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蘆 高文川 楊武娟
摘 要:通過5種不同藥劑、不同施藥量對甘薯莖線蟲防治效果的研究,篩選能夠高效防治甘薯莖線蟲的藥劑,結果表明,噻唑磷顆粒劑(30.0kg/hm2)、三唑磷微膠囊劑(30.0kg/hm2)、30%辛硫磷微膠囊劑(22.5kg/hm2)防治效果明顯。
關鍵詞:甘薯;莖線蟲;藥劑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4-0069-02
甘薯莖線蟲病又名空心病,俗稱“糠心病”,是目前北方薯區(qū)甘薯生產(chǎn)上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由毀滅莖線蟲(Ditylenchus detructor Thorne)引起,除為害甘薯外,還為害馬鈴薯、蠶豆、小麥、玉米等作物,一般發(fā)病田塊減產(chǎn)20%~50%,嚴重地塊甚至絕產(chǎn),是國內(nèi)植物檢疫對象之一[1-6]。本研究通過篩選微膠囊藥劑及新的防治藥劑,結合農(nóng)藝措施對莖線蟲進行高效防治旨在為減少高毒農(nóng)藥的使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寶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試驗站北部,嶁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起壟覆膜種植。田間試驗設計采用大區(qū)對比試驗,試驗小區(qū)為10行區(qū),行長80m,壟距0.90m,株距0.25m。田間管理與大田相同。
1.2 供試作物 供試品種為當?shù)刂髟愿适砥贩N:秦薯5號。
1.3 防治對象 甘薯莖線蟲。
1.4 試驗處理 試驗藥劑為:30%辛硫磷微膠囊劑、三唑磷微膠囊劑、10%吡蟲啉粉劑、二嗪磷顆粒劑、噻唑磷顆粒劑。每種藥劑均按說明書指導用量與方法設兩種施藥量進行處理,具體濃度與處理方法見表1。
1.5 調(diào)查方法 每小區(qū)收獲時取中間兩行調(diào)查200個薯塊,按甘薯莖線蟲病地下部調(diào)查標準進行調(diào)查,逐塊橫切,并按分級標準(表2)分級,記載各級別薯塊數(shù)及薯塊重。計算各小區(qū)病情指數(shù),薯塊發(fā)病率和產(chǎn)量,綜合評價藥劑對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甘薯莖線蟲的防治效果比較 各試驗處理病薯率除處理8外,均低于對照,病情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防治效果在2.83%~92.45%,說明本試驗中各藥劑均對甘薯莖線蟲病防治起到一定效果。其中,施噻唑磷顆粒劑30kg/hm2(處理10)病薯率2.5%,防治效果達到92.45%,效果最好。
2.2 不同處理的防治效果比較 由表1可知,處理10(噻唑磷顆粒劑:30.0kg/hm2)、處理4(三唑磷微膠囊劑:30.0kg/hm2)、處理2(30%辛硫磷微膠囊劑:22.5kg/hm2)防治效果最好,病薯率5.0%以下,防治效果達到70%以上。處理6、處理7防治效果較差,防治效果不足10%。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不同藥劑對甘薯莖線蟲防治效果的試驗,在生產(chǎn)中推薦使用噻唑磷顆粒劑(30.0kg/hm2)、三唑磷微膠囊劑(30.0kg/hm2)、30%辛硫磷微膠囊劑(22.5kg/hm2)進行甘薯莖線蟲防治。
參考文獻
[1]李云龍,楊建國,彭德良,等. 蒸汽熏蒸防治甘薯莖線蟲病效果初報[J].植物保護,2013(02):192-195.
[2]漆永紅.甘薯莖線蟲病的侵染特點及其相關因子研究[D].蘭州: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08.
[3]謝逸萍,馬代夫,李秀英,等. 5種藥劑對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效果試驗[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08(02):66-67.
[4]徐振,孫厚俊,楊冬靜,等.甘薯莖線蟲主要侵入途徑分析[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7(02):164-166+173.
[5]孫厚俊,趙永強,徐振,等.甘薯莖線蟲病田間防治藥劑的篩選[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7(11):2068-2069+2108.
[6]張國鋒,暴連群,趙彥改,等.不同藥劑對甘薯莖線蟲防治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7(09):125-12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