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四川省成都市紅專西路小學)
“三段式思維型課堂”中的小學英語寫作課探索
袁 媛
(四川省成都市紅專西路小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課是否應該取消成為爭議的熱點,無論是高考制度,還是基礎教育領域,都展開了討論。在傳統(tǒng)模式下,英語教學呈現(xiàn)出種種弊端,已經(jīng)無法適應全新的教育理念,甚至阻礙教育事業(yè)朝著綠色、健康方向的發(fā)展。在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應試教育的英語學習模式勢必將被取代。
英語 寫作 “三段式” 思維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提出,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在于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其學習英語的興趣,依托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構建起學習的自信,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合作的精神。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提升綜合能力;此外,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創(chuàng)新等能力同樣需要重視。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關注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別,拓寬了視野,提升愛國精神,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根據(jù)《標準》,五年級學生應達二級標準,其中對“寫”這一技能有如下要求:能根據(jù)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課本中也能看到以此為目標的寫作訓練。以北師大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1單元為例,書中就有三處,主要是看圖填空或?qū)懺挼挠柧?。然而語言運用最終是歸于學生自己的生活。因此,我希望寫作訓練能落腳于學生自己的思想意識或者真實生活的表達,于是把課文進行結構重組,將其中的寫作訓練提煉出來,作為引導學生寫作的步驟之一。
在“三段式思維型課堂”下的英語寫作課分為以下三個板塊:“課前預習”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回顧,圍繞習題中心進行知識網(wǎng)絡的組建,為寫作課學習預熱;“課中探究”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討論交流、思維建構、分層寫作等活動中感知詞句在語篇中的功能,進而學會在英語寫作中運用語言;“課后拓展”實際分為后續(xù)課時的“分享交流課”和課下的學生修改、謄寫及配圖兩個部分。
下面,以圖示羅列出我所探索的“三段式思維型課堂”中的小學英語寫作課范式:
初嘗寫作課,有兩點讓我感觸頗深,可作為寫作課型探索的一點體會。
1單元的寫作核心句型為“I had a dream. I was... I had a lot of fun.”(我做了一個夢。在夢里我去了某處/ 我成為了某一類人。我很快樂。)批改學生的習作,讓我頗費精力。因為我鼓勵學生不要局限于核心句型,大膽把自己的夢寫得詳細些,就像下筆前我們對比幾段范例時發(fā)現(xiàn)的那樣,寫出一些細節(jié)才能讓夢的畫面更豐富,更像一個真實的夢,而不是拼湊的語句。只要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核心句,本課的基本目標就達到了。其他補充的內(nèi)容,我并不苛求其文字、語法的準確性,只要能讓老師讀懂就是一種成功的表達。而后再由老師幫助修改語言。我需要的不是“少做少錯”,而是“大膽做不怕錯”。
基于這樣的習作要求,有了課堂的層層技能搭建,不少學生都大膽下筆了。如果嚴格以考試的標準來審閱,不甚滿意之處太多,紅筆批改到處都是。然而學生習作中思維之靈動,他們面對英語寫作時的態(tài)度,讓我贊嘆連連——
李沐陽是一個服裝設計師。
洪坤昭酷愛戶外運動,挑戰(zhàn)了蹦極。
楊汐晨長出了翅膀,在天空和鳥兒一起自由飛翔。
謝林昀和哈利·波特一起打怪獸。
唐青爾是一個孤獨的火星人,幸好遇到了一個機器人做伴。
王浩旭是一個飛行員,不幸的是他的飛機墜落在一個島上,但這個島很有趣。
肖思怡駕著飛機去了太陽,那是一個充滿著奇妙景象的星球。
賈銘璽去了死亡谷,與吸血鬼做朋友。
李國豪從太空看到了漂亮的地球。
黃元坤去了冥王星,原來冥王星上也住著外星人。
孫茜希跑到一本書里去了,發(fā)現(xiàn)文字都活了起來,還跟著她去上學。
張珈榕潛到了溫暖的海底。
在習作分享課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進行組內(nèi)交流,但大部分學生都怯于走上講臺,進行班級交流。思量之下,我決定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不強迫他們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被迫上臺。第一輪自愿分享后,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等待其他學生鼓起勇氣的過程中,竟然有學生希望第二次上臺來分享。我把機會給了這個學生,想要看看他的表現(xiàn)。這樣的決定,給了我意外的收獲。一來進行二次分享的學生,他所表達的內(nèi)容就是在臺下即興想到的,也就是說語言結構已經(jīng)內(nèi)化在他的腦海里。二來,有一就有二,陸續(xù)幾個這樣的孩子上臺進行即興展示,也鼓勵了部分原本決定“只聽不說”的學生,讓更多的學生鼓起勇氣,參與分享活動。
在接下來的班級教學中,我都放慢節(jié)奏,不催促學生,給他們考慮的時間,結果各個班都出現(xiàn)了上面的情況。其中一個學生讓我印象深刻,當她終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來,拿著我的道具話筒,我和前排的學生都清楚地看到她的臉緊張得通紅,她的手也顫抖著。當她讀完自己的習作后,全班同學用掌聲為她慶祝這一次重要的經(jīng)歷。對于這個學生來說,這就是一次飛躍。
以上的課堂細節(jié)都充分說明了學生內(nèi)心想要展示、渴望表達的現(xiàn)實,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是等待,是肯定。
由課前預習的知識鋪墊,到課中由“讀”及“思”,再及“初寫”的步步引導,直到寫后的分享與修改再寫,并在最后為習作配插圖,集全班成果制作Class Book,原本用時不到半節(jié)課的寫作小訓練被延伸為兩個課時的寫作課。這樣做,并不是把教學的最終目的偏移到“寫”上面來,而是意在以“寫”為著力點,使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得到大幅度提升。
英語課程的學習,不僅在于借助學習活動、實踐行為,掌握知識同樣應該提升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意志得到磨煉,視野得以拓寬,思維得以開發(fā)。英語學習,是發(fā)展個性與提升素養(yǎng)的歷程。
附:北師大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1 Ann’s dream寫作課導學單
Unit 1 Ann’s dream (寫作課lesson 1)
一、目標
1.能正確運用動詞過去式am/is-was,arewere, have-had
2.能圍繞“dream夢”,寫一寫小短文
二、回顧
你能寫出下面動詞的過去式嗎?
am/ is ——( )
are ——( )
have——( )
1. Mocky’s dream——讀一讀,請在短文中找出以下元素。
Mocky had a dream last night. He was an astronaut. He was on the moon. He saw some robots on the moon. He was very happy.
Who —( ) When —( )
Where —( )How — ( )
What ——( )
2.Ann’s dream——讀一讀,請根據(jù)提示找出關鍵詞語,完成思維導圖。
Ann had a dream last night. She was on Mars. She was an astronaut. It was very cold on Mars. There was no water. There was no air. There were no trees. But she saw some Martians. She had a lot of fun.
3. Uncle Booky’s dream.補充詞語完成下面的短文,描述Uncle Booky的夢。
4. 請閉上眼,回憶一下上面三個短文描寫的場景,哪一個畫面最生動。為什么?
5. 請想象一下,假如你也做了一個夢,請用關鍵詞語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請注意,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對導圖進行補充或修改。)
根據(jù)已經(jīng)完成的思維導圖,用不少于三句話,寫一寫自己的夢。
[1]朱紅梅. 社會變革與語言教育 民國時期學校英語教育研究. 武漢:華中解放大學出版社,2011.
[2]楊林芳.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6).
責任編輯:符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