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駱 丹,周炳榮,魯 嚴,許 陽,吳 迪,尹志強
? 皮膚科教學 ?
以問題為先導的啟發(fā)式臨床醫(yī)學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在皮膚性病科教學中的應用
劉 娟,駱 丹,周炳榮,魯 嚴,許 陽,吳 迪,尹志強
劉 娟
目的 探討應用以問題為先導的啟發(fā)式臨床醫(yī)學教學模式(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PCMC)結合多媒體課件在皮膚性病教學中的效果,為該校醫(yī)學生的皮膚科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找到一種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隨機選擇2012級本科4個班級臨床醫(y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計108人。將入組的醫(yī)學生,按照班級為單位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以老師講授為主。試驗組采用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方式授課。2組授課老師均一致。教學結束后,對2組學生采取技能和理論兩種考核方式,通過最終成績的比較,分析對比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學生對于兩種教學模式的接受程度。結果 試驗組學生臨床病例綜合考試平均成績(91.9分)高于對照組(78.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理論考試成績對比兩組間無明顯差異;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82.7%)高于對照組(7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皮膚性病學教學過程中,應用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有利于學生理解書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并且可充分地激發(fā)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PCMC教學模式;臨床醫(yī)學;教學實踐;皮膚性病學
皮膚性病學是一門具有較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科。由于皮膚性病學所涉及的內容范圍較廣,再加上教學時間普遍相對較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于現(xiàn)今的教學所需,尋找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1]。臨床典型病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先導的啟發(fā)式臨床醫(yī)學教學模式(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 PCMC),是1965年由加拿大季克馬斯特大學首創(chuàng)出來的教學模式。隨著我國醫(yī)學教育的進步和改革,PCMC 教學模式漸漸地在臨床、中醫(yī)內科、放射、心內科等各學科和專業(y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此外,皮膚科臨床教學有著其自身特點,直觀性很強,有較多的圖像內容,需要大量的感性認識,多媒體課件能提供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和文本等多種素材,信息量大,為教學提供了認知方式,有助于提高授課質量[3]。筆者在皮膚性病學的教學中采用了PCMC 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探討對比了其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及學生滿意度,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級5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共4個班級,計108人。按照班級為單位,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兩個班級。分為傳統(tǒng)教學組和PCMC教學組。傳統(tǒng)教學組56人,PCMC教學組52人,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學習成績無明顯差異,兩組均采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皮膚性病學》第8版教材(張學軍主編)。授課教師安排均一致,均為副主任醫(yī)師及以上級別,授課課時相同。
1.2 研究方法
傳統(tǒng)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即教師制作傳統(tǒng)多媒體課件,按照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及要求,在規(guī)定課時內在課堂上對于各章節(jié)進行講述,對于學習的重點、難點進行強調講授,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自由提問,老師給予解答,支持鼓勵課堂討論及答疑。此類教學方法以學生的被動灌輸學習為主。PCMC教學組采用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教師在上課前不僅需要制作授課課件,還需準備典型的臨床案例,根據(jù)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章節(jié)的系統(tǒng)性,在病房或者門診找到適合的實際臨床病例,然后在原有病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募庸ば薷模晟?,適當增加情節(jié),最終形成具有典型臨床特征,符合典型臨床治療方案的典型臨床病例。要求學生在課前先預習,查閱相關書籍、資料,在課堂上同學們先觀看病例,而后教師提出問題(例如:你是患者的門診接診醫(yī)師,你第一考慮診斷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如何治療?需要告知患者哪些注意事項等),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各組同學們進行學習和討論,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本質、規(guī)律及內在聯(lián)系的深刻理解,引導學生建立臨床思維。師生共同討論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的理論知識進行具體分析及逐條對應驗證,得出正確結論后進行歸納總結。PCMC教學法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求知意識,讓學生可以自發(fā)地去追尋知識,轉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1.3 考核方法
在課程結束后分別采用技能和理論兩種考核方式,技能考試為皮膚科常見病的病史采集分析(滿分100分),并包括最后的病歷書寫,診斷和治療,理論考試即以考卷的形式進行考核(滿分100分),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并在兩組學習結束后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學生對于兩種教學模式的接受程度,對于教學滿意度進行調查,由學生獨立完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對比采用t檢驗,兩組樣本率之間的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技能和理論考核
兩組同學的考試成績比較,PCMC教學組理論考試成績?yōu)椋?8.7±9.87)分,傳統(tǒng)組為(85.9±10.10)分,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PCMC教學組的技能考試成績?yōu)椋?1.9±7.93)分,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組的(78.7 ±11.9)分,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的技能和理論考核成績對比 (,分)
表1 兩組的技能和理論考核成績對比 (,分)
注:兩組技能成績比較,*P<0.05
組 別 人數(shù) 理論成績 技能成績傳統(tǒng)教學組 56 85.9±10.10 78.7±11.9 PCMC教學組 52 88.7±9.87 91.9±7.93*P值 0.8081 0.0037
2.2 滿意度調查
教學滿意度調查,PCMC教學組滿意度為82.7%,傳統(tǒng)組為7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滿意度調查
本文研究表明,在皮膚性病學臨床教學工作中采用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本研究中,雖然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并無明顯的差異,但是PCMC組學生的實踐技能有所提高,實現(xiàn)了理論知識轉化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在傳統(tǒng)的皮膚科教學中,理論和臨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非常牢靠,但是在面對臨床問題時,無法很好的實現(xiàn)理論指導實踐的轉化。應用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之后,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在精心準備的病例中得到有效的融合,利于學生理解書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從而為學生對臨床實際問題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奠定基礎。
其次,PCMC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本研究顯示PCMC組的同學對于這種類型的教學方法更加有興趣,滿意度更高,盡管筆者的統(tǒng)計分析在滿意度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樣本量不足有關,有待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探討。再次,PCMC教學方法有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在PCMC教學模式中,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參與分析和討論問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通過討論聽取他人的意見來拓展自己的思維,將不同的觀點進行有效的整合,提高團隊合作意識。
PCMC 教學模式的教學對于授課組織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具有嚴密的教學組織以及管理制度[4]。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整體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課教師要做到條理清楚,邏輯性強,重點突出,課堂節(jié)奏適宜,教學內容符合教學大綱還要適當介紹最新相關學術進展,以拓展知識面。教師在上每一堂課前都要精心設計,查閱和收集資料,準備一些典型臨床病例,運用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進行授課講解,并將前沿的臨床進展知識融入到教學中,使課堂教學和臨床實踐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積累教學經(jīng)驗,提高教學技能,幫助學生拎出重點,去偽存真,為學生對皮膚疾病正確全面的理解指引方向。
由于PCMC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難免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典型病例的選擇上具有不隨意性,溝通交流相對來說比較困難,而多媒體教學則擁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功能,比如聲音、動畫、顯示、記錄和檢索等。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進行有效的融合,能夠促使教學過程更顯靈活性和多樣性。因此,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能夠將PCMC教學模式中選擇典型病例的不隨意性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能夠避免出現(xiàn)溝通困難的情況,從而更好地確保選取出來的典型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5]。另外,由于多媒體能夠對PCMC教學模式進行靈活的控制,并且具有較強的參與性和較廣的接觸范圍,因此,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能夠使教師將所積累的經(jīng)驗和資料、典型病例等,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加強,活躍了課堂教學以及學習的良好氛圍[6,7]。
綜上所述,PCMC將問題作為教學主線,以問題激發(fā)實習生的求知欲望,是理論和實踐相聯(lián)系的一座橋梁,此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皮膚科教學過程中所需的整體性、社會性以及實踐性,在皮膚性病科的教學中,有助于同學的理論知識在臨床實踐的運用。同時結合多媒體課件,能夠有利于學生理解書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并且充分地激發(fā)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值得在皮膚科臨床教學上推廣。
[1] 冉立偉. 案例教學法聯(lián)合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模式在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的應用 [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5, 1(4):83-85.
[2] 安錦丹, 趙洪濤,王洪偉. PCMC 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J]. 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 2013(5):92-93.
[3] 朱慧婷, 張廣中, 張蒼, 等. 運用多媒體教學闡述象思維在中醫(yī)皮膚科教學的應用 [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5, 8(4):295-296.
[4] Ghosh S, Dawka V. Combination of didactic lecture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sessions in physiology teaching in a developing medical college in Nepal [J]. Adv Physiol Educ, 2000, 24(1):8-12.
[5] 翟云起, 張桂榮,于泉, 等. PCMC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在臨床醫(yī)學課堂教學改革中的研究及應用 [J]. 當代醫(yī)學, 2008, 13:45.
[6] Demir?ren M, Turan S, ?ztuna D. Medical students' self-efficacy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 Med Educ Online, 2016, 21(1):30049.
[7] 朱紅軍. PCMC模式結合多媒體在心內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 7(20):13-14.
Application of PCMC teaching mode combined with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dermatology and venerology teaching
LIU Juan,LUO Dan,ZHOU Bin-rong,et al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way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by administrating the 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 (PCMC) mode in combination with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dermatology and venerology teaching. Methods Four classes in grade 2012, including 108 under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assigned in a 1:1 ratio into two groups which
PCMC teaching mode in combination with multimedia courseware or traditional mode, and bo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ducated by the same teachers.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s, tests of clinical abilities and theory were taken to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were also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acceptance of the two teaching modes. Results In the PCMC teaching group, the average score of clinical ability test was 91.9 point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7 points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P<0.05),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theory test between the 2 groups. 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CMC group(82.7%)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75%)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CMC teaching mode in combination with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understand of the abstract theory knowledge in dermatology teaching process, and may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PCMC teaching mode;Clinical medicine;Teaching practice;Dermatology [J Pract Dermatol, 2017, 10(3):172-174]
R75;G642
A
1674-1293(2017)03-0172-03
2016-11-26
2017-01-10)
(本文編輯 敖俊紅)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313
南京醫(yī)科大學“十二五”第三批教育研究課題(JYY2015035)
210029,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皮膚性病學教研室(劉娟,駱丹,周炳榮,魯嚴,許陽,吳迪,尹志強)
劉娟,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光皮膚病學
E-mail: 15195969508@163.com
周炳榮,E-mail: bingrong.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