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有到黃山走一走,看一看,近身感受其秀美風(fēng)景的想法。
今年初夏陰雨的一天,在安徽朋友的陪同下我終于登上了黃山。
黃山素有天下名山之美稱,兼有五岳各特色風(fēng)景?!拔逶罋w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就是對黃山最好的贊譽。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都留下贊美黃山的詩篇,但他們的作品都遠(yuǎn)不足表現(xiàn)黃山之大美。黃山的風(fēng)景是多樣多變的,每個人每個時候每個角度看到的黃山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黃山之美,美在它的秀麗。
來到黃山,一下子就被滿眼蒼松翠柏吸引住了。樹是山的衣裳,是山的預(yù)言。古人云: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黃山上最多的樹是松樹,一路上,我們看到了五千圍抱、簇?fù)矶膱F結(jié)松,向陽而長、貌似展翅的鳳凰松,枝葉婆娑、殺氣騰騰的黑虎松……最知名的莫過于恭候遠(yuǎn)望的迎客松、依依話別送客松、并肩齊眉連理松、清雅彈奏豎琴松。別看黃山松個矮,幾百年才長一二米高,但它的根比樹干長數(shù)倍甚至幾十倍,黃山松就是在與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挑戰(zhàn)中生存下來的。漫山的蒼松,扎根危巖峭壁,不畏雷劍冰刀,頂風(fēng)沐雨,穿云破霧,顯得清新、挺拔、多姿、孤傲。在雨中,面對山巔的綠,黃山松像是提醒著人們,人生即使到達(dá)頂峰也一樣是平凡的綠色,不用太浮躁,更不用太傲然。黃山松只以豁達(dá)的姿態(tài),履行山主人的職責(zé),迎接每一個旅人,慰藉每一個登山者勞累的身軀。
走上玉屏峰,一股寒風(fēng)撲面而來,讓你覺得周身無限寒意。在玉屏峰行走,人就得迎著清冽的山風(fēng)而行。黃山的每一個石山景致,都讓你陶醉而又產(chǎn)生豐富聯(lián)想,似人、似獸、似物,移步換景,妙趣天成。這就是黃山之秀奇,這就是大自然的造詣。有人說,在黃山中,不但要低頭看山,還要面面看山。天不變,道亦不變,在黃山山道上,到處都是變化的經(jīng)典,觀看的方向一改變,山的樣子就迥然不同。例如,從玉屏峰望天都峰,旁邊的一個峰頂上有一塊石頭很像一只松鼠,它正在向天都峰跳過去,這景致叫“松鼠跳天都”。然而當(dāng)你爬到天都峰上看去,這只松鼠卻變成了一雙鞋子。又如手掌峰,從某角度望去很像一個手掌,五根手指分明并排。然而峰回路轉(zhuǎn),這手掌卻變成了一個拳頭。還有“金雞叫天門”可變成“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可化為“仙人指路”,景觀隨向而改樣,變幻無定。
黃山泉瀑清秀,美不勝收。每當(dāng)新雨過后,瀑吼、泉飛、溪鳴、水躍,真是“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著名的有白云溪、碧玉溪等,可惜沒時間一一探尋。在峽谷底層,一條蜿蜒的溪流閃著光亮逶迤而過。我似乎聽到了穿越山谷的潺潺流淌聲,猶如一曲柔軟的旋律。初到的驚喜已淡定成山中的一塊石、一棵樹、一株草,美景俯拾皆是,我恍如夢中,不愿攝下任何一處景象,只愿身在畫中,享受寂靜的山色。
黃山之美,美在它的險峻。
深入走進黃山,層巒疊嶂,奇形怪狀的山峰和石頭高高聳立,幾欲頂住天空。抬頭即有“高山仰止”的感受。山峰林立,山谷深邃,人們常說黃山有七十二峰,其實,“黃岳群峰,不可數(shù)計。峰林似海,群峭摩天”。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狀若初開新蓮。直沖霄漢的天都峰有“登峰造極”石刻等。始信峰,古人云:到此始信“黃山天下奇”,故而得名。
雨中的黃山,山峰隱約著的是山色剛毅的容顏。風(fēng)在雨中輕輕走過,默默了千年的樹,默默了百年的花,呈現(xiàn)一片濃濃的黃山夏韻。細(xì)窄的山道就像從雨水的縫隙中長出來一樣,重疊環(huán)繞,起起伏伏,彎彎曲曲,恍如垂掛的懸梯。山勢越來越險,爬山人小心翼翼,依山勢上行,一排排的爬山人就像黏附在天梯之上,蝸牛一般緩慢移動。往前走,路遇幾個挑山工,扁擔(dān)在肩膀上壓出一道深痕,身體搖搖晃晃,兩邊是超過百斤的物品,走在濕滑、陡峭、狹窄的山路上,真有一不小心就摔下懸崖的危險。為了謀生而面對這漫長的山路,可以想象,這些挑山工日子過得有多艱難。不知黃山的登山石階共有多少級?在機械地挪動腳步之余,只聞蟬聲陣陣,鳥啼聲聲。
往前又走了一段路,然后下了幾段石階就是一線天。狹窄的一條縫,像是天斧劈開的一道深淵,游人也如同天外來客,像甲殼蟲似的一個接著一個從石峰中穿過去。從石梯口下去,立陡的石梯令人膽戰(zhàn),游人們小心翼翼地向下伸著腳,唯恐有一點閃失。下到最低點,都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然后又向著光明頂攀行。爬黃山,上天都,靠的就是小心、體力與意志。當(dāng)然你也隨時可以得到報酬,那就是大自然免費饋贈的美景。
黃山之美,美在它的雄偉。
黃山觀云海,“云以山為體,山以云為衣”,煙波浩渺,波瀾壯闊。黃山另一個別稱就叫“黃海”。在玉屏樓觀前海,在清涼臺觀北海,在白鵝嶺觀東海,在排云亭觀西海,在鰲魚峰觀天海,“五海”不盡相同,變幻萬千。在黃山行走,云,有時在腳底流動,有時在臉龐飛過,有時在身邊嬉戲。這意境就讓你有騰云駕霧、羽化飛升的感覺,難怪自古以來黃山就是人們期望修煉成仙的地方。
站在光明頂,山就在身邊,云遮霧障??瓷剑拖窀糁鼥V的簾子觀賞美人,有若隱若現(xiàn)的樂趣。突來一陣風(fēng),撥云見天,真像變魔術(shù)一般。再抬眼看山,雄偉高大的山就在你眼簾里映現(xiàn),讓你覺得人在山中顯得是那樣渺小。我俯視群山之間的高度,山外有山,一山比一山高。各峰各嶺又不盡相同,沒有互相壓倒之勢,欲爭高低只是人們對它們的錯覺與誤解。真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神奇的是,當(dāng)雨變小,陽光出來的時候,整個人的感覺就像被注入了新的力量。那些被陽光映染的碎片里,整個山變得透亮起來。黃昏來臨,山巒和峽谷都落入空空的靜寂,似乎又要沉沉地酣睡。我為黃山美的內(nèi)涵而留戀。
(選自《海南日報》)
【賞析】
本文描寫雨中黃山的景色,從秀麗、險峻、雄偉三個方面表現(xiàn)了黃山之大美,讓讀者心隨文動,為黃山醉。喜歡黃山的秀麗,新雨過后,一曲柔婉的旋律穿越山谷的潺潺流淌聲,進入心間;欣賞黃山的險峻,層巒疊嶂,山谷深邃,群峭摩天;驚嘆黃山的雄偉,縱觀云海,俯視群山,頓覺騰云駕霧,羽化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