文的人,才是文明人。而讀書與寫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不愛讀書,不讀好書,是很難寫好文章的。愛讀、會寫、文字功夫好,才能說明語文能力強。
很多家長和語文老師也大致明白這些道理,但具體怎么做好課外引導和指導,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搞好語文學習,他們并沒有什么好辦法。有些家長也喜歡買書,卻不知道哪些書適合孩子讀,或者說,不知道孩子該讀什么書。有些家長和語文老師對閱讀的看法是建立在媒體宣傳上的,也就是只讀流行書。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小學,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校里的課外閱讀是跟著各種“童書排行榜”走的,而不是選擇最值得閱讀的經(jīng)典。讀書很重要,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讀經(jīng)典,對孩子來說,有四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培養(yǎng)閱讀趣味,讀好書,讀經(jīng)典,以后擁有辨別圖書的能力;而且一旦愛上了經(jīng)典,對電視和網(wǎng)絡文化信息也有辨別力、篩選力和抵抗力。二是培養(yǎng)理解力。無論是讀單篇作品,還是讀整本書,都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對文字的理解力。理解力不好,初中、高中的后勁兒不足,學語文、數(shù)學和其他課程都會遇到困難。三是會審美,對文字感悟力強,能很快捕捉最美最有益的信息,并培養(yǎng)對文字的敏感性,學會用美的語言來表達情感和思想。四是愛讀書,坐得住,以后做什么,都能堅持。
讀流行的書,很難培養(yǎng)真正的審美趣味。雖然流行讀物讀起來很愉快,很過癮,但讀完了,就忘記了。讀流行的書只會成為一個消費者。而讀經(jīng)典,尤其是世界兒童文學經(jīng)典,則能培養(yǎng)孩子真正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水平。因此我認為,讀了經(jīng)典,才算是一個真正的讀者。但要做一個讀書人,除了受到大量經(jīng)典的潤澤,還要有寫作能力,即會作文,有很好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
很多老師反映,不知道怎么教作文課。從理論上說,讀過中文專業(yè)、會寫作的人都可以教作文。但有一個知識轉換問題,有些接受過中文科班教育的人不會把文學寫作的知識、方法轉換成作文方法。也有些人獲得過中文碩士、博士學位,卻不能把詩歌、散文、小說和童話等作品的味道講出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是中國特色的語文寫作文體,應該是最有應試特色且最具模式化的寫作,只是語文教育界的人不知道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的特點和教學目標在哪里。其實,這三種語文寫作文體,很容易教,也很容易學,小學高年級學生完全可以在兩三周內(nèi)學好。我在《語文建設》雜志發(fā)表過一篇文章,簡練地闡述了作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即記敘文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生動地講故事的能力,議論文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清晰地闡述觀點的能力,而說明文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準確地描述事物的能力。語文老師明白了三種作文的目標,就知道如何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讓他們漸漸地懂得如何去把作文寫得更長一些,更符合要求一些。不過,我覺得,隨著語文教育的改革,這三種模式化寫作,將來可能會被淘汰。語文教育應該鼓勵創(chuàng)意寫作,并形成經(jīng)典閱讀與創(chuàng)意寫作二者為核心的新語文。脫離了經(jīng)典閱讀和創(chuàng)意寫作這兩個核心,語文教學的價值就會偏離,語文的路也走不長。
對家長來說,如何抓孩子的作文呢?我覺得提高孩子作文能力也不難,一、二年級寫話時,鼓勵孩子把話寫通順,而不是一開始就逼孩子寫長作文。在二、三年級時,讓孩子盡量用自己熟悉的字和詞寫一個完整的故事。有些家長寧可讓孩子用不少拼音,也要逼孩子寫一篇主題深刻的作文,這樣反而效果差。到了四年級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些主題,讓孩子活躍思維,寫出好作文。通過指導女兒和其他孩子作文,我覺得小學生都可以寫好作文,有些孩子不會作文,是家長和語文老師過于苛刻的要求讓他們對作文產(chǎn)生了厭倦。比如,有不少語文老師,一開始教小學生作文,就要求他們的作文有很高的立意,有很明確的主題,有好詞好句,有很嚴密的謀篇布局,引用名人名言,等等。其實,剛開始作文時,只要能夠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一個故事,就值得肯定。此外,很多孩子不愛讀書,這是因為他們開始讀書時,父母和老師就給他們很高的要求,甚至過于苛刻和單一的限制。比如,有的父母一味地給孩子讀某一類知識讀物,讀到后面,孩子就不愛讀了。
去年,《人民日報》刊文發(fā)問:“為何孩子一寫作文就失真?”有些人在網(wǎng)絡上抱怨孩子懶惰,不愛思考,等等。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語文課本里的一些文字有點兒“假大空”,導致語文老師習慣性地認可了這種“假大空”是“真善美”。第二,作文教學有問題,即從大綱到具體的教學,都追求主題要高大上,立意要高要深。事實上,刻意表現(xiàn)主題立意,就迫使孩子們用假材料假故事。第三,應試考試只講格式、形式對,不追求文字真。我覺得找到了這三個原因,注意方式,加強課外閱讀,鼓勵孩子去讀去寫,就很容易抓好孩子的作文了。當然,孩子的讀書和作文,家長都不能坐等語文老師來關注和解決,應該和語文老師配合起來,一起來抓,共同來抓,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語文學習也好,其他課程也好,孩子的學習不只是老師的事情,家長也有責任和義務來抓好孩子的學習。我在入校做指導時,一般會從三個層面來抓語文的學習:首先,我會帶著專家團隊,給語文老師做講座,告訴他們怎么抓好課堂40分鐘,把課文里最有趣的、最美的、最可愛的點抓住并呈現(xiàn)出來,切實提高語文老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其次,我會帶著專家團隊,給家長講家庭教育,告訴他們?nèi)绾巫龊糜H子閱讀,如何營造書香家庭,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讀書習慣,等等;再次,我會親自進班級給孩子們講課,和孩子們一起讀詩、讀童話、讀古詩詞,或者帶著一些兒童文學作家與孩子們交流,給他們講讀書、寫作的故事,啟發(fā)他們愛上讀書,愛上作文。
這些年,我寫了多部關于兒童文學、兒童閱讀、家庭教育和語文教育類的書,不只是想啟發(fā)家長朋友,也希望對語文老師有啟發(fā)。最初學語文時,就愛讀會寫,自然也有了高的人生的起點和基礎。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目標是有限的,但語文的教學目標可以分解成很多點,而且我認為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哪一門考試,考的都是讀寫能力。要答好題,就要會讀題。會讀題,才能答好題。這都是讀寫功夫。
抓好孩子的讀與寫,不只是抓好了語文,也是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責任編輯:符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