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互聯網+”時代培養(yǎng)學術圖書編輯綜合素質的途徑

      2017-08-17 04:26李立云蔣挺
      出版廣角 2017年14期
      關鍵詞:學術圖書互聯網+

      李立云?蔣挺

      【摘 要】 傳統(tǒng)學術圖書出版在“互聯網+”時代面臨巨大沖擊。文章重點分析在數字出版條件下,培養(yǎng)學術圖書編輯綜合素質可以從深化專業(yè)功底、優(yōu)化出版流程、提高策劃效率、吸引高端作者、實施精準營銷這幾個方面入手。

      【關 鍵 詞】“互聯網+”;學術圖書編輯;綜合素質;途徑

      【作者單位】李立云,中國書籍出版社;蔣挺,河北科技大學。

      “互聯網+”即發(fā)揮互聯網優(yōu)勢把互聯網與各行各業(yè)結合起來?!盎ヂ摼W+圖書出版”就是將“互聯網”和“圖書出版”進行深度融合。從國家層面上講,推動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fā)展,是黨中央重大戰(zhàn)略部署。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之后,出版業(yè)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逐漸步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如何實施“互聯網+”與傳統(tǒng)產業(yè)的深度融合做出了具體部署,特別強調要“加強文化人才培養(yǎng),繁榮發(fā)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yè)”[1]。2017年3月6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強調,要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zhàn)略,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落實和完善“雙創(chuàng)”政策措施,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推動傳統(tǒng)產業(yè)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2]。

      一些學者已經就“互聯網+”時代與新聞出版業(yè)的融合做了具體論述。謝文亮、鄭添尹、顏志森闡述了“互聯網+”中“+”的內涵,提出了“互聯網+”環(huán)境下學術出版面臨的難題、新業(yè)態(tài)及改革思路[3]。周建森提出在“互聯網+”時代,出版轉型升級要特別重視提升整合力、品牌力和創(chuàng)新力,將產品做到極致[4]。朱春花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圖書出版業(yè)的變化與發(fā)展[5]。文章將從培養(yǎng)學術圖書編輯綜合素質的角度闡述“互聯網+”時代與新聞出版業(yè)的深度融合之道。

      學術出版是出版業(yè)的高端形態(tài),學術出版物是最新科研成果的交流平臺,而學術圖書編輯的綜合素質將決定圖書的生命力甚至出版業(yè)的發(fā)展?!盎ヂ摼W+學術出版”是互聯網與傳統(tǒng)學術出版的跨界融合,能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yōu)化和集成作用。在“互聯網+”時代,學術圖書編輯必須積極應對這一變革,成為兼具策劃、審校和營銷能力的全才,做好專業(yè)出版。

      一、深化專業(yè)功底,積累廣博知識

      1.培養(yǎng)深厚的學科專業(yè)功底

      專業(yè)性、創(chuàng)新性和前瞻性是學術出版的價值所在,編輯只有不斷加強繼續(xù)教育才能了解專業(yè)領域的發(fā)展趨勢。這就要求編輯不斷加強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和應用,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以提高對稿件學術價值的判別能力[6]。編輯應積極參加專業(yè)知識培訓和學術會議,參與專業(yè)培訓,關注科研院所、行業(yè)協會的研究熱點,聚焦專業(yè)人士發(fā)表在博客、微博、微信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化專業(yè)學科背景知識。

      2.積累廣博的非專業(yè)知識

      一方面,現在的大多數編輯具有高學歷,但很多人不是出版專業(yè)出身,所以缺乏出版知識功底,而且編輯經常要面對非自身專業(yè)的稿件,內容可能會涉及多個領域,所以編輯要系統(tǒng)學習編輯出版學理論等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在網絡環(huán)境下,復合型編輯應具備多元、合理的知識結構,包括精通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了解市場變化趨勢[6]。編輯要盡可能對各個領域有所涉獵,做個“雜家”,才能準確判斷稿件的學術價值。

      3.堅持嚴格的學術篩選標準

      圖書質量是出版單位的生命線,編輯需要掌握信息采集、選題策劃、審閱編校技能,并能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還需要鍛煉高超的內容把關能力,突出內容優(yōu)勢,集中體現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文化修養(yǎng)和實操能力。另外,要對作者提出較高的要求,其學術經歷必須足以勝任出版要求,稿件要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高度,涵蓋相關領域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理論突破,最好附有專家的推薦意見,以保持學術出版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

      二、強調跨界整合,優(yōu)化出版流程

      1.提升多媒體編輯設計能力

      目前我國的學術出版還是以傳統(tǒng)的紙質讀物為主,沒有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文字、圖像、音頻、視頻、flash動畫等一體化編輯形式,造成學術影響力和盈利能力不足。因此編輯應在充分了解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特征的基礎上整合出版資源,盡快掌握現代編輯技術,學會收集與整合文字、圖像和聲音內容,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音頻處理技術與互聯網媒體運營技術,使網絡化、移動化、個性化成為學術出版的主要范式。

      2.優(yōu)化編輯出版流程

      一方面,學術編輯應該學會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挖掘內容資源,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保存各種信息并進行二次開發(fā),做好選題策劃、編校審稿、質量控制等。另一方面,可以在大數據出版平臺集中編輯人員、出版社發(fā)行人員、作者、讀者、審稿專家、數據庫出版商、發(fā)行商等,為出版決策提供支持,為讀者提供準確的投稿信息和熱點選題,從而有助于發(fā)展作者群體,獲得優(yōu)質稿件。

      3.創(chuàng)新互聯網出版模式

      互聯網大數據和云出版技術的快速興起推動了出版業(yè)的革新。國內許多出版單位利用互聯網的即時傳播能力,通過移動出版、互聯網出版、富媒體出版,實現了同步出版甚至提前出版[7]。國外Audiobooks網站第一個開通了基于大數據和云出版技術的無限音頻圖書服務,使Android或Apple的移動設備和電腦可以通過儲存在云出版?zhèn)}庫空間的數據資源,實現無須聯網即可隨時隨地“一鍵搜聽”,從而極大地方便了讀者[8]。

      三、關注交流需求,提高策劃效率

      1.加強互動交流,提供特色服務

      《謚法解·序》中說:“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币胩岣叱霭鎲挝坏纳鐣绊懥Γ捅仨氁宰髡吆妥x者為服務之本,提供個性化服務。一方面,豐富互動形式??梢岳谩白詣踊貜汀惫δ軐崿F快捷的自助服務;通過微信,以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交流,通過評論、點贊等形式轉變學術出版評價方式,提高學術出版的重要性[7]。另一方面,高效利用信息。編輯可以根據用戶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yè)等信息,實現圖書智能分類和信息自動篩選,以方便讀者利用關鍵詞進行搜索;也可以利用微信用戶數量龐大、互動交流便捷等優(yōu)勢,開通微信公眾平臺。

      2.關注網絡熱點,聚焦優(yōu)勢領域

      一方面,緊跟熱點話題。關注讀者在專業(yè)論壇、朋友圈等平臺上共享的文章,通過“公民新聞”“自媒體”熱點話題找出學術前沿選題和高水平的作者。另一方面,避免正面競爭。產業(yè)融合使傳統(tǒng)學術出版領域的經營主體日趨多元化,傳媒、網絡、電信、軟件都可以成為有力的競爭者。學術編輯應有效利用大數據掌握競爭對手、市場缺口、行情波動等信息,把出版精力用到真正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領域。

      3.注重學術創(chuàng)新,強調策劃互動

      一方面,要始終以內容為王。出版單位要有擔當精神,注重縝密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設計、突破性論斷的內容優(yōu)勢,致力于研磨精品力作,在選題策劃中走高品質、突破型路線。另一方面,注重策劃模式創(chuàng)新。網絡媒體的特性之一是它的交互性,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策劃的關鍵在于編輯、作者、作品與讀者的良性互動。學術編輯可以通過專業(yè)的交流出版平臺或互聯網組織學術創(chuàng)作,成為信息的編輯者、閱讀者和傳播者;也可以通過網絡抽樣調查,與讀者進行現場交流,為下一步的策劃提供第一手素材;還可以把經過作者授權的書稿內容放在網上,傾聽讀者建議,獲得反饋意見。在網上得到好評的策劃方案,一般能夠實現作品的內容改進和思想提升。

      四、吸引高端人才,調動創(chuàng)作熱情

      1.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制度體系

      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說:“得人者興,失人者崩?!碑敶霭鏄I(yè)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作者資源的競爭,是互聯網環(huán)境中高端作者隊伍的競爭。大學教師、專家學者、科研人員是學術圖書稿件的主要作者,而通過有競爭力的機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會促進高質量科研成果向出版物的轉化。學術編輯要在作者的挑選上培養(yǎng)寬廣的視野,匯聚天下英才;要建立適應網信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9],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稿酬制度體系,突出專業(yè)性、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為優(yōu)秀作者發(fā)揮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展示服務和溝通的誠意

      編校加工過程也是做好溝通服務的過程。在“互聯網+”背景下,學術出版人要進行多方面溝通,組織、規(guī)范、推動學術成果的出版。學術圖書的作者一般是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學術水平,但也傾向于堅持己見。因此,編輯的見解和誠意就顯得非常重要。編輯應給予作者更多的尊重,把溝通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既要在是非問題上做到毫不妥協,也要在非原則問題上有所讓步,達成更多的共識。

      3.邀請作者全程參與

      當代學術出版的作者通常具有較高的知識層次,更青睞便捷及時的交流渠道。一方面,編輯要盡力改善互聯網信息發(fā)布、移動出版和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的應用水平,及時傳播最新學術成果,反饋各方需求,讓信息服務更公開準確;也可以通過網絡請作者遠程參與選題論證、稿件編審等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編輯應注意解決常見問題,爭取作者的配合。比如,在選題策劃過程中,可以通過微博、微信、QQ等與作者交流編寫框架和內容安排;初審后,共同分析稿件內容,討論結構和內容的修改建議,保證寫作進度和編寫質量。

      五、改進營銷模式,實施精準銷售

      1.創(chuàng)新網絡營銷方式

      在“互聯網+”時代,學術出版營銷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一是按需出版。用戶可以上網搜索關鍵字,實現按需購買。比如可以通過網絡公布出版計劃,實現眾籌出版,或者鼓勵用戶實現個性化定制,選擇支付預付款并獲得額外的紅利回報。二是線上線下營銷。讀者在網上商場挑中產品,在線填寫訂單,支付訂款,然后出版單位通過郵寄紙質出版物、發(fā)送電子版期刊等方式將產品送到讀者手中。三是精準定制營銷??梢葬槍ψx者需求開通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制數字內容個性化出版平臺,并與各種終端無障礙鏈接;還可以開通在線課程、APP等形式的付費閱讀,為廣大讀者提供精準出版內容。

      2.擴展營銷推廣手段

      首先,可以利用單位網站、騰訊或搜狐等門戶網站以及各大讀書網站進行多媒體推廣,利用E-mail群發(fā)系統(tǒng)、彩信、微信、微博公眾號和APP擴大宣傳力度,也可以將內容資源加入知網、萬方等數據庫和龍源期刊網等專業(yè)網站。其次,可以把編輯的博客網址,出版社的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戶端,電子郵箱,QQ號等信息制成二維碼,放在圖書的封底、勒口、書簽、腰封等位置,方便讀者用手機掃描,隨時隨地進行全媒體閱讀[10]。最后,可以充分利用品牌好、信譽度高的網絡渠道商進行圖書宣傳。

      3.構建立體營銷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的流行使營銷手段日益多元化。學術編輯必須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致力于打造全媒體生態(tài)產業(yè)鏈,將B2B與B2C、數字信息與移動客戶端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做到線上線下深度推廣。在Web2.0 時代,圖書的最大消費者是網民,而微博、微信和客戶端是他們的主陣地,要注重定向推送、個性定制,滿足小眾需求,構建立體化圖書營銷平臺。比如,全國很多家出版企業(yè)在開通的微信訂閱號與服務號上特設圖書推薦、新書上架、圖書訂閱與讀者反饋等板塊,精選有效信息,推送給特定讀者群體,構筑起綜合化、服務化和立體化的出版與營銷體系[11]。

      思路決定行為,視野決定格局。推動媒介融合,做好專業(yè)出版是傳統(tǒng)學術圖書編輯在“互聯網+”背景下努力的方向。2017年是“十三五”規(guī)劃實施的第二年,信息化工作是這一時期的重頭戲。出版人要堅守文化傳承重任,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權威的內容優(yōu)勢,積極投身網絡強國建設,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努力建成創(chuàng)新之路[12]。出版業(yè)的未來一定屬于深諳傳統(tǒng)出版業(yè)的精華、具有媒介融合思維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人民網.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EB/OL]. http://cpc. people. com. cn/n/2015/1104/c64387-27773659. html,2015-11-04.

      [2] 新華網. 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全文)[EB/OL]. http://www. most. gov. cn/ztzl/lhzt/lhzt2017/lhywlhzt2017/201

      703/t20170306_131680. htm,2017-03-06

      [3] 謝文亮,鄭添尹,顏志森. “互聯網+”下學術期刊出版的新業(yè)態(tài)及改革思路[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0):1036-1042.

      [4] 周建森. “互聯網+”時代出版轉型升級路徑探析[J]. 中國出版,2015(13):23-60.

      [5] 朱春花. “互聯網+”時代圖書出版業(yè)的變化與發(fā)展[J]. 青年記者,2016(32):70-71.

      [6] 岳靜玲,王莉. 網絡環(huán)境下科技期刊編輯能力的提升[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3,15(3):422-423.

      [7] 謝文亮,梁潔,鄭添尹. “互聯網+”下學術期刊的管理與經營體制創(chuàng)新[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27-728.

      [8]王丹丹. 數字時代專業(yè)圖書出版法治路徑研究[J]. 出版發(fā)行研究,2012(3).

      [9]人民網. 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 http://cpc. people. com. 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 html,2016-04-26.

      [10] 李建周. 大數據時代,出版編輯該如何航行[J]. 出版參考,2015(5).

      [11]龔晨. 淺談數字出版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及發(fā)展思路[J]. 出版發(fā)行研究,2013(12).

      [12]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EB/OL]. http://news. xinhuanet. com/world/2017-05/14/c_1120969677. htm,2017-05-14.

      猜你喜歡
      學術圖書互聯網+
      圖書推薦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歡迎來到圖書借閱角
      學術
      創(chuàng)新需要學術爭鳴
      博野县| 广昌县| 宁明县| 镇江市| 云南省| 武平县| 泊头市| 新巴尔虎右旗| 青浦区| 清丰县| 济南市| 齐齐哈尔市| 霍州市| 营口市| 牡丹江市| 百色市| 东乡县| 确山县| 寿宁县| 临武县| 上高县| 都江堰市| 宜黄县| 长春市| 眉山市| 麻阳| 灵川县| 元氏县| 扬中市| 武鸣县| 陆川县| 屯留县| 盱眙县| 湘乡市| 高州市| 望城县| 汉川市| 德兴市| 利津县| 宁阳县| 高淳县|