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nèi),“休閑體育”概念的出現(xiàn)是近十幾年的事情,但休閑性的身體教育實踐活動卻有較為悠久的歷史。運用文獻資料法等,挖掘先秦“六藝”中的休閑身體教育活動,認為“禮”、“樂”、“射”、“御”主要是室外活動,均含有休閑身體教育活動的內(nèi)容。
關鍵詞先秦 六藝 身體活動 休閑體育
21世紀是休閑的世紀,在“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中,有“發(fā)展健身休閑體育”的提法,這是休閑體育概念第一次進入國家發(fā)展規(guī)劃當中,我國首部休閑發(fā)展規(guī)劃——《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也已頒布。休閑不僅僅是如何合理安排余暇生活的問題,從本質(zhì)上講,它是人類生活的終極目標之一,是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先秦“六藝”是我國最早、最主要的教育手段和內(nèi)容,其中富含休閑身體教育活動的思想和實踐,實乃我國休閑體育的萌芽之一。探究“六藝”中的休閑身體教育活動,對于總結古代休閑身體教育活動特征和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休閑教育思想,對于當前休閑體育乃至體育活動的科學、健康開展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先秦是中國第一個文化繁榮期,其具體時間區(qū)間尚無定論。“先秦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寶藏,先秦的精神是中華文明高貴的頭顱?!盵1]因文中主要探討的是休閑身體教育活動,認為“先秦”指夏、商、西周、春秋和戰(zhàn)國這一歷史階段。一直以來,“六藝”有兩種爭鳴的說法:禮、樂、射、御、書、數(shù)和詩、書、禮、樂、易、春秋(后者在漢代以后多稱六經(jīng))。本文中的“六藝”是指先秦教育子民的六種技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一、中國自古有休閑的傳統(tǒng)
人類的進步與發(fā)展歷來同休閑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普遍追求閑適的意識,是一種社會文化心理積淀的結果,是人們自我意識的自然蘇醒,中外休閑均具有“內(nèi)在于人性”的重要地位[2]。在西方社會,亞里士多德認為“休閑才是一切事物環(huán)繞的中心”;瑞典哲學家皮普爾(Pieper)認為“休閑是人類文化的基礎”[3]。國內(nèi)而言,自古宗教、哲學、醫(yī)學、武學、養(yǎng)生、隱逸等方面都蘊含著豐富的一脈相承的休閑思想。《說文》記載“休,息止也,從人依木”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體靜心閑”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生活目標?!洞笱拧ど裰嫛贰懊褚鄤谥?,汔可小休”等均表達了人們對休閑生活的向往[4]。在儒家倡導的教育理想中,休閑活動是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錘煉人格的“修身”的重要手段[5]。道家對自然與內(nèi)心的不懈追求,目的也是為了達到物我兩忘的閑適境界。的確,人類歷來苦苦奮斗、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獲得悠閑愜意的人生(杜馬哲迪爾)[6]。
二、“六藝”中的“四藝”均具有休閑身體教育功能
古人曾把休閑教育完美有機地融入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六藝”之中[7]。禮、樂、射、御“四藝”主要是室外活動,隨著先秦歷史的發(fā)展,它們由純粹的技藝活動逐步演變?yōu)榫哂芯C合教育意義的文化活動:禮中有“射禮”,末段有“弓矢舞”,可以起到重要休閑娛樂和教育作用;樂中有“樂舞”,需要大量身體活動參與;射需要有盛大的儀式,具有身體教育和娛樂的雙重功效;御是駕駛戰(zhàn)車和馬車,后期演化為觀賞活動。禮、樂之技,雖側(cè)重于儀禮教化,射、御之事,雖主要為戰(zhàn)爭目的,但都有大量的身體活動參與其中,客觀上起到了鍛煉身體、豐富生活的休閑作用。另外的書、數(shù)“二藝”則主要是室內(nèi)進行,幾乎沒有身體活動參與。
1.夏、商時期休閑身體教育活動
“六藝”之名雖見于西周,但其實踐活動的開展要早得多,先秦時期在宗教祭祀、慶典禮儀等活動中一般都有樂舞?!秴问洗呵铩す艠贰份d:“昔陶唐氏之始……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8]。人們通過歌舞來活絡筋骨抵御濕寒、烘托氣氛、娛神愉己。夏朝的學校特別重視“射”技的訓練,“序者射也”,把專門學習射箭的學校稱作序[9]?!吧洹焙汀坝笔巧形涞南某眢w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梢?,“六藝”初創(chuàng),禮、樂、射、御“四藝”均需要大量的身體活動參與,同時又可以達到陶冶性情、休閑娛樂的目標,休閑性的身體教育活動已經(jīng)蘊含其中,均在客觀上起到了休閑身體教育的作用。但嚴格地講,這一時期具有明顯的休閑活動特征或以休閑為明確目標的教育活動是較少的。
2.周時期“六藝”中的休閑身體教育活動
西周時,“六藝”已完善、成熟?!吨芏Y·地官·保氏》云:“養(yǎng)國予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ㄓ?,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10]。此時,“學在官府”,教育作為一種特權為官府所壟斷。學府中的禮、樂、射、御四藝是統(tǒng)治者之接班人必備的知識技能,在教學內(nèi)容中尤為重要[11]?!岸Y”中的射禮、投壺、田獵等,“樂”中的文舞、武舞,還有射、御,都是既能陶冶心性,又能健身習武,還能使人娛樂的項目[12]。文舞與武舞也開始發(fā)展為大型樂舞[13],其不僅有軍事訓練的目的,而且有審美性、藝術性,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以陶冶情操,休閑放松。周代,“射”要有音樂的配合,比賽完畢后,參賽者要在舞師的帶領下跳專門的“弓矢舞”?!吧洹蓖坝币粯樱诖丝剔D(zhuǎn)變成為一種集合道德禮儀教育、審美教育與身體教育的休閑體育活動。
3.孔子“六藝”中的休閑身體教育活動
東周官學衰廢,私學興起。春秋時期的孔子成為“六藝”教育的集大成者和堅決執(zhí)行者,從此“六藝”便主要和孔子相連。在教育實踐中,孔子認為“六藝”教育的實踐性較強,不主張用理論性較強的“六經(jīng)”作為基礎教育的內(nèi)容[14]。清代學者顏元說:“孔門司行禮、樂、射、御之學,健人筋骨,和人血氣,調(diào)人情性。”[15]這證明孔子的“六藝”教育能夠達到休閑健身的功效。當然,這與孔子個人對休閑身體活動的經(jīng)歷、認識和實踐是分不開的。
(1)孔子“六藝”中休閑身體教育活動的來源
孔子“六藝”中的休閑身體教育理念,大多來源于孔子個人的身體活動實踐??鬃訌男【蛺酆皿w育活動,他“戈不射宿”,“子釣而不綱”(《述而》),可以“足踱郊兔,力招城關”(《呂氏春秋》),力大如父[16]。史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庇帧翱鬃佑斡诰吧街稀保ā俄n詩外傳》)。孔子喜愛登山郊游,常常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游山樂水,以達到增長知識、提升修養(yǎng)、磨練意志、開闊精神境界的目的?!墩撜Z·先進》中,當孔子問到各個弟子的志向時,曾點說:“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盵14]可見孔子向往和追求的是在體育世界中體驗到的身心的高度放松和自由、物我合一的高度和諧??鬃釉邶R國聞韶樂、習歌舞,“三月不知肉味”,并且還說“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14],說明孔子娛樂活動不以獲取為目的,注重活動的休閑放松體驗??鬃又栽谀莻€平均壽命只有30余歲的時代能活到73歲的古稀之年[17],與他熱愛、重視體育的養(yǎng)生保健、休閑娛樂功效是分不開的。以上實踐對孔子“六藝”中休閑身體教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直接而關鍵的作用。
(2)孔子“六藝”中休閑身體教育活動的功用與價值
孔子關于“六藝”之娛樂作用在《禮記·學記》中得到了印證:“大學之教也……不興其藝……游焉。”[18]文中“藝”指“六藝”;“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是說如果不提倡“六藝”等含有文體娛樂內(nèi)容的科目,就不能使學生感到學習生活中的樂趣。除了“藏”、“修”之外,還必須“息”(休憩)、“游”(游樂)[19],也就是應把休閑活動融入教育學習之中,因為孔子認為“六藝”中的娛樂活動除了可以健身,更重要的是能夠調(diào)養(yǎng)性情,陶冶身心?!墩撜Z·述而》“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20]。“游于藝”表明是在實踐教學中,認為“六藝”不僅可以傳授知識,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梢?,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不但已經(jīng)認識到了“六藝”教育具有消除疲勞、放松娛樂、修身養(yǎng)性的休閑功效,而且還認識到這種休閑性的身體活動教育對調(diào)節(jié)大腦、智力開發(fā)、增長知識具有很好促進作用。
(3)孔子“六藝”中休閑身體教育活動的開展方式
“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14]以射箭為代表的身體活動,不在于發(fā)出多大的力氣,在于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爸邉?,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盵12]在“六藝”的休閑實踐之中要動靜結合,只有放松心情、樂于體驗,才能獲得知識的增長與身體的健壽??傮w來說,孔子主張在用“六藝”進行休閑性的身體活動教育時,技巧和體驗應當放在第一位,其強度應當適中偏靜,心態(tài)應該放松泰然,從而達到愉悅身心、增進知識,促進健康長壽的目的。
(4)孔子“六藝”中休閑身體教育活動的本質(zhì)
春秋戰(zhàn)爭頻仍,各諸侯國都想獨領風騷,王室權力日益衰微,禮崩樂壞,孔子一直為恢復周禮而矢志不移。我們應該注意,作為儒學的創(chuàng)始者,孔子的政治思想是追求“仁”,道德標準是“禮”。在孔子所傳授的“六藝”教育中,他的休閑體育思想本質(zhì)上是追仁循禮的,在體育實踐過程中也是以“揚禮”為目的的?!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并一再強調(diào)“不知禮,無以立也”[14]?!叭省焙汀岸Y”是孔子“六藝”教育的終極目標,孔子所提倡的休閑身體教育思想和實踐活動,也是為了實現(xiàn)其“仁”和“禮”終極目標的手段。
三、“六藝”中休閑身體教育活動對當下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羅素有句名言:能否聰明地休閑是對文明的最終考驗?!傲嚒苯逃闹苯幽康氖菫榱伺囵B(yǎng)“守禮達仁”的合格接班人和理想國民,但其中的休閑身體教育活動卻開展得豐富多彩,得到師生的一致喜愛,可見,休閑體育確有“內(nèi)在于人性”的本質(zhì)特征。面對不可阻擋的休閑時代的到來,“六藝”中休閑性的身體教育活動具有現(xiàn)實意義。
1.對國內(nèi)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當前,體育的社會功效正發(fā)生“由生產(chǎn)到生活、群體到個體、工具到玩具的轉(zhuǎn)變”[21]。這要求我們大力發(fā)展休閑體育,特別是發(fā)展休閑體育教育?!傲嚒敝械男蓍e性身體教育活動是一種“身心并完”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培養(yǎng)“健全的人”的教育活動,是一種“以欣然之態(tài)”去做的“心愛之事”。探究先秦“六藝”休閑體育,有利于把體育工作重心回歸到“分享運動、造福于民”的道路上來。這些都提示我們:體育是一種“內(nèi)在于人性”的社會實踐活動,當前,我國體育發(fā)展處在改革轉(zhuǎn)型的路口,那種缺少人文精神的“見物不見人”式的體育發(fā)展方式必須改革。
2.對世界體育發(fā)展的啟示
于光遠先生指出:工作為了玩,工作就是玩,也即“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當代的西方體育,以奧運會的競技體育為代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提倡永不言棄的斗爭精神,但是,這種追求外競的體育形態(tài)往往忽略了人自身的心理感受和天然訴求,容易把人工具化;過度政治化、商業(yè)化等體育的異化現(xiàn)象往往亦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東方休閑體育注重內(nèi)修,從人的本性和內(nèi)心出發(fā),是一種“自下而上、由內(nèi)而外”的身體活動方式,能夠促成西方競技體育的“返鄉(xiāng)之旅”。同時,東方休閑體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對其進行探索和挖掘,有利于豐富世界體育文化的廣度和深度。
————————
參考文獻
[1] 黃摩巖.頭顱中國[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13(7).
[2] 吳文新、張雅靜.休閑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 于光遠,馬惠娣.休閑、游戲、麻將[M].北京:中國藝術出版社,2006.
[4] 郭魯芳.休閑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5] 石振國.休閑體育的哲學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10).
[6] Dumazedier·Joffre(1967),TowardASocietyOfLeisure,NewYork:TheFreepress.
[7] 于光遠,馬惠娣.休閑、游戲、麻將[M].北京:中國藝術出版社,2006.
[8] 牛夢琪.六藝教育的起源與發(fā)展[J].當代教育論壇,2006(2).
[9] 楊向東.六藝中的樂、射、御與體育、美育[J].南開學報:哲社版,2002(60).
[10] 徐洪興.再論孔子與“六藝”的關系[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1997(6).
[11] 王宏偉.孔子的體育教育思想[J].飛天,2010(14).
[12] 曠文楠.先秦體育思想論略[J].體育科學,1985(4).
[13] 趙崇.先秦時期我國儒家六藝之教的體育思想探析[J].蘭臺世界,2012(33).
[14] 陳明.論孔子體育思想對我國后世體育發(fā)展的影響[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優(yōu)秀碩士論文,2007(4).
[15] 朱梅新.孔子體育美育思想及現(xiàn)實意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
[16] 耿延敏.孔子體育思想觀之管見[J].搏擊,2011(11).
[17] 魏宏燦.孔子的體育保健理論[J].麗水學院學報,2005(6).
[18] 解毅飛.孔子的體育思想與實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5(1).
[19] 傅硯農(nóng).對孔子體育觀念與實踐的探析[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7(1).
[20] (宋)朱熹撰.論語卷四·述而.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附四書章句集注[M](下).北京:中華書局.1998.
[21] 胡小明.面向休閑時代的體育——新時期體育理論的重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
[作者:劉喜山(1981-),男,河南南陽人,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講師,博士。]
【責任編輯 劉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