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烏特·埃爾哈特
用哪只耳朵聽
◎ [德]烏特·埃爾哈特
我們很難僅根據(jù)一句話就判斷出說話者的意圖。如果利用舒爾茨·馮·圖恩的“四耳模型”理論,或許解讀一句話要傳遞的信息會容易一些?!八亩奔葱畔⒍?、關(guān)系耳、呼吁耳和自我表達耳。
例如:“昨天很晚才睡?”對于這句很普通的話,動用不同的“耳朵”,我們能進行完全不同的解讀。
如果只用信息耳,我們聽到的是一個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問題——昨天是不是很晚才睡?回答是“是”或“不是”,頂多加一句“十點就睡了”或“三點才睡”。
如果只用關(guān)系耳,我們會留心說話者的態(tài)度——他是針對“我”的。我們會從“我”的角度去分析,并做出回答:“你直接說我看起來很憔悴不就好了!”
如果只用呼吁耳,我們會認為說話者在要求我們做什么,也許是建議我們喝杯咖啡,也許是讓我們?nèi)バ菹⒁粫?。我們會做出相?yīng)的回應(yīng):“我該喝杯咖啡,或者去補一覺,那樣會有精神一些?!?/p>
如果只用自我表達耳,我們會覺得說話者是在傳達他自己的一些狀態(tài)。我們或許會從他的話中聽出憤怒,相應(yīng)地,我們會問道:“你今天遇到什么煩心事了?”
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深意。
如果是好朋友這么問,大部分人會興高采烈地分享昨天發(fā)生的事情。但如果是一個陰險的女同事在小組會議中提出這個問題,那她絕不是想知道你是幾點睡的,也不是真的關(guān)心你,她的目的是公開譴責你萎靡不振,企圖激怒你。
身在職場,這種辨別“關(guān)心”的多重含義的能力尤其重要。
(摘自《沒有人可以不說謊》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