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華
筆者從教17年,從事班主任工作15年,期間見過各種類型的孩子,經(jīng)歷過很多孩子的事情,處理了很多孩子的突發(fā)事件。筆者認為不管是什么樣的孩子,不管什么樣的事,依靠多年的從業(yè)經(jīng)驗都可以得心應手地處理,但直到遇見下文這個孩子,筆者發(fā)現(xiàn)要學的東西很多,從中獲得了一定的啟示。
新學期開學,我和往常一樣處理日常工作:報名、發(fā)書、組織衛(wèi)生、講開學事宜……正在我講得正起勁的時候,校長帶了一個女孩子過來,她白白胖胖的,臉上沒有一點表情,和以往轉(zhuǎn)學來的孩子一樣。我和校長溝通后就讓孩子坐到了空位子上,繼續(xù)進行我的開學事宜。我以為她跟我以前接收的孩子一樣,剛開始陌生幾天就能很快地融入這個新的集體,便實行我一貫的做法,從不問孩子以前的事和為什么要轉(zhuǎn)校,我覺得這是孩子的隱私,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開學前幾天班上一切正常,我也特別留意新來的她,這個孩子的表現(xiàn)也是正常的,正當我高興的時候,周一,開學第二周的周一,她沒來,我再仔細看看,她座位空的,沒來。我馬上給她家長打電話,只得到一句話:“不想來,沒有理由?!蔽耶敃r疑惑不解,連不來的理由都沒有,還是第一次遇到,我安慰自己:新來的孩子不來就不來嘛,省的麻煩。但轉(zhuǎn)過來一想好像自己被拋棄了,而且以我的性格是要刨根問底的。家訪是常用手段,我來到了她的家,她的表姐作為家長接待了我,她表姐叫她從房間里出來,因為班主任老師來了,但不管她表姐怎么叫,她都不答應也不出來,我有些尷尬,于是我進入她的房間,她不抵觸,因為她眼睛壓根就沒有從電腦屏幕上移開,她表姐也一起進來,跟她說話,她一點反應也沒有。我想跟她交流根本不可能,就和她表姐說話,才知道她來表姐家也才幾天,就是不說話,不上學,不干家務,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洗,其他的事情表姐也不清楚。我又聯(lián)系家長,和家長談,才知道她以前成績很好,而且她認為的好朋友就只有一個,性格很怪,由于和歷史老師有點小誤會就要轉(zhuǎn)校,這個孩子是重組家庭。
帶著這些結(jié)果我又家訪了幾次,和班上的孩子商量一下,讓和她走得近一點的同學每天都到她家叫她一起上學,沒想到過了三天,上課的時候我看到她來了,我裝著什么也沒有發(fā)生一樣,下課前我說,沒有聽懂的同學自己來找我,我給你們補補,私下安排同學和她一起來,同學們什么也不說我也不提,這事就過去了。經(jīng)過同學們和我的努力,她逐步愛上了班集體和學習。看到她的情況和她的變化,我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
一、家長不能對孩子過于溺愛和保護
重組家庭本身話題很敏感,再加上父母的特殊感情,所以對共同的孩子更加愛護,從小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吃虧,有好吃的、好穿的都先想到孩子,但孩子并不會得到正確的教育,也讓她慢慢地認為好的就應該是我的,不會認為是父母愛自己。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愛勞動的好習慣,從自己的小物件、小事情開始,讓孩子勤動手,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作為家長,不能什么事都給包辦了。俗話說得好:“學勤快三年,而學懶三天。”
二、家長不能過于干擾孩子交朋友
人在一生中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遇到各種事情,在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中我們學會長大,才會懂事,才會有朋友。她十幾歲了才只有一個朋友,可想而知她被家長“保護”得有多好,孩子在家長身邊你可以保護她,那以后她出去讀書,出去工作,家長能保護嗎?保護孩子的最好辦法是教會她識別朋友,什么是朋友,要和朋友真誠相待。
三、家長應教會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可能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剛?cè)氪髮W的學生吃雞蛋不知道要剝殼才能吃,還說沒有家里的好吃,殊不知是他的父母給他剝好了的。雖然看似一個笑話但發(fā)人深思,孩子的生活能力在哪里?我們都知道孩子遲早會獨立生活,我們不能認為幫孩子多做一點,孩子就輕松一點,相反孩子的生活能力會更差。
四、家長應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個電視劇叫《小別離》,主人公朵朵初三即將畢業(yè),朵朵的媽媽為了讓朵朵考上重點高中給孩子報補習班,布置課外作業(yè),導致孩子休息不好,神經(jīng)緊張,成績反而下降。現(xiàn)實中這樣的家長也不少,周一到周五孩子忙于學校,周六周日孩子忙于補習班,又怕身體吃不消就買營養(yǎng)品補身體。殊不知孩子關鍵時刻要的是放松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補習。再者讀什么樣的學校,學什么東西家長往往比孩子更著急,也不問問孩子愿不愿意。朵朵的一句話:“這么多年我都聽你們安排,讀什么學校,學什么東西我都聽你們的,而這一次我想自己做一次主?!惫P者聽起來好心酸,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不是一樣的嗎?孩子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家長應在孩子的意愿上給予分析和幫助,讓孩子能更好、更正確地選擇。
參考文獻:
[1]孫樹東.讀書習慣重在培養(yǎng)[J].遼寧教育,2005(5).
[2]賈梨.繪本,讓孩子愛上閱讀[J].教師,2016(2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