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
千萬里征途尋夢
———埃塞俄比亞探險之旅
童童
編者按:能讓人們收拾行囊、踏上旅途的理由多如星辰,沐浴在夕陽下光影變幻的佛塔、雨夜里身著和服的藝妓踏過石板路的木屐聲、異國街角飄來的咖啡香氣……然而,為了應付生活中接踵而來的挑戰(zhàn),我們常常在感嘆了句“好想去旅行”后,帶著疲憊的臉,一頭砸進最繁雜的日常諸事中。但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走遍世界的無數(shù)個角落,記錄下無數(shù)個瞬間,哪怕到了七十歲,也不會老氣橫秋,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一段旅程只有美圖也是太單調了,本刊特別邀請了作家童童分享埃塞俄比亞的探險之旅,帶領埋頭案前的我們去感受另一片土地的故事和人,找到心中凈土,讓清風在此刻吹來。也希望借童童的故事牽引出你的回望,向本刊講述你的旅程
作者童童,原名童美談,作協(xié)會員,2003年以來先后出版《視點》《隔岸花香》《微聲盼望》《花開陌路》四部作品。曾任《江南游報》《今日青年》《人民政權報》《浙江人大》雜志編輯、主任紀者,后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干部培訓中心主任。從事新聞工作20余年,發(fā)表新聞、散文、游紀等600多萬字,有40多篇作品獲國家和省級好新聞獎和優(yōu)秀散文作品獎。
(一)
一直以來總有這樣一個愿望,背著背包、挎著相機,去向往的地方,看一看那些曾經(jīng)無數(shù)次令我遐想的風景,品一品在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給予我的感動。而這一次,我終于如愿地看到了、感受到了。
2017年,新年的鐘聲還在耳邊回響,我就從杭州出發(fā)了,向著神往已久的東非——埃塞俄比亞奔去。
這之前,埃塞俄比亞這個被東非大裂谷貫穿、有著“非洲屋脊”之稱的國家,對于我來說只是地圖上一個從來都沒有注意過的標識。只在多年前的《國家地理》和一些攝影網(wǎng)站上看到過關于這個國家的一些照片。
直到去年11月,一位資深的旅行家朋友來告訴我,這個國家有世界上最原始的非洲部落,有最震撼人心噴薄了上萬年的活火山,有五色斑斕的硫黃鈣化池,有鹽湖“天空之鏡”的落日和望不到頭的駝隊,還有用整座巖石鑿成的世界八大奇觀的獨石教堂……
朋友的話對于我這個“愛旅行且已病得不輕”的人來說,如同一種夢境的指引,使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向往。隨著年歲的增長,自覺已不會為了某件事情而激動得“說做就做,說走就走了”。沒想到,這一次朋友的一個簡單介紹竟會讓我如此的血脈僨張。
我很快地在網(wǎng)上訂好了機票,連同原始部落采風、火山向導和警衛(wèi)保護的定金也全部付掉,以“說走就走”的態(tài)度,把自己逼上了一條義無返顧之路。
但沒想到的是,一切準備妥當之后,兩年前骨折過的左腳,卻莫名其妙地疼痛了起來,逐步發(fā)展到腰也很不舒服,最厲害的時候痛得都不能走路。
出發(fā)的日子漸漸逼近,家人都勸我放棄這趟旅程,我也一直沉浸在去與不去的糾結之中。
歲月不饒人??!平時一直認為自己的心態(tài)很年輕,可也擋不住時間加速度的步伐。曾經(jīng)覺得離自己還很遙遠的歲數(shù),一眨眼都落在了身后。再看看現(xiàn)有身體狀況,也是大不如前。如果再不抓緊時間去自己向往的地方走走看看,真到了走不動的時候,后悔都來不及。
在經(jīng)歷了數(shù)番思考和心理掙扎之后,我毅然地去衛(wèi)生防疫部門打了針黃熱病疫苗,口服了預防霍亂的藥物,備齊治療惡性瘧疾的青蒿素,懷揣著國際防疫組織統(tǒng)發(fā)的“小黃本”,帶全治腰腿痛的藥品,吞了止痛片,一咬牙一跺腳地出發(fā)了。
在埃塞俄比亞的23天行走中,我不僅欣賞到東非大裂谷的壯觀、近距離地觀看了活火山噴薄時的震撼、領略了非洲僅存的幾個原始部落的風土人情,真實地親見了傳說中“唇盤族”女人嘴上的大盤子,看到了連當?shù)厝硕茧y得一見的男性成人禮“跳?!?。也一遍遍感受到行走在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中,路途上的那些塵土飛揚、沙石遍地交織出的坎坷與艱辛。還忍受了黃沙浸染全身卻無法洗澡的痛苦,領悟了那些揣著錢無法買到可口食物,只能把方便面當美味食品的無奈。
這23天,是我從1993年開始走出國門去旅行,行走了38個國家中最艱苦、最難忘也是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旅程……
那里的風光太震撼,那里的信仰太虔誠,那里的部落太原始,那里的路途太艱辛,那里孩子的眼睛太明亮……我一次次地被他們的貧窮所震撼,也一次次被他們的快樂和淳樸所感動;我一次次地迷茫在那些與跳蚤為伍、與蒼蠅搶飯,睡在充滿尿騷味破舊、低矮窩棚里的感受中,也一次次在心中感恩自己擁有的生活;我一次次按下手機和相機的快門,也在心中記錄此趟行程的點點滴滴。
記得這樣一句話:“上帝有兩個住處,一個在天堂,一個在感恩者的心里?!币虼耍覜Q定把行走中的所見、所想和所感,用最真誠和柔軟的文字寫出來,呈現(xiàn)給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