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利++卜慧楠++錢偉
摘 要學校安全教育是一所學校安全穩(wěn)定的基石,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使安全教育工作更加系統(tǒng)化,基于危機事件構建“四位一體”模式能夠規(guī)范學校安全教育,從教育機制、內容、體系、方式上有效幫助學校減少人力、財力、時間等管理成本的投入,對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為學生成長和構建文明校園提供新的模式,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關鍵詞危機事件 學校安全教育 “四位一體”模式
學校安全是學校正常運轉的保障,也是教育事業(yè)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基石。近些年來,學校安全教育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各類學校承擔的安全教育任務更加繁重、多樣化和復雜。所謂“安全教育”就是針對遭遇突發(fā)性及災害性事故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應急、應變能力[1]。近些年來,社會上違法違規(guī)違道德的暴力事件頻頻發(fā)生,校園安全事故屢見不鮮,校園中頻頻出現學生傷亡事故,這些都為學校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學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新形勢下,學校必須重視安全教育的內容,加強安全教育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學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1.主體職責不清,形式傳統(tǒng)、內容枯燥
在安全教育中,學校一般采取的是“一把手”工程,校園安全穩(wěn)定工作由學校的黨委書記、校長全權負責,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實、檢查和督促則由學生工作部門負責,具體實施者則由輔導員來擔任,這導致安全教育過于依賴學生工作者。一般情況下,輔導員都是根據上級下達的文件要求,采用召開班會、班委會等形式,向學生講解安全教育的內容和目的,然后再將活動新聞稿和學生學習心得提交給上級部門。這種教育模式由于形式傳統(tǒng)、內容枯燥,導致學生不能真正地參與到宣傳教育中來,雖然達到了一定的宣傳警示效果,但由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或探索期,其對安全教育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異,導致安全教育不能很好地實現教育引導功能。
2.教育模式陳舊,缺乏預防和引導功能
在學校實踐中,我國安全教育在生存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層面的內容相對缺失,大多數公共安全教育針對性不夠,內容選擇與組織比較零散。從教育內容上來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如何增強學生生命保護的意識很少涉及,主要集中在防火、防盜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方面,缺乏對意外突發(fā)事件和網絡文化安全的教育;從教育方法上來看,內容生動性和新穎性不足,缺乏理論講解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局限于傳統(tǒng)的宣講和說教模式上,不能引起學生深層的感知與認同;從教育形式上來看,缺少延續(xù)性和長效性,主要采取舉辦講座和召開班會的方式。如果發(fā)生緊急情況,學生依然不會保護自己,驚慌失措,常常出現盲目和茫然的現象。
3.安全教育實效性差,學生安全意識淡薄
學校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題,目前,大部分學校都在一定程度上開展了相應的安全教育,但是其實效性差,導致學生安全意識淡薄。每當出現危機事件,人們都會不由得思考:難道我們的教育體系出現問題了嗎?難道司法制度不能保障學生的安全嗎?難道社會心理出現問題了嗎?因此,學校有必要認真反思安全教育問題,要充分認識到開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學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社會暴力事件嚴重危害學生的安全
相關調查資料顯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如:2014年3~6月,昆明、廣州、蘭州火車站各發(fā)生了一次砍人事件。2016年10月,北京三元橋鳳凰匯發(fā)生了持刀砍人事件。這些社會暴力行為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危害了社會治安和學生的安全。因此師生對學校安全教育具有極大的需求,為了促進學生和學校的全面發(fā)展,須對學校安全教育進行深入的思考。
2.校園安全事件凸顯了安全教育缺位的嚴重性
危機事件具有突發(fā)性、威脅性、震驚性等特征,能夠使人產生環(huán)境的失控感和不確定性,嚴重地干擾、破壞了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和慣常的管理模式。近些年來,在校園中頻繁發(fā)生一些學生失蹤或被害案件。如2010年10月發(fā)生的藥家鑫交通肇事后故意殺人案,2013年4月發(fā)生的林森浩投毒案件。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件凸顯了學校安全教育缺位的嚴重性,另外,學生被騙、被盜以及被傷害案件也時有發(fā)生[2]。
3.西方敵對勢力誘導了學生的思想
當代學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承擔著國家發(fā)展的重任。但是目前,作為年輕的一代,很多學生成了西方敵對勢力覬覦、伺機利用的目標。再加上他們缺少對中國歷史的了解,涉世不深,對改革開放成果缺少深刻的體驗,為了達到西化、分化我國的政治圖謀,西方敵對勢力無時無刻都想從年輕人身上打開突破口。為了對我國學生進行文化滲透,一些境外勢力甚至通過提供“夏令營”及各種基金資助等方式,企圖對學生進行思想誘導,花樣百出。
三、學校安全教育的“四位一體”模式
為了切實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本文通過歸納和總結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經驗,構建了學校安全教育“四位一體”的模式,以使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更加規(guī)范和系統(tǒng),從而為學校開展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1.教育機制的構建
首先,學校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持久的工程,為了增強工作的長效性,就要制定保障機制,學校相關部門要明確責任、規(guī)范內容,積極爭取學校各方力量的支持,同時要明確人員的配備和創(chuàng)新方式,保障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較為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體系,真正體現以“學校、教師、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其次,構建常態(tài)化模式。學校要有計劃、有重點、經常性地深入到學生中,讓學生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面對面解答學生普遍關心的安全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關鍵的時刻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因此,為了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便捷途徑,減輕心理顧慮,學??梢酝ㄟ^設立固定的咨詢辦公室、在校內公共場所設置咨詢點,不定期進行咨詢;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有關專家、負責人的聯(lián)系方式,或者在有關部門的網站設立對話窗口等,真正實現學校安全教育的網絡化覆蓋,有效地幫助學生解答疑問和相關政策,從而使學校安全教育形成常態(tài)模式。
最后,學校要制定部門評估和考核機制,創(chuàng)建一套其行之有效、科學規(guī)范的配套制度,要逐步建立特殊學生的跟蹤機制,強化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將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共同推向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如為了將全國學校或社會典型案件,在有效的時間內規(guī)范性地整理成冊,學校相關部門要建立案件規(guī)范性整理及宣傳制度,尤其是本校發(fā)生的各類違法違規(guī)案件。并且在隱去不宜公開的信息后,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將整理成冊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放置在教育室內。
2.教育內容的構建
學校開展安全教育要努力豐富安全教育的內容,根據學生發(fā)展特點和社會發(fā)展趨勢,來構建教育內容。
首先,從傳統(tǒng)意義上來說,國家安全主要強調政治安全和軍事安全。新的國家安全觀應該將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等都納入其中,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國家的安全。因此,為了使學生善于辨別各種偽裝,學校要幫助學生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使學生成為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自覺維護者,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克服妄自菲薄不正確的思想,報效祖國。
其次,當今的社會治安形勢嚴峻,各種不安全因素充斥在社會中。因此,學校必須積極開展遵紀守法的教育,將遵紀守法和自我防范意識納入日常安全法制教育中,增強學生判斷是非曲直的能力。同時,不管是對同學、朋友,還是陌生人,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應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注意防火、防盜、防搶劫和防騙等突發(fā)事件,充分考慮到安全和守法護法。
再次,新時期,國外資本主義的一些思想,通過電影、電視等滲透到了學生中。而新時期的學生文化安全意識淡薄,對西方文化和資本主義思想盲目崇拜,沒有辨識力,部分學生還具有空想主義。因此,為了做好學生的文化安全教育,學校應通過案例分析、講座和宣傳等措施,使學生具備國家憂患意識,從而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
第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進入了網絡時代中,網絡和移動終端在豐富學生知識體系、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的同時,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三觀”的形成。網上的信息真假難辨,并且校園網絡非法侵入現象日益突出。因此,學校要增強網絡安全教育,大力提倡網絡道德,防范不良信息傳播對學校穩(wěn)定造成的破壞,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從而促進社會安全。
最后,為了幫助學生端正認識、明辨是非,學校應該結合不同時期國內外形勢的發(fā)展變化,通過報告、講座、座談等形式,專門聘請專家、學者或相關部門的領導,向學生介紹熱點信息、分析專業(yè)觀點。學校進行安全教育需要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加強學生健康心理培養(yǎng),有效預防學生違法犯罪,增強學生在應對困難的承受力,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3.教育體系的構建
首先,按階段劃分教育體系。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做好自我防范,學??梢愿鶕踩逃哪繕?,將安全教育分為三個階段性,保障學生自身權益。學生剛入學時,主要對學生安全知識進行培養(yǎng);適應學習生活后,主要對學生的安全實踐體驗和防范技能進行培養(yǎng);學業(yè)最后階段,要對學生的安全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這樣才能完善并豐富學生的安全知識和行為素養(yǎng)。
其次,按層次劃分教育體系。為了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教育要圍繞學校、班級社團、社會家庭三個層次開展,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為了強化學生的法制意識,學校可以邀請法檢司部門舉辦專題講座,提升學生法制安全教育效果。班級社團方面,要通過開展模擬法庭、案例分析等活動,開展社區(qū)安全宣傳。為了提升安全教育的質量,社會家庭可以作為輔助教育渠道[3]。
最后,按照季節(jié)劃分教育體系。在不同的時期中,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學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進行知識普及和實踐演練,實現安全教育的目標。如冬季開展用電教育,秋季開展防火知識和技能教育,夏季開展高溫、暴雨等教育,春季開展傳染病防治、感冒預防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加倍地愛惜自己的生命,有效地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4.教育方式的構建
首先,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互動熱情,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通過一定比例的法制安全教育課,運用鮮活的事例,強化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意識,如學??梢匝埞珯z法部門的人員作為特聘教師。同時,教師要在實事求是的真誠態(tài)度下,向學生闡明歷史,分析現在,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國家安全教育。
其次,體驗式安全教育是一種新的安全教育理念和形式,主要指借助特定事件的經歷,使學生適應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理解法制安全的重要性。如在消防安全教育中,為了實現角色體驗,可以通過編排安全教育情境劇,為了演示安全技能,可以邀請專業(yè)人士進行現場指導,用好“體驗式”教育模式,減少危險行為的發(fā)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
最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QQ、微博、微信等被廣泛運用,學生普遍都使用上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這為學校安全教育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因此,為了實現安全教育的目標,學校可以運用網絡新技術開展教育活動,通過微信、微博,將安全教育典型事件制作成動感、立體的宣傳圖片、視頻,發(fā)送給學生,使安全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學生中,使教育形式貼近學生生活,傳達學校的人文關懷,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保證校園的安全與穩(wěn)定。
——————
參考文獻
[1] 馮小寧,陳木龍.新形勢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2] 纏菁,邢小松,徐靜.“體驗式”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建構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0(3).
[3] 杜德櫟.安全教育素質是教師必備的素質[J].教學與管理,2011(18).
[4] 趙艷君,王明娟.關于加強高職女大學生性安全教育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
[作者:馬曉利(1987-),女,河北邢臺人,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講師,碩士;卜慧楠(1983-),男,河北邢臺人,刑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講師,碩士;錢偉(1982-),女,河北邢臺人,刑臺職業(yè)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講師。]
【責任編輯 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