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凡
紅糖乃義烏土特產(chǎn),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聞名遐邇。論制糖技術(shù),屬義亭一帶最高。
那時,全靠手工,用的是牛力絞糖木車。木車裝有一杠桿,兩個硬木滾筒,滾筒上端有兩齒輪,嚴絲合縫。牛牽引杠桿,滾筒緩緩轉(zhuǎn)動,取甘蔗若干,放入兩滾筒間隙,糖梗便被壓碎,絞出的糖水沿水槽流入糖缸。是為絞糖。
更重要的工序是熬糖。五六口大糖鍋一字兒排開,從大到小──這有講究。鍋下柴火正燒得旺。糖水先舀入第一口鍋,燒開,便有一層厚厚的糖沫漂浮著,得撈凈才行。還有糖渣,也得極耐心地撈凈,否則會影響紅糖的色澤和純凈度。時間也得掌控好,太快太慢,都不好。這就叫候糖。
候糖的環(huán)節(jié)后頭還有哩。撈完了,得將第一口鍋里的糖水,依次起到后面的鍋里,讓水分慢慢蒸發(fā),使糖水變成糖漿。這過程,會有濃稠的泡泡冒起,候糖師靠眼觀察,全憑經(jīng)驗,適時地逐次將稠糖起到后面的小鍋里。候糖師還得指揮幾人用長柄鐵勺不停地攪拌,以防稠糖被燒焦燒黑。同時,還得吩咐燒鍋的人,用木柴還是干草,加柴抑或退柴,火勢該大點或小點。等到全部糖水都已起到最后那口小鍋中了,候糖師適時地拿食指沾點糖漿,觀色,顏色以嫩黃略帶青色為佳,入口品嘗,味道當香甜可口為妙。之后,就將這些滾燙的糖漿迅速舀到邊上的一長方形木制槽床里,冷卻成塊,搗碎成末。那紅糖,嫩黃帶青,散似細沙,質(zhì)地松軟,純凈甘甜,于是大功告成。
這候糖,絕對是個技術(shù)活。撈糖沫姑且不說,在熱氣騰騰中,何時起鍋,觀色品味,時間的快慢,速度的疾緩,都需精確地掌控火候。又得吩咐人如何攪拌,怎么燒火。技術(shù)之外,還得心無旁騖,全神貫注。運用之妙,全在一人。說候糖師是制糖工藝中的總工程師兼總指揮,也不為過吧。
候糖師自然地位高,受人尊重。義亭一帶,制糖技術(shù)屬吳候糖最高明,眾多的候糖師中,也屬吳候糖最有名望。大伙都習(xí)慣稱他吳候糖,真名,倒慢慢被淡忘了。
雖然請吳候糖花費最高,但人們毫不計較。誰不想自家的紅糖是最好的呢?要是說起自家的紅糖出自吳候糖之手,別人肯定會翹大拇指的,這家人便覺臉上有光,心里比吃了紅糖還甜哩。
所以,一到制糖時節(jié),吳候糖就天天忙得腳跟不著地,只恨沒有孫悟空的分身術(shù)。
候糖師們好生羨妒。但也有不服。
陳果就是。
其實,陳果的技術(shù)也相當高,只是屈居吳候糖之下,名聲也只能排第二。見吳候糖忙得沒有一刻空閑,陳果便試著討好吳候糖,希望他能挪點活兒給自己。如此這般,三番五次。可吳候糖就是不為所動,實在忙不過來,倒是挪活了,卻只給那些名聲不響的。他怕陳果技術(shù)趕過自己呀。當然,被換候糖師的家庭是同意的,他們或因急需紅糖來不及等,或因家境不寬裕,如此能節(jié)省些開銷,也好。
陳果便對吳候糖懷恨在心。心一生恨,就會來事。
那日,吳候糖正給隔壁村的一戶人家制糖,女兒小燦慌慌張張地跑來。吳候糖急問出什么事了。小燦好一會兒才將氣兒喘勻,說:媽媽暈倒在地里了,你快回去看看吧!
這可如何是好?正是起鍋的關(guān)鍵時候,走不開啊。爸爸不能離開這里,你快回去,叫二叔大伯幫忙,立即送醫(yī)院!吳候糖下了決心,斬釘截鐵道。
你還是這樣,在你眼里,什么都不如你這破手藝!小燦氣呼呼地轉(zhuǎn)身跑了。
吳候糖心里重重嘆了口氣,埋頭干活,可心里總想著老婆的事。吳候糖心神不寧,熬制的紅糖過了火候,顏色有些焦黑,味道帶苦,吳候糖理虧,只好少收了一半費用。但這戶人家偏是個不好說話的主兒,仍是不滿意,還逢人便說吳候糖是徒有虛名罷了。慢慢地,就有人信了,吳候糖的生意明顯變差。
這讓吳候糖很受傷。更讓他受傷的是,原來妻子那天好好的,根本沒事。顯然是有人從中作梗。小燦說是一個不認識的小伙子告訴她的。吳候糖便懷疑是陳果指使干的,卻又查無實證。
見陳果的生意居然好于自己,這可是破天荒頭一回啊。吳候糖更確信,那事必是陳果所為?,F(xiàn)在輪到吳候糖懷恨在心了。心一生恨,就會來事。
陳果熬制的紅糖常出問題。老大不行,這老二的手藝也不咋的嘛!人們紛紛找其他候糖師了。陳果認定這必是吳候糖背后搗的鬼,心里越發(fā)忌恨吳候糖了,就又琢磨心思……
吳候糖、陳果,義亭這兩位技術(shù)最好的候糖師,很快被拋棄了。
百姓喜歡你,抬舉你,看重的不光是你的技藝,更重要的是人品哪。
眾候糖師高興了?,F(xiàn)在,他們的生意都不錯。他們也吸取前兩位師傅的經(jīng)驗,每一份活兒,都不敢怠慢。
選自《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