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燚
摘 要:高校圖書館是與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場所之一,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心理成熟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這就需要圖書館能夠從與高校其他機構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來幫助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展開,同時在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時還能夠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開闊大學生的眼界,達到提高大學生自身競爭力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特征;高校圖書館;大學生心理健康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其服務對象主要是教師和大學生,而大學生則是圖書館最重要的服務群體。因此,在高校圖書館工作中,想要不斷的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就需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不斷的滿足大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在工作中不斷的取得進步。而當前大學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心理特征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這就需要圖書館能夠在工作中針對不同特點的大學生制定不同的服務項目和策略,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
1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1.1 日趨強烈的自我意識
大學生在經過初高中青春期的成長后逐漸進入到了青年時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心理特點之一就是具有日趨強烈的自我意識,在這一時期大學生更加注重他人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以及自我和周圍他人之間的關系。其中主要通過自我認識、自我觀察和評價等形式來進行充分自我意識的體現,然后再通過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來不斷達到理想中的自己。正是因為大學生日趨強烈的自我意識,才能夠促使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夠不斷的進步和成長,這樣有利于大學生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大發(fā)展的背景下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同時,由于自我意識的日趨加強,大學生會在生活和工作中逐漸忽視和忽略家長和老師的意見,這樣就很容易走入另一個極端,出現自視甚高的情況,對自我認識高于實際的評價,看待問題過于主觀和片面。
1.2 尊重和自我實現不斷增強
在大學生進入高校之后,隨著其自我意識的日趨強烈,隨之而來的是渴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心理不斷增強。根據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心理理論可知,人的需求可以被分為五個階段,而尊重與自我實習那屬于最高階段。大學生在通過高考之后進入大學,完成了其高中時期的任務和理想,從心理方面來說需要更高層次的需求來轉變?yōu)閯恿Σ粩嗟耐苿悠涑砷L和進步,而自我實現的心理成為其主要動力之一。同時,隨著大學生接觸的新鮮事物不斷增多,在大學中接觸的人也不斷增多,在與其他同學相比較之后尤其是更加優(yōu)秀的學生,就會促使學生產生自我實現的心理,并且這一過程中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社會和自身有了全新的認識,就會產生急于擺脫家長控制的情緒和心理,渴望獨立,獲得他人的尊重。
1.3 出現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
在大學生進入高校之后,其心理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主要是在現實情況與主觀想象不一致的情況下產生一定程度的抵觸和逆反,其特征主要表現為抱怨、恐懼或不安全感等,在生活和學習中會帶有比較強烈的情緒性。具體則表現為在生活和學習中以固執(zhí)己見,不愿改變?yōu)橹饕攸c,在面對教育者和學習時出現較為激烈的言行等。同時在學習和生活中,由于受到較多次的說服和教育,會讓這類學生產生一定的對立情緒并從而形成心理防線和心理自衛(wèi),這樣是不利于大學生成長的。
1.4 較為嚴重的功利思想
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呼的大背景下,人們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更加注重事物的實用性和有利方面。在當前高校中同樣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功利思想和務實觀念,主要表現為在選專業(yè)方面以及人際交往方面。在知識學習方面,大學生更加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多數集中在各種考證中,而忽略了對自身內在素質的提升,在知識結構方面不健全,忽略了文史知識的積累而更加注重實用性的知識。在人際交往方面則是帶有明顯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注重物質的付出和回報,而忽略了人們在交往中的真正目的。
1.5 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在當前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就業(yè)市場的競爭逐漸增大,同時生活成本在逐年增加,大學生會在生活中逐漸產生競爭的壓力,這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并促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備在畢業(yè)后能夠在就業(yè)市場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當前大學生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的因素,使得學生在幼年和青年時期并沒有鍛煉其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在上大學之后離開了家長的保護出現一定的心理落差,出現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情況。另外學校教育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缺失也是造成當前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基于大學生心理特征的高校圖書館工作的主要路徑
2.1 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
基于上述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圖書館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閱讀療法來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治療。圖書館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或者網上調查的方式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相應的來增加一些新的課外讀本,這樣有針對性的購書能夠增加圖書館藏書范圍,豐富藏書體系,從而吸引大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走進圖書館,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將自身的不良思想和心理問題進行調整,將不良的情緒和狀態(tài)消滅在萌芽中[1]。其次,圖書館還可以根據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定期組織和舉辦相應的文化講座和心理健康講座,并且通過網絡技術和現代圖書館技術來開展網上講座,這樣能夠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還可以促進大學生和其他高校優(yōu)秀教師的交流和溝通。通過講座和閱讀的形式不僅能夠拉近圖書館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夠豐富圖書館工作內容多樣性,提高圖書館的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
2.2 合理使用圖書館館藏資源
高校做為我國培養(yǎng)知識分子的主要機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可謂是非常豐富的,其中所涉及的領域以及所包含的信息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圖書館可以通過周或者月的形式設計一個領域的主題閱讀,并進行主題閱讀比賽,這樣可以通過專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不僅能夠吸引學生走進圖書館,還能夠在比賽的過程中將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從而在無形中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其思維能力,并且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面,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將注意力轉移到讀書中,并且在讀書中尋找到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辨別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2.3 提供勤工助學崗位
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務實和功利心理,因此,在圖書館工作中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助學崗位。一方面可以學生在勤工助學的過程中體會到勞動的不易,讓學生在工作中能夠體會到家長的辛苦之處,引導學生樹立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其次,勤工助學作為社會實踐的組成部分,能夠讓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獨立解決一些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的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反省然后在工作中改正,這樣能夠鍛煉大學生的承受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2]。第三,在勤工助學工作中,大學生還需要通過與教師、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能夠在溝通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幫助其認識良好關系的特點,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提前樹立團隊意識。最后,在勤工助學中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這樣可以幫助那些家里緊張、有困難的學生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幫助其樹立自尊、自信的心理。
參考文獻
[1]張嶄穎.基于大學生心理特征的高校圖書館工作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4:137.
[2]董霞永.高校圖書館如何適應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需求開展咨詢工作[J].科技展望,201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