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利
摘要:目的:研究在圍手術期對膽結石患者實施全面護理,能夠對患者手術所需時間和術后住院觀察時間所帶來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6月1日-11月30日,在我院住院并需要手術治療的膽結石患者共80例,按照數(shù)字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在手術前、中、后,采用全面護理模式,對照組則采用一般方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結果: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短,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全面護理模式優(yōu)于一般護理模式。
關鍵詞:全面護理;膽結石;手術
前言
膽結石作為結石科常見病種之一,臨床上主要選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1]。而手術作為一種侵入性治療方式,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創(chuàng)傷。因此多數(shù)患者都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焦慮,甚至恐懼。而絕大多數(shù)患者沒有相關的醫(yī)學知識背景,對醫(yī)生的治療很難完全配合,進而手術治療效果和術后恢復。本院對膽結石手術患者采取全面護理模式,縮短了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現(xiàn)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手術治療的膽結石患者共8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時間為2016年6月1日至11月30日。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2人,女18人,平均年齡(52.37±4.23)歲,平均病程(2.35±0.22)年,合并高血壓12例,合并糖尿病9例,膽囊結石23例,膽管結石17例。觀察組,男21人,女19例,平均年齡(53.17±3.91)歲,平均病程(2.19±0.84)年,合并高血壓12例,合并糖尿病10例,膽囊結石24例,膽管結石16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各基礎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①年滿18周歲;②擁有基本自理能力;③能夠對自已的意愿進行清晰表達;④自愿參加臨床試驗。
1.1.2 排除標準:①意識不清及精神障礙者;②合并癥中有器質性心臟病,或腦血管意外等癥狀者;③心、肝、腎及凝血功能嚴重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在手術前、中后均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手術前需對患者進行疾病及手術內容及要求的講解,手術中及手術后監(jiān)測患者呼吸、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并遵醫(yī)囑給藥,囑患者食用清淡且富有營養(yǎng)的食物。
1.2.2 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全面護理模式。
1.2.2.1 手術前護理:(1)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采取針對性心理疏導方法。明確患者產(chǎn)生此種心理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對疾病和手術方案的不了解,遂對患者進行疾病及手術方案的健康知識宣講,并且重點向患者宣講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預期治療效果,堅定患者治療的信心。向患者宣講手術的安全性,消減患者對手術的顧慮。并囑患者家屬多與患者交流,多鼓勵患者。(2)在手術前,通過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評估其身體狀況,提前預估在手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3)對吸煙患者需囑其手術前2周開始禁煙,以免術后出現(xiàn)肺部感染等癥狀,威脅患者生命。
1.2.2.2 手術中護理:送患者進入手術室,將患者身體的各方面狀況詳細告知麻醉師和醫(yī)生。在麻醉前陪伴安慰患者,安撫患者情緒。麻醉后,嚴密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全程配合手術的操作,有異常狀況發(fā)生時及時通知麻醉師和醫(yī)生。在手術過程中,為避免患者體溫流失,需為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2]。
1.2.2.3 手術后護理:(1)給予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及吸氧,糖尿病患者密切觀測血糖情況,準確記錄,避免酮癥酸中毒及低血糖情況。待患者清醒后,協(xié)助其翻身,指導其保持半臥體位,并緩慢深呼吸,輔助患者排痰練習。若患者術后有惡心、嘔吐等表現(xiàn),應根據(jù)醫(yī)生的判斷及醫(yī)囑,給予對癥治療。如果患者術后疼痛較嚴重,可依情況給予止痛藥[3]。(2)在飲食方面,需在術后24小時后,準予患者服用流食,增加抵抗力,促進患者恢復。術后7天,為保證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可給低脂、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如若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狀況,則給予靜脈營養(yǎng)補充。(3)對引流管及尿管,要密切關注,妥善護理,觀察引流液性狀,預防出現(xiàn)術后的出血及感染[4]。在引流管拔出之前,要確保十二指腸及膽總管通暢。(4)患者出院前,做好家庭護理指導,如飲食禁忌、運動方式、傷口護理等,并囑患者定期復查[5]。
1.3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所需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的軟件為SPSS 19.0,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比較結果見表1。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
膽結石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的右上腹有明顯的疼痛感,嚴重時甚至會引起休克,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臨床治療膽結石主要采用手術的方法,而大部分患者因缺乏醫(yī)學知識,對手術并不了解,容易造成情緒波動,進而配合性降低,加大操作難度,所采取的臨床護理,必須保證有效、科學,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效果[6]。全面護理是在護理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各方面需求。在手術前、中、后三個階段,從心理疏導到飲食指導,從健康宣教到運動指導,建立全方面的護理模式。心理疏導能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健康宣教能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進而縮短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飲食及運動指導能幫助患者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及身體各項技能恢復,縮短術后恢復時間。
由上訴研究可得,全面護理模式較一般護理模式更適合膽結石手術患者,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涂陽林,肖瑩.全面護理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5,28(44):241.
[2]胡修翠.優(yōu)質護理在膽結石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6,2(33):4483-4484.
[3]白燕.優(yōu)質護理在膽結石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6,29(4):116-117.
[4]華毛措.全面護理對膽結石手術患者的影響研究[J].醫(yī)學前沿,2015,5(28):251-252.
[5]王慧娟.優(yōu)質護理在膽結石手術患者中應用體會[J].臨床研究,2016,24(5):140-141.
[6]盛麗.系統(tǒng)護理對膽結石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4,4(2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