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引入“高效思維對話”教學理念,旨在引發(fā)教師、學生、歷史思維交流對話,進行高中歷史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三維能力目標。
關鍵詞:高中歷史;思維對話;歷史課堂
本文以人教版《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為例,分析驗證高中歷史“高效思維對話”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一、目標導學,激活思維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前,教師編制導學案,作為歷史教學的起點,明確歷史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知識導學、課堂探究和檢測,指導學生開展有效預習,教師依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學情。學生在課前預習中,自主學習,在教材中勾畫出所學內(nèi)容,掌握歷史教學基礎知識,獨立完成導學案的探究問題,并結合預習情況提出自己的疑問,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在《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導學案中,明確學習目標:(1)學習“開眼看世界”、“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思想和康梁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觀點和實踐活動;(2)梳理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歷程;(3)分析維新思想給近代中國帶來的影響。該課的學習重難點:(1)從“開眼看世界”到維新思想的變化及歷程,維新變法思想的特點,及其給中國帶來的影響;(2)在歷史中,中國人學習西方內(nèi)容的特點和異同,認識近代思想發(fā)展歷程,以及近代思想所處歷史背景。在課前預習中,學生梳理“開眼看世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新變法思想知識,其中,“開眼看世界”包括背景、表現(xiàn)和實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包括背景、主張、目的、實踐、破產(chǎn);維新變法思想分為早期維新思想(背景、代表人物、主張、局限)和康梁維新思想(時間、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動、實踐、意義)。
二、合作探究,思維對話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針對歷史問題進行質疑、交流,開拓學生歷史學習思路,解決歷史問題,構建歷史知識體系,提高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fā)、精講點撥,教師及時提煉歷史學習方法,總結歷史學習規(guī)律,培養(yǎng)并拓展學生歷史思維。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思維碰撞,交流對話,相互補充,相互影響,達成歷史教與學共識,實現(xiàn)歷史教與學相長。在《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學中,教師設計探究問題,讓學生合作交流。
1.結合材料分析認識“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含義和影響
材料1:夷之長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
材料2:《海國圖志》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提取出有效信息,養(yǎng)成歷史思維意識“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2.全面認識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
(1)結合“中體西用”漫畫,思考“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觀點的含義、本質和目的。
(2)結合材料分析,認識洋務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材料一:江南制造總局、北洋水師、漢陽鐵廠、留美幼童、京師同文館、甲午海戰(zhàn)等圖片(圖說歷史)。
材料二:李鴻章:“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乃不能及?!?/p>
【設計意圖】全面解讀史料,梳理“中體西用”思想,讓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性歷史思維。
3.閱讀材料,認識維新思想的時代背景和意義
(1)林則徐赴伊犁謫戍途中致友人的信函:“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nèi)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nèi)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后,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p>
(2)梁啟超《變法通議》:“泰西各國(指西方國家),磨牙吮血,伺于吾旁者固屬有人……及今早圖,示萬國以更新之端,作十年保太平之約,亡羊補牢,未為遲也?!?/p>
【設計意圖】學生對比切合新舊知識,提高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加深學生對維新變法思想的認知。
三、總結反思,思維延伸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自主總結歸納歷史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煉出歷史知識要點,找出歷史學習方法和規(guī)律。而教師則引導學生反思歷史學習行為,領悟歷史問題解決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歷史問題分析解決能力。
【總結升華】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侵略,面對不斷加深的民族危機,一代代中國人為了國家獨立,前赴后繼的抗爭和探索,承擔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回望歷史,記住昨天,珍惜今天。從歷史到現(xiàn)實,實現(xiàn)歷史教育中的人文性功能。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通過構建高中歷史高效思維對話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歷史情境和活動,讓學生進行歷史思考,提高學生歷史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綻放高中歷史教育魅力!
參考文獻:
[1]徐永琴.構建高效有序的高中歷史對話教學[J].上海教育科研,2012(3):95-96.
[2]杜建平.學生如何聽歷史課[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