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東杰 梁擁軍 饒青 朱莉飛 張升利
摘要:以錦鯉胚胎為研究對象,分別在受精初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腸期、胚體及器官形成期、出膜前期取樣,測定魚卵受精初期及胚胎發(fā)育不同時期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結果顯示,錦鯉魚卵受精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較低,隨著胚胎發(fā)育,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當發(fā)育至原腸期時,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顯著升高(P<0.05);當胚胎發(fā)育至出膜前期時,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繼續(xù)上升,且顯著高于以前各時期(P<0.05)。此時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堿性磷酸酶(AKP)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別為受精初期的1.78、3.62、23.41、1.92倍。
關鍵詞:超氧化物歧化酶;磷酸酶;丙二醛;胚胎發(fā)育;錦鯉
中圖分類號: S917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1-0120-03[HS)][HT9.SS]
魚類在殼內的發(fā)育階段稱為胚胎發(fā)育,該階段是魚類個體發(fā)育最為關鍵的時期。在魚類早期發(fā)育生物學中,通常將魚類的胚胎發(fā)育分為受精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腸期、胚體及器官形成期、出膜前期等多個時期。魚類的細胞分化和組織、器官發(fā)育等均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開始發(fā)生,因此魚類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生理代謝十分活躍[1]。同時,整個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只有卵殼的保護,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破壞,因此需要較強的抗菌和免疫能力。酶是機體活細胞產生的一種生物催化劑,生命活動中的各類代謝化學反應、免疫反應均為酶促反應,因而特定酶的催化能力代表了機體特定動能的發(fā)育情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酶,是機體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首要物質,它可對抗和阻斷因氧自由基對細胞造成的損害,并可及時修復和保護細胞。酸性磷酸酶(ACP)和堿性磷酸酶(AKP)是非特異性磷酸單酯水解酶,分別在酸性和堿性環(huán)境下起催化作用,在動物DNA、RNA、蛋白質、脂類及機體免疫等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丙二醛(MDA)含量通常被認為可反映機體脂質過氧化程度的指標,并具有毒性。因此,SOD、ACP、AKP這3種酶活性及MDA含量的變化可以反映動物機體生理生態(tài)變化、免疫機能及健康狀況[2-5]。本研究以錦鯉(Cyprinus carpio L.)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研究錦鯉胚胎發(fā)育過程中SOD、ACP、AKP這3種酶活性及MDA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探討魚類胚胎發(fā)育過程和代謝調控機理。
1材料與方法
1.1受精卵采集
通過人工催產、干法受精,獲得受精卵,隨機分為3組,約1 000粒/組,置于含有500 mL試驗用水的培養(yǎng)皿(直徑 20 cm,高3 cm)中孵化。魚卵剛受精時立即取樣,然后用顯微鏡連續(xù)觀察受精卵,在以下各取樣點進行取樣,取樣點分別為:受精初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腸期、胚體及器官形成期、出膜前期,每個取樣點采集魚卵或胚胎約100粒(個)/皿,用濾紙吸干水,置于離心管中,-80 ℃保存待測。試驗用水為經過曝氣的自來水,水溫為(18±1)℃,pH值7.4,溶解氧≥5 mg/L,每24 h換水約1/2。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及時清除未受精卵、死卵及異常發(fā)育的胚胎。
1.2樣品制備與測定
樣品制備參照孔祥會等的方法[6]進行。粗提液蛋白定量參照Bradford的測定方法[7]進行,標準蛋白為牛血清白蛋白(BSA,購于AMRESCO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堿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均采用北京澳聯(lián)雅實驗設備中心的試劑盒進行,具體測定方法參照試劑盒說明書。
1.3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x[TX-*5]±s)(n=6,3個平行,2個重復)表示。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用多重比較法進行組間差異顯著性分析,顯著水平為0.05。
2結果與分析
在顯微鏡下觀察,水溫為(18±1)℃、pH值為7.4、DO(溶氧量)≥5 mg/L 等的條件下,受精卵在受精192 min發(fā)育至16胞期,305 min發(fā)育至囊胚晚期、1 263 min發(fā)育至原腸晚期、2 418 min 發(fā)育至心跳形成期、3 512 min發(fā)育至出膜前期。試驗過程中,各取樣點涵蓋了胚胎發(fā)育從受精至剛孵化出仔魚整個過程。
2.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變化
由圖1可知,錦鯉胚胎發(fā)育過程中SOD活性變化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在受精初期,SOD的活性最低,為(48.252±2.43)U/mg;發(fā)育至囊胚期、原腸期時分別為(50.309±2.14)、(53.251±2.32)U/mg,差異不顯著(P>0.05);由原腸期經胚體及器官形成期,至出膜前期SOD活性顯著上升(P<0.05),在出膜前期達到最高,為(85.981±3.25)U/mg,為受精初期的1.78倍。
2.2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的活性變化[JP2]
由圖2可知,錦鯉胚胎發(fā)育過程中ACP、AKP活性的變化均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并具有協(xié)同性。[JP]在受精初期,ACP、AKP的活性最低,分別為(1.158±0.024)、(0.026±0.013)U/g;[JP]當發(fā)育至原腸期時,酶活性明顯增強,分別為(2.679±0031)、(0.042±0.005) U/g,[CM(12*2]與之前各時期相比差異顯著[CM)]
(P<0.05);當發(fā)育至胚體及器官形成期時,ACP、AKP的活性分別上升至(2.738±0.025)、(0.048±0.008)U/g,但與原腸期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當發(fā)育至出膜前期時,酶活性繼續(xù)上升,且顯著高于以前各個時期(P<0.05),此時期ACP、AKP的活性分別為受精初期的3.62、23.41倍。
2.3丙二醛含量的變化
由圖3可知,錦鯉胚胎發(fā)育過程中MDA的含量呈現(xiàn)出逐漸增多的趨勢。受精初期MDA含量最低,為(8.023±0.42)nmol/mg,從受精初期發(fā)育至卵裂期、囊胚期MDA含量無顯著性變化(P>0.05);當發(fā)育至原腸期時MDA含量為(10.295±0.56)nmol/mg,顯著增多(P<0.05);當發(fā)育至出膜前期時,MDA含量繼續(xù)上升至(15.436±0.81)nmol/mg,且顯著高于以前各個時期(P<0.05),為受精初期的192倍。
3討論
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各種酶的作用極為復雜,其活性變化也受到多種因子的影響,尤其是胚胎發(fā)育后期要經歷神經管、脊索、肌節(jié)、尾芽、心臟等的形成。同時,胚胎運動、胚胎孵化等均需要大量的生理代謝和信息傳導。在本研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活性在錦鯉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持續(xù)協(xié)同增加,主要是滿足胚胎發(fā)育的需要。
Swain等認為魚類主要通過卵子母源性抗體傳遞給子代[8-9]。并有研究顯示,生命早期發(fā)育過程中免疫力也可由自身的合子基因表達[10]。熊鏵龍等在研究普安銀鯽(Carassius auratus)胚胎發(fā)育中,抗氧化酶活性變化時,發(fā)現(xiàn)在普安銀鯽早期發(fā)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成熟卵子中就具有活性,說明普安銀鯽胚胎發(fā)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由母體傳遞而來,并非胚胎合子基因的合成[11]。Kumano等對海鞘(Halocynthia roretzi)胚胎中堿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顯示,胚胎中雖然含有少量母源性堿性磷酸酶,但是在胚胎內胚層發(fā)育時堿性磷酸酶主要來源于堿性磷酸酶基因的表達[12]。在本研究中,首次取樣點為受精初期,即在魚卵剛受精時立即取樣,可見樣品中應含有受精卵和成熟卵子,通過生化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均具有活性,因為剛受精立即取樣,胚胎合子基因還未進行充分的表達、合成,所以初步判斷錦鯉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可由母體帶來,屬于母源性酶類。隨著錦鯉胚胎的持續(xù)發(fā)育,以上3種酶活性逐漸增加,這種變化趨勢與王書平等對金魚(Carassius auratus)胚胎[13]、孔祥會等對金魚胚胎[14]、熊鏵龍等對普安銀鯽的研究[11]基本相似。在本研究中,以胚胎發(fā)育至原腸期為節(jié)點,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其余2種酶活性均顯著上升(P<0.05),是否有合子基因開始表達,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當胚胎發(fā)育至出膜前期時,酶活性繼續(xù)上升,且顯著高于以前各個時期(P<0.05),此時期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活性分別為受精初期的1.78、3.62、23.41倍,這時可能是有合子基因表達參與代謝的結果。因為在胚胎發(fā)育至出膜前期時,卵黃囊中貯存的蛋白質、脂質等營養(yǎng)物質已經基本耗盡,這時酶活性的增強可能是由于合子基因表達的結果。
在本研究中,錦鯉魚卵受精初期丙二醛含量最低,說明抗氧化能力較強。但是,隨著胚胎發(fā)育,丙二醛含量逐漸增多,說明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持續(xù)發(fā)生一定的氧化應激反應。當胚胎發(fā)育至原腸期時,丙二醛含量顯著增多(P<0.05),為激烈的氧化應激反應所致,此時應為胚胎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較弱的時期,此時期一定要增強胚胎管理,才可提高胚胎孵化率和成活率。當發(fā)育至出膜前期時,卵黃囊內的營養(yǎng)物質基本耗盡,機體需要更為旺盛的生理代謝來滿足發(fā)育的需要,此時期應為產生活性氧自由基最多的時期,同時出膜過程中仔魚與水體直接接觸,水體環(huán)境因子也可刺激其產生一定的氧化應激反應,從而導致丙二醛含量上升,這就可以解釋本研究所產生的結果。這與熊鏵龍等對普安銀鯽胚胎[11]、Elena-Díaz等對鱘魚(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胚胎的研究結果[15]一致。同時,說明出膜期為受精卵孵化又一關鍵時期,在此時期一定要強化管理,避免胚胎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同時要保持適宜的水質條件,以保持胚胎正常的發(fā)育進程,切不可延長孵化時間。
4結論
本研究顯示,在錦鯉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活性逐漸升高,說明錦鯉胚胎生理代謝逐漸旺盛,信息傳導增多,酶活性持續(xù)協(xié)同增加,主要是滿足胚胎發(fā)育的需要。丙二醛含量逐漸增多,說明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持續(xù)發(fā)生一定的氧化應激反應。當胚胎發(fā)育至原腸期、出膜前期時,丙二醛含量均顯著上升,所以這2個時期是胚胎發(fā)育免疫能力較弱的時期,一定要強化管理,避免胚胎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
參考文獻:
[1]何滔. 條石鯛早期發(fā)育及相關酶活性的研究[D]. 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大學,2011:93-94.
[2]Dimitrova M T,Tishinova V,Velchava V. Combined effect of zinc and lead on the hepatic superoxide dismutase-catalase system in carp(Cyprinus carpio)[J]. Comp Biochen Physiol,1994,108(94):43-46.
[3]閆海燕,曾令兵,羅宇良,等. 氰戊菊酯對鯉SOD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肝腎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31(4):499-505.
[4]劉麗平,薛暉,葛筱琴,等. 復方中草藥對青蝦肌肉和肝胰臟中幾種非特異性免疫因子的影響[J]. 淡水漁業(yè),2007,37(6):11-14.
[5]王卓,么宗利,林聽聽,等. 碳酸鹽堿度對青海湖裸鯉幼魚肝和腎SOD、ACP和AKP酶活性的影響[J]. 中國水產科學,2013,20(6):1212-1218.
[6]孔祥會,王書平,江紅霞,等. 金魚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免疫相關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變化[J]. 中國水產科學,2011,18(6):1293-1298.
[7]Bradford M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76,72:248-254.
[8]Swain P,Nayak S K. Role of maternally derived immunity in fish[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2009,27(2):89-99.
[9]李彩娟,許鄭超,張振早,等. 赤眼鱒仔魚饑餓試驗和不可逆點研究[J].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16,37(3):65-70.[ZK)]
[10]賴德 C C,泰勒 C B. 生物學研究概說(同工酶)[M].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35-54.
[11]熊鏵龍,姚俊杰,安苗,等. 普安銀鯽胚胎發(fā)育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外源維生素C的作用[J]. 水產科學,2014(10):631-634.
[12]Kumano G,Nishida H. Maternal and zygotic expression of the endoderm-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gene in embryos of the ascidian,Halocynthia roretzi[J]. Developmental Biology,1998,198(2):245-252.
[13]王書平,孔祥會,江紅霞,等. 金魚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磷酸酶活性的變化[J]. 水產科學,2011,30(7):405-408.
[14]孔祥會,王書平,江紅霞,等. 金魚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免疫相關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變化[J]. 中國水產科學,2011,18(6):1293-1298.
[15]Elena-Diaz M,F(xiàn)urne M,Trenzado C E,et al. Antioxidant defences in the first life phases of the sturgeon Acipenser naccarii[J]. Aquaculture,2010,307(1/2):123-129.[ZK)][HT][HJ][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